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堂首页 | 万年历 | 免费电影 | 合作赞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欢迎您光临 五味堂 (www.wwt.com.cn)!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 五味堂 宗旨:【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五味堂网站是提供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经方秘方验方、中药草药知识、医疗保健气功、武术气功、传统拳械、易学边缘知识等,供网友、会员继承、应用、研究、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站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现已开放注册,欢迎有志于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同仁莅临指导交流,共同研讨、提高。也欢迎所有信任和支持传统中医药、民间中草药、武术气功的朋友经常来 五味堂 了解、学习、交流。祝大家健康快乐 ^_^
发新话题
打印

中医运气学说

五、运气相合


0 k. Y4 `$ [8 j0 P4 \# y" d/ j5 J) Z: N& C, t8 f# S

! Z) H! b( S8 C' L        五运和六气在运用时是相互结合的:“天干取运,地支取气”,故天干与地支的配合,实际上是代表着运和气的结合。每年的年号,都是由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成的,要推测某年的运气情况,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O, l- C8 ^# F6 }- H* h
6 b% ]4 n& w6 W) A1 X
(一)运气相临的盛衰7 v8 V; T; y# l

( s9 y, S' a( a$ l+ Q) O7 t        运和气的盛衰,要根据运和气的五行生克关系来测定。
* T, W5 ~8 `. S& y2 \
7 }. L" u$ E: I- k5 V1.运盛气衰
4 C& C! t( K+ X' i : L8 C0 C/ j+ J5 P4 d, P0 R
        运生气或者运克气叫做运盛气衰。如,辛亥年的年干是辛,丙辛化水,故辛亥年的大运是水运。辛亥年的年支是亥,巳亥厥阴风木,故辛亥年的值年司天之气便是风木。因水能生木,运是水运,司天之气是风木,故为运生气。因此,辛亥年这一年便是运盛气衰。
0 n; r: q+ J; S; k; c0 z 5 O6 q0 E( C% ~. K" o
2.气盛运衰
+ z2 y, V' B$ k  f 4 ~( u; V3 o0 n) Z: G. u9 V# c9 M
        气生运或者气克运谓之气盛运衰。如,己亥年的年于是己,甲己化土,所以己亥年的大运是土运。年支是亥。巳亥厥阴风木,故己亥年值年司天之气便是风木。木克土,在这里就是气克运。因此,己亥年这一年便是气盛运衰。
2 ^& @; |4 ]" b6 @ * L! u4 [* ~5 v, l
        分析各年运和气的盛衰,其目的是:一、根据运气的盛衰可以推算出各年运气变化的主次,运盛气衰的年份,在分析当年变化时,便以运为主,以气为次。反之,气盛运衰的年份,在分析当年变化时,便以气为主,以运为次,二、根据运气盛衰可以进一步推算各年气候的复杂变化。根据五运六气、五行属性的生克关系,在六十年中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类型的年份:即:气生运为“顺化”,气克运为“天刑”,运生气为“小逆”,运克气为“不和”,运气相同则为“天符”。顺化之年,变化较为和平;小逆及不和之年,变化较大;天刑之年,变化特别剧烈;天符之年,变化较一般年份为甚。顺化和天刑之年,属气盛运衰,故推算该年的气候变化时,以六气为主,五运作为参考。而小逆和不和之年,属运盛气衰,故以五运为主,六气作为参考。如逢天符年,是属运气相同,则两者结合使用。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二)天符岁会5 I5 ?% z4 {7 [

