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阳马
! R: \ p9 X# X2 g& ~, l
李志河(咏春志者)
) s/ Q+ J# ?1 a# l. F
钳阳马:沉肩、含胸、收腹、归睁(肘)钳马;双膝之距离约8公分,脚尖宽度与肩的宽度相等,双脚尖互为45度角。
& X) `3 {! C. d; |6 d
" S& {* A$ w" _( D; i 传统功夫各门派,马步虽各有不同,注重扎马却是基本一至的。其作用大体有三:
4 {0 J; n; t- ] 4 m4 U- j9 [& i! U
1、传递大地的反作用力回馈到作用点;: ~' B# i% K/ i5 }- S2 ^! P
$ p: l, S) X2 Y2 O
2、在实战中站稳脚跟,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
5 l5 @8 Z8 j7 |' P' ^
" N* J7 [( _- l$ C1 R& R1 Y 3、便于进、退、击打、腾挪、闪避。# J$ u* q9 l; m: s& [
3 s8 L% |- M1 B 咏春拳的正马——二字钳阳,前牵牛叟理论上以作了精辟的阐述,在下主要是在实际应用上加以剖析,并适时以通常的四平马加以论证。
0 X2 @. s l9 t! ]8 q
' D' d- E6 p. \8 _8 m2 G; v8 S 1、“阳”之屏障: " L b0 \+ h F6 C6 {9 b9 X
* r* L4 w. o& T- @3 R) ?$ C
马之钳阳,顾名思义是钳护“阳具”免受攻击。在下曾亲眼目睹家师岑能提肛扎马,将“阳”钳于大腿之后,让众弟子轮番攻击,结果,从下起脚被膝钳制;正下方进攻如击败絮,此刻我等才领悟到钳阳护“阳”的真义所在。. ~. K- m4 X; Z3 z4 W' P
0 T9 k* w. m }" ?2 n2 G2 A 2、传递力量的最佳支撑点:
h' ^9 n# @ t/ n" n# i! u - q O2 f; l7 I% e# ]
马成等腰三角型,将大地的反作用力以最合理的角度传递至三角型的顶端,相对于通常方型的四平马,无论是传递的距离、力量、角度,其效益要高得多。为全身弓形弹射打造出一个极其稳固的支撑点,及提供了足够的反射力量源。 . Q2 g; N8 T, }5 E
5 v2 X4 `1 y3 l
3、灵活机动:5 ?- F- I4 B- R1 ]; v
1 d5 k7 ]; k) o 马之前钳,以腰为轴,膝与脚跟互为45度,无论正转侧或侧转正,短速、隐蔽、影小,其重心脚几乎不动,比之四平马侧身需全身旋转90度的时间`转幅少得多,为快速截击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 d; i% c! o( ?: { [. H0 _ ) D. N, ~2 w) D% p1 [8 D- o# K2 w/ u
4、进、逼简捷:
2 i: s9 P6 q8 F' \% M4 k1 m ) s& s* e, R3 N. R+ j0 S7 x
咏春法门——有进无退、黏而打之、逼而打之;故将进和逼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钳阳马膝靠中,进马只要膝前靠`脚微提,与腰`肘同时前逼,几乎是走一直线,比之四平马手、腰、膝、腿半边身一齐斜切前中,直接、快速、经济、实效得多。这也是咏春追得贴、逼得紧的秘奥。% |' a/ A, s; w5 f6 t
|6 m2 \2 b( w 5、起腿松容:
' C* u: _0 i9 d9 {1 q- U
6 v* m( l: R5 f0 D3 O2 g* a, o; t 咏春腿法隐蔽而绵密,十分丰富。其用法有撩、勾、弹、拐、圈、蹬、踹、铲、钉、角等,不下十数种;对手的脚胫至胸以下一圈(360度)几乎都是其攻击范围,故相匹配的马步与之配套十分重要。
3 f/ H* @9 e0 r; W# J/ I. X: ~
0 P" u/ ]" [$ P 下面以大家较为熟悉的虎尾腿为例:马钳而膝靠中,脚腕半扭成45度。其双脚本身就持半起腿状态,出虎尾时只要将脚跟略提而微扭,膝压中而前蹬。整个过程巧妙而经济,幅度小而隐蔽,是其他马步所不能比似的。当今散打的侧踹腿,应是从李小龙演示的虎尾腿移植过来的(翻开70年代以前国内出的武术书刊,根本找不到现时侧踹腿的踪影),小龙先生因银幕造型所需,将虎尾腿动作加以扩大、夸张,故被部份人误以为是跆拳道或其他拳种的招式。
1 q& @2 ~" W, B1 B 0 u8 L3 d4 W$ I
N、——关于钳阳马的用途还可以列出更多,因篇幅关系,留待各位继续思考或举例阐述,期望大家踊跃发言,共同探索。
! k0 L: x4 ]6 K
, X1 G; ~+ d- m. [' n% ?& f 通过以上剖析,马之钳而膝靠中,是咏春拳中线、捷径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手桥的子午归中上、下互为呼应。出脚则遵循省距离、省时间、省体能的宗旨,将有限的资源置放于最需要投资的地方,以达至“以小胜大,以巧胜掘,以弱胜强”的战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