管理员
    
- 帖子
- 1991
- 精华
- 43
- 积分
- 3668
- 学习进度
- 3668 点
- 累积成绩
- 91 点
- 学术经验
- 1 点
- 性别
- 男
- 来自
- 五味堂
- 注册时间
- 2006-8-6
|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5-18 17:58 只看该作者
中医名家谈学医
中医名家谈学医
; @6 `7 K* Y/ }
/ Q& Q$ k7 j, d, N' `( O无恒难以做医生——岳美中
* l$ v1 Q2 j$ W! G: |1 p; D7 h 读书宁涩勿滑,临证宁拙勿巧。
& i$ @" }/ U( g0 @
- o; L; j. i) A 自视当知其短,从师必得其长。* Z& \0 b( y) Q* h6 ?! h% k5 B
/ ~$ l9 h3 u R) q- z, {: Q 读书多些有益于专,知识博些源头更活。
" i- W% j7 t6 m, \ y" x& R& W1 J
; i+ b, l2 S& u7 U& }" l2 E; ?; u/ @; ~ 勤能补拙恒斯效,俭可养廉贞自清。
, \, V+ d$ h; P) G" z6 ~, D3 Z$ \4 L g5 a7 Z
要有恒,不可时作时辍。* n; T* c2 h" F1 J7 U1 R, R
+ c2 r( b0 } }! ]# L
要专一,不得见异思迁。
1 f1 P8 C% b1 b: h
+ W. ]. \8 k6 v/ g: o6 _) H5 ?' U 要入细,不可知学皮毛。
' z7 j, [$ g9 _/ M G& b/ d8 J2 ?: a$ i
戒玩嬉,戒嗜好。; F' y$ ~# X% {3 a/ b- l- ~
1 A* x+ H* _8 T6 r3 ~6 x# n3 R
# R0 x! t @1 ^治学门径和方法——任应秋
5 d z: _* W' [) Y+ g8 @7 t 子贡曰:“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凡学问都有一堵高墙,如不找到门径进得墙内,则比不能领略无限风光。——《四库》著录医书九十四部、六百八十二卷。 ' u- i% }5 w" e, K/ K/ U: ^1 |
2 p: g' [, Z8 H8 f T7 _
学习方法:5 z( y8 N( [! v r: r
; J0 Z8 s0 [1 z8 W 精读:这和岳老的宁涩勿滑一样,看来读书确实应该读进去。
& q* }+ Z$ V- J" P" j3 v. [
! ]7 j4 N2 l/ B9 u$ d9 b+ o 勤写:不动笔墨不读书.列举了任老的不同笔记若干篇,可见读书之勤奋和用心。另外介绍了卡片的做法。
7 |% Y% D- c/ V . f! j, o$ t, a# ~; ]: B
深思:弗得弗措。四善记,任老的编写药诗诀是一个好办法,好在现在的医类诗诀随处可见,不用自己编了。但是自己编的应该更加便于记忆,因为在编写的时候已经过了多遍大脑了。 6 h2 ^4 B0 S0 D- C
$ V# M( \- A' X4 t" X
2 M# t- h9 H, c) {) l6 ]
a Z9 Z# T9 f) }: g B0 q
我的学习过程——姜春华
! A4 Y/ K3 W5 h/ v2 G; V 做医生一定要有思路,它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活用成规,创立新规,既创又破,既破又立。资料想一盘珠子,思路就是穿起这些珠子的绳子。
+ i+ d4 h" n4 U" F
( r3 [ \. p' {4 }% |) Z. x, \4 c/ C" h' G- ?