9 m2 h8 z& y) v
& B6 V* g: z! I9 Q( I- a/ y! j        主运和客运,主气和客气,在六十年变化中,除互为生克,互有消长外,还有同化关系。运气同化,就是运与气属于同类而化合之意。如木同风化,火同暑化,土同湿化,金同燥化,水同寒化。由于运有太过不及,气有司天在泉的不同,因而便有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的分别。兹分述如下:
4 U/ X$ \- p/ X9 c, Y1 n# ]
4 J  [3 y9 k: R: O6 W$ t" |% v1.天符% T1 B2 g! y5 N; z2 t# o
. E% ?3 I3 u( K: a, U/ i
        凡是每年值年大运之气与同年司天之气在五行属性上相同者,便称作天符。如,以己丑年为例,己丑年的年干是己,甲己化土,己为土运,故己丑年的大运是土运。己丑年的年支为丑,丑未值太阴湿土司天,所以己丑年司天之气是太阴湿土。大运是土,值年司天之气也是土,土湿同化,大运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所以已丑年便是天符之年。在甲子一周的六十年中逢天符者,计有己丑、己未、戊寅、戊申、戊子、戊午、乙卯、乙酉、丁巳、丁亥、丙辰、丙戌十二年。故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素问·六微旨大论》)。% h0 Y' ?* a0 T( L; o. I, H& T6 }) S
/ U' W9 ]7 n" \3 n* Y. B
2.岁会
/ [" T- y, _3 Y6 `, L! H7 \
3 D7 H7 P$ ~: ~9 e3 y' f" C. w        凡是每年值年大运与同年年支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便叫岁会。如,以丁卯年为例,丁卯年的年于是丁,丁壬化木,故丁卯年的大运是木运。其年支是卯,卯在五行属木。大运是木,年支五行属性也是木,所以丁卯年便是岁会之年。在甲子一周六十年中,逢岁会者,计有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乙丁卯、戊午、丙子八年。其中,己丑、已未、乙酉、戊午四年既属岁会,又属天符,所以单纯岁会的年份,实际上只有四年。故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素问·六微旨大论》)。2 e& k* K2 F) R

$ K; ~% F, z, S# k  v+ Y' ^; S3.太乙天符! e" _0 H8 g. U$ P7 w

, s" w  w2 Y$ e0 C; W        既逢天符,又为岁会,便叫太乙天符。所以说:“天符岁会何如?曰:太乙天符之会也, (《素问·六微旨大论》)。如,以己丑年为例,己为土运,丑为太阴湿土司天,此为天符,同时年支丑的五行属性亦为土,与运的属性相同。因其三者(大运、司天之气、年支)同属土,即“三合而治”(《素问·天元纪大论》),故称太乙天符年。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太乙天符者,计有己丑、己未、乙酉、戊午四年:这四年,天符十二年中有之,岁、会八年中亦有之,都是大运、年支、司天之气三者相同,所以叫太乙天符。
4 n/ V# v- }+ @  `3 D( Y # \: J; s9 _- Q4 k  Q
4.同天符
$ |5 W- Z# c. o2 X5 L8 f* Y
: F" f9 h- p4 D# f: Y$ G" s        凡年干与年支均属阳(阳年),同时值年大运又与同年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便叫做同天符。如,以庚子年为例,庚子年的年干是庚,庚属阳干,其年支是子;子为阳支,年支年干皆属阳,所以庚子年为阳年。庚子年的年干是庚,乙庚化金,故庚子年的大运是金运。其年支是子,子午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所以庚子年的在泉之气是阳明燥金。年干和年支均属阳,大运属金,在泉之气也属金,故庚子年便是同天符之年。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同天符者,计有甲辰、甲戌、庚子、庚午、壬寅、壬申六年。
2 ~; Q$ i5 g6 m7 [: A5 x9 Z0 a; U7 x : L6 f) ^% x- m' }
        其中甲辰、甲戌两年,既属同天符,又属岁会。因此,单属同天符者,实际上只有四年。所以说:“太过而地化者三……加者何谓?岐伯曰:太过而昼·加,同天符”(《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 g- _6 a5 ~6 l4 e4 T
6 `: R5 L5 m0 S. x+ @; i4 d5.同岁会
6 ~( `$ Z- m4 }6 m0 j5 m & P! S$ J( P: y2 p+ t9 c% y3 m. O
        凡是年干与年支都属阴(阴年),同时值年大运又与同年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称为同岁会。如,以辛丑年为例,辛丑年的年干是辛,辛为阴干,年支是丑,丑为阴支,年干年支皆属阴,所以辛丑年属阴年。辛丑年的年干是辛,丙辛化水,所以辛丑年的大运是水运。其年支是丑,丑未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所以卒丑年的在泉之气为太阳寒水。年干和年支均属阴,大运和在泉之气同属水,所以辛丑年便是同岁会之年。在六十年甲子中,逢同岁会者,计有辛未、辛丑、癸卯、癸酉、’癸巳、癸亥六年。故曰:“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不及而加,同岁会也”(《素问·六元正纪大沦》)。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三)太过不及与平气+ u( s* i( {/ z% g# ~
, g' z8 M& N; Q; }- F/ j

