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堂首页 | 万年历 | 免费电影 | 合作赞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欢迎您光临 五味堂 (www.wwt.com.cn)!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 五味堂 宗旨:【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五味堂网站是提供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经方秘方验方、中药草药知识、医疗保健气功、武术气功、传统拳械、易学边缘知识等,供网友、会员继承、应用、研究、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站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现已开放注册,欢迎有志于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同仁莅临指导交流,共同研讨、提高。也欢迎所有信任和支持传统中医药、民间中草药、武术气功的朋友经常来 五味堂 了解、学习、交流。祝大家健康快乐 ^_^
发新话题
打印

聊天中谈谈中医的气是什么

聊天中谈谈中医的气是什么

共公的后代 20:37:55$ v& {4 X% ]# v9 g
        本人虽然学的是西医,但也看过中医相关的书籍,特别想把西医的一些科学内容与中医相对应,而后发展中医。你的黑猫与白猫不管是哪只猫抓到了鼠的确是好猫,我也不反对,但是也不能因为抓到了鼠就不再是猫了。在下只是想只要是猫为什么不能并驾齐驱互在除鼠害这一问题上互补共赢呢?相信你不会认为做手术时用中医中的针灸麻醉吧?当然如果华佗医术有传至今可能局面大不相同。但是目前的客观现实针灸麻醉并不能与西医的麻醉术在应用普及方面相匹敌。为什么就不能西为中用,或中为西用来形成互补的局面呢?
$ {# {, M" A) ^0 t8 u/ f
9 f, h0 F$ f2 K% _. P* M5 {4 B  u5 r- b6 p6 k% I5 K" c3 ?
请勿轻信本窗口出现的汇款、中奖等信息。
7 q, R* R* L8 b% w8 ^/ V
% ~' X3 t+ [' X0 ^
+ F' L& L- |4 m% m5 i五味堂主 20:51:44
  U, t+ m. X3 E
4 c% y9 q- |, Y9 G3 D       医学应用的目的无非是预防保健治病救人,站在“治病”立场,西医的“立竿见影”有目共睹;但是综观全局,还有预防保健一途西医却不仅仅是相形见拙……总的来说话题太大,一时难以说清。我是一开始就学中西医结合,后来偏向于西医临床,五六年后再度转向中医,其中的原委曲直太复杂……
/ V2 X+ I+ }  s1 O* Z' J
8 ^5 G1 d! T) B3 z    我并不是主观反对西医,西医的长处我是认可的,但是太多西医人和中西医结合人士认为中西医可以结合,但直到目前,这也仅仅是一种希望而已。2 F" I+ o" K5 A2 j5 M  T9 Y/ ^
1 R! S& H5 i& U( a/ J, w

4 H" K, M9 T2 X6 r! S五味堂主 20:54:198 Y1 D* u' E0 M  ^3 Y; m/ s; m
: |5 s5 [+ Y! ?
        很多问题上,中医西医的认识是南辕北辙的,治疗方式也是二者格格不入的,当然不排出能够结合的部分,有一部分二者的语言是共同的。* \1 i2 k" G3 U& \" u- m1 X
3 H4 u  i$ d5 T: |) |6 g  n
$ i+ E, M! j8 K4 g/ q; c1 a: X

8 g* \  y8 b2 u! Y共公的后代 20:55:19
2 X0 @7 C+ u# I
( A) r# Y2 @* g# V. F        我所知道的是现在的中医也用注射器,这难道不是结合。
3 U% a& W+ {+ L
5 F& y) C# M6 s4 m/ T4 h% H) ~9 u& s, [
五味堂主 20:58:026 k' m# t  A; v4 N& S
+ r8 Q- N5 L+ l  `* e
        不能以偏盖全啊。互相渗透、互相学习的地方是存在的,但不表示全面,这是极少部分。' |( N4 q& Q' N! v; d
, \( e7 {0 T8 E& h: L) _2 V/ f
        我一贯的做法是:以自我修复为中心治疗疾病,分别从协助、引导、改善、改变这种修复能力入手来选择医疗方式,遇到中医方式就优选中医方式、遇到西医方式就优选西医方式。先不谈结合,先发挥各自的优势。* y! H. A8 [1 }8 y

