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内养功练法4 |, B$ O! V8 j/ M
$ ^) E y$ d r j1 }1 `
内养功的具体操作方法可分为:(一)松弛;(二)姿势;(三)默念字句;(四)呼吸法;(五)意守法。! w7 t) g1 \" ~& ]' e5 k
1 ]2 E* p+ E$ m( S
(一) 松弛 练功前的准备是否充分及练功过程中的精神与肉体是否保持松弛状态,是练好功的一个重要环节。松弛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D/ S3 Y9 Q; ]) k2 [ d
2 }3 w! \5 o* D; n* K1 u) }9 S: D
1. 身体松弛——练功前可饮适量开水,排除大小便,脱帽,戴眼镜者须摘下,宽解衣扣、腰带、鞋带、表带,有意识地使头、躯干、四肢、全身肌肉都完全松弛,从外观形态上来看现出一种松静的姿态;
$ D- z8 ^+ I! v! F/ U
: M. P- g7 N" k' y9 F" H 2. 意识松弛——在全身各部肌肉松弛后,意识上要发出准备练功的信号,心情舒畅,再开始练功。7 `1 I1 _$ m, k! |/ l" s. O
z9 d/ `( E O$ p4 t, u
(二) 姿势 练功姿势要求病人体质及病情而规定,以达到自然松弛为度。不要因过分硬性强调姿式,而引起病人不自然和紧张,因而有必要照顾到具体病人各部器官的机能情况。
% @2 m$ Y2 E9 j7 D4 m; n5 o9 L* e0 d( [0 D( D9 @
1. 卧式——取侧卧位(左右均可),头略向前低,平稳地枕于枕上。上面的上肢自然伸于身体上侧,手掌心向下,放于髋关节部,下面的上肢屈肘,手自然伸开,掌心向上,放在距头约二寸远的枕上。腰部略向前屈。下面的腿自然伸开,微弯曲,上面的腿弯曲约120度,放于下面的腿上。3 L" k _& f' A: Q @4 e
; J( n$ C, x+ B4 `* r a5 V
2. 坐式——身体端正稳坐凳上,两腿自然分开,与肩等宽,两膝关节弯曲成90度,两小腿平行而垂直于地面,两脚底踏实地面(如凳的高低不合适,可在凳上垫毛毯或脚下放踏板。如凳腿有调节装备,则可调节之)。两手掌面向下,自然平放在两大腿中三分之一处。两肘关节自然弯曲、放松。 D% {+ s8 I) f
附记——过去我们还采用过仰卧式,在患者出院前三、四天,每天练两小时。然而,根据临床观察,仰卧式对治病无明显作用,因此唐山市气功疗养院现在已不采用该式。但为供参考,简略介绍如下:取仰卧位,头颈部端正,枕高25厘米左右,肩下垫高5厘米左右。两腿自然伸直并拢,两足相靠,足尖向上。两上肢自然伸直,各贴于各该部的身体外侧面。# H) E, x$ Z" q# X3 k, w
5 g4 G m& ?/ v M! a 3. 在行功中身体各部的协同姿势——在行功中不论取卧式或坐式,身体各部的姿势以及有关器官的配合动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必须起到协同作用,方能收到预期的疗效。现将应注意事项,协同姿势的细节问题略加申述如下;: K' e& d2 P: `8 k# ?/ S- p( O
' W4 b$ J! x6 |8 d& t 头颈部的姿势要求自然平直,端正,倾斜当然不对,但紧张用力或使其接近强直似的状态更非所宜。为了避免头颈部的紧张,可将前额稍向前方,下颌部微向内收,呈轻度低头姿势。同时,前胸部亦宜微向内收,腹部稍向前鼓,两肩自然下垂,勿向前耸起,使臀部向后凸出,背部略呈后凹,腹腔容积增大。口唇自然轻闭,两眼虽微合,但仍露一线之光,两视线注视鼻尖,即所称“目视鼻准”。
7 K9 N5 z2 h* i. J5 {5 Z# ?# @* p9 }
(三) 默念字句 在练功呼吸时,须随同默念字句,但只是用意念(即脑子想),而不要念出声。一般由三个字开始,根据病人情况可逐渐增加,并灵活掌握。不过,增加字数最多以不超过九个字为宜。平常用的字句有“自己静”、“自己静坐”、“自己静坐身体好”、“自己静坐身体能健康”等。其与呼吸法的具体配合的做法如下:, C1 S: W( b* b