  D7 Z6 Q7 N# V  B; g        太过不及。太过,即运气盛而有余;不及,即运气衰而不足。甲、丙、戊、庚、壬为五阳干。凡阳干之年,均属运气有余,为太过;乙、丁、己、辛、癸为五阴干。凡阴干之年,均属运气不足,为不及。
5 g% g2 W- H* A: [
, A7 b6 C1 B8 w4 U        如,甲己同为土运,凡逢六甲年,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均为土运太过;凡逢六己年,即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均为土运不及,其他四运亦依此类推。
* B* }  F6 V7 s
2 @/ q. K3 O/ X6 a1 |        太过为本运气胜,则本气流行;不及为本运气衰,则克气大行。故闩:“岁木太过,风气流行”,“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岁火太过,炎暑流行”,“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岁土太过,雨湿流行”,“岁土不及,风巧大行”,“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岁水不及,湿乃大行”(《素问·气交变人沦》)。
' C1 R! {* x3 N3 e7 A/ U 3 _9 {) v, b4 e# \
        五行的太过和不及,除了表现在气候的变化外,还表现在交运日期的早晚。凡属太过之运,约从大寒节前13日交接;不及之运,约在大寒节后十三日交接。故日:“运有余,其平。如丁亥年初交之月日时得壬者,则王与丁合之类是也,非初交之时日则不相济。所谓合者,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王合,戊与癸合也”(《类经图翼·运气》)。其他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戊与癸合,与丁与壬合同理,均属平气,无庸赘述。平气之年,年候平和,疫疠较少。
; g; X" g, k/ |4 x4 V; s: a# r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第二节 标本中气

9 w! B- L/ }0 H: }3 s( o

" ]+ q: Y% b9 _& f8 k+ d$ C7 K        标本中气理论是运气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阴阳六气的理论,研究天之六气与人体六经的关系,说明运气与人体发病的规律,通过分析六淫变化之所在而提示临证治疗的大法。7 Q" [2 v4 J/ \) H

, V+ t, f% Z* t& V9 j8 c  {# W! T一、标本中气的概念
4 E+ }0 X" a$ o3 V& I8 j& ^3 h
0 K) n/ j; Q5 |, f  [        在运气学说中,标是从本所出的“标”,本是由标所出的“本”。风、热、湿、燥、寒、火,天之六气为本;人体少阳、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三阴三阳六经为标;在本气之下,标气之上,而界于标本之间者为中气。故曰:“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素问·六微旨大论》)。风寒暑湿燥火为天之六气,三阴三阳六气所化,而风化厥阴,热化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寒化太阳。所以说:“风寒暑湿热火,在天之六气也:三阴三阳合于地之十二支,而上奉天之六气,是以天气为本,而三阴三阳为标”(《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六经之气,以风寒热湿火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为中气”(《类经图翼·经络》)。
) P# R  W. o" r$ V
/ l9 h) {6 g" a二、标本中气的分配规律/ X$ R1 C4 j( }* L0 z! `# r