8 V0 W0 z! P# y+ Q
$ k0 N  b5 n" \) ?8 o五味堂主 21:03:35+ c4 i4 @6 z; b9 a6 u" F0 H/ h
: f" {$ q  b( ~) R3 p* y
        最常见的感冒高热,中西疗法之争就打得热火朝天,都能治好,中医方式人会有短期的痛苦,长远来说对身体免疫很好;西医疗法患者迅速舒适,也能治好,但长远方面会造成潜在的影响,种下亚健康的病因。这是医疗工作者可以忽略的,但不是保健工作者可以熟视无睹的。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较重,尤其注重预后和整体的情况。有些矛盾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 a0 M, V0 i" B# P( y, N
# X  v) G- a* s
9 [  X/ p% Z" s8 U: `' ?7 ]: m
) y$ m$ G5 e/ ?  ?共公的后代 21:05:01. B5 E3 \) B& z" |0 p' L$ k
! t1 r/ E% z( a% L; X5 _5 }. Q+ |
        西医目前也正在研究中医中的气,不过你能用古代不明确的概念来解释目前的问题吗?正是因为如此,中医才需要当代科学的检验。所用的技术也就是“科技无国界”你不反对吧。这不是正在结合吗?我对于气这个概念就觉得与西医中的免疫方面的知识有些相通。这也不正是结合点吗?而且西医中也并不都是还原论,现在正朝着整体论的方向走着呢?
' V2 B7 z: m; `. u
" O- A) _2 ~0 p) S& w/ `  K6 l. H) x: Q
共公的后代 21:08:14
2 F) k; I8 s! Y8 o( }6 }% Z+ `0 ], {5 z1 ^$ i
        谁走在了前面不就能有很大的概率抓到鼠了吗?不过在抓鼠的问题上分清楚是白与黑这好象意义并不大。所以我不认为中西医就一定要分清楚白与黑。8 Z$ A9 t6 L6 W

& y& ~$ _9 c8 a5 f; Y; b' U. \/ J0 C( L& j

7 p6 L, l  K0 V+ @( h5 [五味堂主 21:17:55
  J1 D& |0 {( M7 i+ ?/ B+ f
) F; W, S$ Q$ m( A0 M4 h9 B       那两种不同的语言,本来各自为营相安无事,取长补短也未尝不可,但真要挣个你强我弱、比个台上台下,那是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不知所谓的做法!. {0 d/ e7 D; c# Q
4 b8 H6 ^+ S: Y: I+ x2 T
        中医讲的气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气是一种概念,是一种自用的说理工具,要认识要研究唯一的途径就是学周易、学阴阳,而这样出来就活脱脱是个中医了,科技的仪器是为生产服务的,医疗可以借助其探究人体,但是不能用科技完全取代人体医疗,这是定论,除非人体生理、心里、基因、情感等等都循作科技的规矩发展,为科技可以完全操控,那就可以实现医学科学化。/ i, K1 V/ W1 Q. i( ]: L+ ^4 Z

: v/ c+ Q: k/ r% g# T, O0 a0 B
& l& M6 I2 U& f' Q$ ]$ ]9 _2 s: n  ^0 W7 n( T
共公的后代 21:30:37
2 o% ~# F1 F6 v( d& M, w+ ]/ @3 u' m  X5 n% u
        周易我看过,也看过黄帝内经,从而知道九阳真经与九阴真经不是什么武功,而是一种针灸之法。周易讲白了是一门辩证哲学思想,同马克思主义(西方)有很大的相通。! j: C4 ]! G6 I
* d, G- d* S9 o; [, M+ R

9 Y6 L7 Q) q9 x* k, A7 |: k$ V) h; q9 s) Z. K
五味堂主 21:33:42
- P: p6 F! d1 X; J5 ~5 O3 a- _5 z- c' r3 N. B7 G/ g
        金庸杜撰的你也当真了?
9 S1 F- _# r8 B) I        说对了,周易是辩证哲学,它是中医阴阳五行说理的根据和基础。

" ?3 t; c0 U* `) I: F5 ~' N# U" i( @9 n

* ]. `; h: }  S* R0 q: L0 R- ?$ H( A6 {: s# b% H
共公的后代 21:34:31
0 }; d1 ?3 m. x/ U9 {) j1 I+ d- a3 F8 J# E- o3 u
        你现在从事中医治疗还是研究( |# J4 C' N7 _4 ^

; p% w$ U7 r. u9 n. ^' I
) K$ e0 h4 A: Z! j* w+ M( S1 G. r3 E, s3 d% J
五味堂主 21:37:29" Z' N; B4 E( F( j
0 z# h7 K) [% {0 r# e
        我也不清楚,感觉就是一体了。我只想让更适合人体的医疗保健技术深入千家万户,这就是我的理想和事业。8 x7 W0 @0 T- I4 V! j
* p0 s5 K" V7 }1 _

