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 c6 }: J& L9 F# }+ r `, I
( }/ M0 H! \: r+ U8 L4 k
' `( v* e7 [& b5 J. v (1)本草著作对药材形态论述过于简单 如人参:“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如人形者神”,而有桔梗、荠苨乱人参。再如地丁:“春生叶有小花,开有紫白二种,根直如钉,入药直用紫花者,故为紫花地丁”,致使后世地有多种。
7 F6 H: G" @( |2 { (2)药材外形相似,造成错认错采 如马齿克科人参(栌兰)根充人参,羽裂蟹甲草块茎、芭蕉芋块茎多充天麻,河套大黄充大黄,鬼臼误作威灵仙等。
3 p6 P! u$ D- `7 l2 k (3)正品药材供不应求时,常有代替品出现 如用姜朴代替厚朴,川红花代西红花。
9 g4 y, y4 n8 x6 F (4)交通不便,南北阻隔,语言习惯不同,常出现地方习用品种,如天仙子是茄科莨菪的种子,而广东等省使用的为爵床科水蓑衣的种子,又称南天仙子。
4 p3 X2 \, A' S& s' e: n (5)医药脱节,药不对证 如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例中所述:“众医睹(皆)不识药,惟听市人,市人又不辨究,皆委采送之家,传习治拙,真伪好恶莫测。如紫参、拳参、蚤休,在来源、药性和主治方面均不相同,但常常将其混淆起来,从而造成药不治病的后果。
# j, l E7 J% x6 O (6)弄虚作假,以假乱真,越是名贵珍品,伪乱之品越多,如西洋参、人参、三七、天麻、西红花、牛黄、麝香、羚羊角、冬虫夏草、乳香、血竭、燕窝等,伪品时有所见。5 w; I- M* [/ S* M
(7)药材别名、地方名多而含糊,且与植物名界限不清 如商品独活,有伞形科4属13种,五加科楤木属2种;金银花有忍冬属20余种;石斛有兰科石金质奖斛属余种,尚有金石斛属数种;贝母有20余种;墓头回有败酱科、菊科数种;白头翁有毛莨科、菊科、蔷薇科13种。类似的同名异物或同属植物皆作一种药材的现象十分普遍。+ g* F9 C( b$ L1 y% H% M$ X
如上所述,或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或形似而实非,或随意替代,或药不对证,或地方保护,或以假乱真,凡此种种,都会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甚者危及生命。所以,中药之辨别,对于中药之采集、加工、生产、检定、贸易、应用,都是至关重要,也是进行中药科学研究的最基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