+ Z, }" g" _7 [3 e" T
路,是人走出来的——金寿山
) A- z4 [( [9 k' X* q `5 a7 V 读书百遍,不如抄书一遍;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 k0 P7 j% t. n7 d g. E
" }' d7 }1 B6 a' X$ J3 {2 | “博“正是为“专“吸收营养。/ L3 V! _8 `4 ?: {
4 g; V) N. z- R% r
金老在快结束时写了一则医案摘抄于此:我在青年的时候曾治过一湿温病人,病已多日,心下痞闷不舒,大便不通,舌苔黄,有可下之征,用小陷胸汤加味,服药后得利,胸腹宽畅,但随即衰竭而死。病家归咎于命而不归咎于医,但我终觉得小陷胸汤用的不对,有内疚之心,而不明其所以然。后来深入研究叶天士的《温热论》,读到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乃为无湿,始不可再攻也一段,才知道我的错误。金老之治学严谨令人佩服,医德的高尚就更加令人钦佩了。* q4 u0 ^/ A+ i% T% q
1 ~, p7 `$ g0 z! V- G, s) | 没有渐悟便没有顿悟。 % T0 ]0 G2 v W) W2 q$ e
4 v) Y) \' w* T1 O* S( ]6 t& n
' o- @7 g4 h+ \) r {9 V* ^) E/ P) [& ]$ V
业精于勤荒于嬉——李聪甫 E0 c$ S, W* q+ O) R5 J
7 s9 u- T& \7 z$ F 若要精,人前听,若要好,问三老。
1 g* _: x( M, |2 F, N/ [# M: i5 o: l7 A( J9 C
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不成。 - E s: f6 |) H) D+ v+ V: W
z/ f3 x i( T; T$ l- Y5 T 中医读书自学的几个方面。
0 ?, g: Q) A: O4 \2 X( d1 m9 u; ^: G+ m4 N! z; n6 e
择善本,苦奠基,追源而上。# u) B- Z" t A' n& x. T" w" O
0 S0 ~+ r9 b m$ b' p8 e, |
勤于问,精于思,辨明泾渭。 y+ z7 O, R3 p; w" i
, H4 t, y C& K- q' v 重实践,究成败,累积心得。
0 M: k6 b3 u8 l
; Y# Q* h: `" K 还必须注意,无论笔记、心得、医案,乃至每一张处方,都要书写工整,点画清晰,要培养严谨的作风。
4 U4 x' }! K' {+ ]1 \/ G" ]7 s! K0 T% ]# _2 C( V
育兴致,明志向,术要专攻。
: o8 A& k* B& D+ H- Q. a0 i# }% O3 k3 U
须知有志才有兴,有兴才有专攻,有所专攻才有所识,有识才有成。) d; U/ b& J* i* h# f' F8 q
6 D5 g0 P2 _' H H
览群书,广学识,相得益彰。
& _# `" l# Y% V9 Y3 P `* O4 f0 m# V3 y) s- c
医书一担,儒书一头。余还以为医道同源,所以道书更是要学习。+ t$ m* Z( r- h& O' S6 a9 c
' ?" [6 X) J0 u; ^
再有就是孟子曰:不直则道不见。2 }& c0 f2 M3 b* @" q# y7 T% F
1 @; r$ B7 E9 i- Y1 [% ~ m. f5 B: c# b1 `( L
4 p+ w: F. ]" t- Q
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刘渡舟
( T w2 \3 [/ `- I) s 刘渡舟,伤寒专家。
3 g1 C( m5 f; J' A
* {/ _. v% [4 s 自学的三忌:一忌浮、二忌乱、三忌畏难。
$ ^, }- x$ g: r# _
& q& ?% l. Z; Z: S8 r6 o; S 学习中医要从经典著作入手,不要怕难,要有一点精神;二是对中医学的原文和汤头、药性及歌诀,既要明其义而又要背其文。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工夫可言的;三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一生奉行;四是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6 L2 w- l, `; M" V/ b8 H2 \" H$ ^
4 Z2 S+ Z: y$ R; ?) K- q7 O
8 e, N" C. n; |: _
/ r8 ]0 k4 t4 E) k) K' e& D学无捷径贵在恒心——彭履祥 ) c4 T/ H. L h& ^/ V) C V3 N% I' f+ L
恒心,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因为医所以寄生死。
" q4 \2 Y; J" n G; r$ M; |$ u. z. E/ s, Z! u% ~4 D' h. j$ s7 m
陆士谔说: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尤难。
8 V$ N6 H8 w' i. e) K& _. u, x% h4 R0 D# g m3 W
一曰信,坚定信心;二曰静,心静;三曰细,剔除错误,淘汰衍说,辨别讹字。更需扩大眼界,善于互参。
! {& |; l5 N3 W( w, p8 E6 c7 v' B; @, n" n
陈修园:读仲景书,当于无字处求字,当于无方处求方,才可谓之能读。/ N4 F1 L7 ?3 c5 ] C" `# T) K# u
5 n/ \! Z9 H! _! U6 M* a 书宜读活,切忌拘泥呆板。剔错、辨讹,去伪存真,是读书必下的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