5 |; P8 V1 G' c* G3 U
第一种呼吸法——默念第一个字时开始吸气,念中间的字时停顿呼吸,中间的字句越多,则停的时间越长。念最后一个字时将气呼出;
! F1 ^: @8 t1 I2 B& H% g4 _' N! {) N$ n$ y& j1 i6 s
第二种呼吸法——吸气呼气中均不念字,呼吸完了开始停顿时念字;7 h7 h( P. \0 y
6 _) @$ o7 t' b& e/ A& l9 o+ q; y 例如:念“自己静”三个字,用第一种呼吸法时,默念“自”字吸气,同时舌顶上腭,默念“己”字时,停顿呼吸,默念“静”字时舌放下,同时将气呼出;用第二种呼吸法时,吸气时将气吸满,呼气时将气自然呼出,停顿时舌顶上腭,同时默念字句,念完后舌放下,再吸气,如此周而复始地呼吸。3 t5 y! G/ f5 ?8 I7 @, d; z1 T
$ Y; v7 K6 w; c( P7 n) i7 a' N/ Z, A 两种呼吸法之差别,在于前者是吸后停闭,后者是呼后停闭。6 R9 m) Z/ f: ]7 \4 \
5 F% v$ l0 i* o d1 i1 K (四) 呼吸法 呼吸法是内养功的主要内容之一,即要锻炼成一种腹式呼吸。如吸气时腹部逐渐向外鼓出,随着呼气腹部再逐渐回收。这种有意识的锻炼,目的在于使腹部随着一呼一吸的动作,逐渐形成明显的张缩运动。呼吸法分为下列两种。9 d! i; A4 E& e) ?) Q* \! p6 y
' f) s% s. }: q; [ `( X 1. 第一种呼吸法——用鼻呼吸。吸气时舌抬起顶上腭,气自然地吸入,意识中引到小腹部,所谓气沉丹田。此时且勿用力吸气,亦勿用力将气压到小腹,呼气时舌放下。如此反复呼吸。
# ~9 y# S2 l$ j+ R+ }+ t% U; V- E6 z& ]) y) r
2. 第二种呼吸法——用口鼻呼吸,吸气时自然地将用口吸入,意念中引导到小腹部,亦不要用力吸气。练功开始时,可稍留余地不要将气吸满,随时再将气自然地用鼻呼出,然后停顿呼吸和默念字句,同时舌顶上腭。字句完成,舌即放下,再吸气。这样,周而复地进行。
! e) J2 @8 |9 d& P. s4 O
$ D1 D, V0 ^, d/ K' g6 u' J$ s5 M 附记——刘渡舟老先生传授了第一种呼吸法后,在1957年才开始传授第二种呼吸法。经过临床运用,这两种呼吸法的效果都很好。但如应用不当,都能产生一定的缺点。例如,第一种呼吸法,因为吸气、停顿后才呼出,如果应用不当,会使人有“憋气”的感觉,产生腹胀、胸痛、头昏等现象。第二种呼吸法,因用口吸气,如果应用不当,便会产生冷气入胃的感觉,引起胃内凉感,腹部不适。但如能注意运用,二者的缺点都可避免。
( B0 I7 @1 B- x9 {- A O0 P/ b
! V4 [+ M- A- D 根据刘渡舟老先生的临床经验,将第一种呼吸法称为“硬呼吸”,适用于病轻壮年人;第二种呼吸称为“软呼吸”,适宜于病重体弱者。两种呼吸不能并用或交替使用。唐山市气功疗养院现多采用第二种呼吸法。9 q* Q6 ~& V5 S/ \. M" W9 ~
! Y$ y' x5 K9 g- u5 Z- J, z t5 i (五)意守法 为了容易使思想集中,起诱导作用,练功时,要使患者意识集中于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即所谓“意守丹田”。这样锻炼久了,可以排除杂念,思想集中,达到入静。由于长期不断的锻炼,经过一段时间,吸气的同时好象有气吸入小腹的感觉,谓之“气贯丹田”。实际上气不会贯到腹部,乃是横隔肌下降的缘故。7 K% G9 |8 m' Z7 N! e, |4 P
# N" R; k& q9 \# o4 L8 l& X
此外,也可意守膈中、涌泉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