* z- O7 k2 Y! o" N, R4 u7 h( o        六气标本中气的分配规律是:少阳以火为本,以少阳为标,以厥阴为中见之气;阳明以燥为本,以阳明为标,以太阴为中见之气;太阳以寒为本,以太阳为标,以少阴为中见之气;厥阴以风为本,以厥阴为标,以少阳为中见之气;少阴以热为本,以少阴为标,以太阳为中见之气;太阴以湿为本,以太阴为标,以阳明为中见之气。故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素问·六微旨大论》)。总之,上之六气为三阴三阳之本,下之三阴三阳为六气之标,而兼见于标本之间者,因阴阳表里相通,如少阳厥阴为表里,阳明太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故彼此互为中见之气。* r5 S: o5 c2 ^; I
3 C. \( m3 D% ~0 f
        人生存在气交之中,六气的标本中气,其于人之应之者亦然。人体经络脏腑与天之六气标本中气的相应关系是:脏腑经络的标本,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脉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所谓相络,是指表里互相维络,如肾与膀胱之脉互相络,脾与胃之脉互相络,心与小肠之脉互相络,心包络与三焦之脉互相络,肝与胆之脉互相络,肺与大肠之脉互相络。故曰:“脏腑经络之标本,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所谓相络者,乃表里互相维络,如足太阳膀胱经络于肾,足少阴肾亦络于膀胱也。余仿此”(《类经图翼·经络》)。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三、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 m% k+ f8 c- `4 h& ?
5 n" b$ |. F6 m3 X+ V# j
        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是说明六气的正常化生在标本中气之间的相应关系。风、热、湿、火、燥、寒六气之间,标本不同,所以从化关系也不一致。其从化规律是:
/ ~% M& I& U8 R" R - {  r' x) H$ j; R9 S
        (一)标本同气,皆从本化  E" A& C- f' z& y" r4 @
3 Z/ ^9 m2 R. }/ |+ R% g- _
        少阳、太阴从乎本。因为少阳本火而标阳,太阴本湿而标阴,二者的本气和标气的阴阳属性一致,均属标本同气,故少阳、太阴皆从本化。少阳之中,厥阴风木,木火同气,木从火化;太阴之中,阳明燥金,土金相生,燥从湿化。故少阳、太阴之中气,也就从本气之化。
+ z& s2 ~: ]! f3 [ & W; g. @3 P) P7 Z
        (二)标本异气,从本从标
) P: y+ K5 p+ g, {  u+ X% n
; j4 h7 b5 \7 T        少阴、太阳从本从标:因为少阴本热而标阴,太阳本寒而标阳,二者均为标本异气,故或从本化,或从标化。少阴君火,从本化则热,从标化则寒;太阳寒水,从本化则寒,从标化则热。少阴之中,太阳寒水;太阳之中,少阴君火。同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则异于本,中气和标之气有水火阴阳之殊,故本标中气都不同化,所以少阴、太阳或从本或从标。
8 j6 w5 E9 i" `
6 V7 |5 t& C/ l0 r1 d. k        (三)阳明厥阴,从乎中气
8 ?4 A  c* d  |
- T2 d+ k7 C. n! E# L! V- e        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乎中气。因为阳明之中,太阴湿土,燥从湿化;厥阴之中,少阳相火,木从火化。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乎中气。所谓“五行之气,以木遇火,则从火化,以金遇土,则从湿化,总不离于水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类经图翼·经络》)。7 Z! T, R  _9 H# t5 w

! r5 `9 V- t. L, o' t  C1 r        总之,六气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为“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Q3 a; C1 |. `  \- k: H
- X, h8 m: z( I0 s& s) ^
四、标本中气与生理2 L, X; a' K6 s! }' d1 [# W

( E1 G+ o$ t3 s$ [        “天之六气为本而上,人身三阴三阳为标而上奉之,所谓天有此六气,人亦有此六气也”(《伤寒集注》):天时有六气之变,人体与自然密切相关,脏腑外应六气,六气内应脏腑,有机地互相联系为统一的整体。标本中气理论,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把人体脏腑经络分为三阴三阳,并联系六气胜复,取象于天地,得出在天为本,在人为标,在标本之间为中见之气的基本概念,把六气六经及经气的表里确立了标本中气,建立起脏腑经络应于本标中气的相应关系。故曰:“内经所言,某经之上,某气治之,之上云者,盖脏腑为本,经脉为末,是脏腑居经脉之上,故称上焉。由脏腑本气,循经下行,其中络者,中之见也。中见之下,其经脉外走手足以成六经。又各有太少阳明三阴之不同,则系六气之末,故曰气之标也”(《伤寒浅注补正》)。天之六气能影响人体的三阴三阳,使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人体脏腑的机能活动在四季不同的气候中,又有着不同的差异,这就是标本中气的生理机制。六气标本中气的从化规律,在人体正常气化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曰:“从其化者化之常,得其常者化生不息;逆其化者化之变,值其变则强弱为灾”(《类经图翼·经络》)。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