! w" Z: {- T8 F9 s! K) K% V$ f, ~; m% p6 O
共公的后代 21:50:171 v" _1 u* P0 ]; i3 P
5 o% {5 F& ~: k+ h
        那你现在一定是处于混沌状态了。& p3 G% S; R- F& {# f, m) b$ L

4 g. I! a6 x1 u9 R  A( l2 y5 L6 t# ~. E

* D2 e4 X( o, j& x五味堂主 21:52:32
3 P- `6 b' _+ J
5 H/ G# B! R: B- {        呵呵,说不清楚,感觉还可以,就是力量不够。) r, ^  {% Z4 Z1 {3 o/ S# b. ~
) `" x9 E0 [% |

$ e& D2 r2 d0 U( o, y
1 [$ H4 J! G$ ], |2 h. x( ]" s# ]共公的后代 21:55:30/ {: x! B: }: j% ?& f
5 |  W, E& e! N' N$ }
        能具体的说一说气倒底是什么7 N  S5 k, m1 b5 E# N" G

3 f8 \. [( x6 h: g1 ^
/ ?1 a4 k. f8 @; |
: ^9 T3 {% B4 V2 C7 P
; v, c5 H* \/ n8 A4 l五味堂主 23:31:265 h2 X/ X3 X8 A: V2 J
# l; M/ i- y9 z" D; w1 X, ^
        气就是太极。
1 e# C9 g' S# L, m
8 H0 L  X8 b  Y# `        太极分阴阳,也就是阴阳二气。* D" u- \5 Q! R+ b! L
, \0 a; ]; R( [- R
        太极是一切事物个体和整体的概指;阴阳又是太极的两个对立而又统一的属性。万物都是一太极,而万物都有阴阳这两种大的属性,所以万物都有两种气,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经脉孙络都有阴阳二气的属性,这是气在万物属性上的体现。这是形而上的。; `" r' @5 K$ w$ }

! B5 e  V' W; B; D2 c0 {        人身的元气(真气),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这个科技手段可以确认的。引申而来的内气外气、经络之气、穴位之气,这是人体精气神转化的一种状态,所以是形而下的。
) b, W: y& j* u$ l) k
- \+ p1 Q& |9 L( w2 w        再有就是人体的脏腑器官之气,比如肝气心气等,指的事脏腑器官的功能。这是介于形而上形而下之间的。- l/ v+ c! ^; [7 R8 {
4 T7 t8 n/ l/ C* `
        还有正邪之气,正气指人体内在功能和外界天地六气,邪气指功能、六气发生偏差亢衰而致人生病的状态……这又是形而上与形而下兼见的。
% l/ N8 Z2 Y$ W( [% \' r
3 c" `+ S9 W4 i$ ^# ?! m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体气机、外界六气都是可以互相影响制约、相互转换合化的,这就是中医的核心理论:气化论。这是形而上与形而下转化的情况。/ r8 h1 z+ V- `! Z4 F/ e' \
- W9 {  W. t, z. A$ I
        总之,气是中医理论自用的说理依据和实际物资,单纯认为搞懂了、发现证实了经络之气、人体元气,就是明白了中医气化的想法是幼稚的。- S) [3 K. d1 J! i
: p! H- r& A6 ]7 Z: e
        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所用到的说理论证需要专有的、关联的语言元素,这不是仪器和科技理论所能取代的。学中医,关键的不是要学懂看得见的文字和文字表述的知识,而是要领悟其中的关联关系,将气化理论融汇到生理病理的方方面面,将阴阳五行运用到辨证治疗的方方面面。领悟的越多,应用越灵活,领悟的越少,用起来越生硬。没有领悟甚至不认可这套理论,就难以相信中医的“玄”论了。
. h' ?' l' d, \% V* S8 ?. Z5 q  ?4 U: c( P7 G

- g2 P/ ^8 q8 j3 R8 l
0 [( H2 ^+ N7 l5 z0 z五味堂主 23:46:180 w$ P( E4 B! ~: n
' m: k& c6 ]! ]
        气仅仅是中医理论中的一部分。还有六气的详细内容、脏腑、经络、三焦、七情等等,很多都是科技手段无法检测和证实的。而真正的中医却能将这些理论运用自如,用以辨别体质疾病,防治疾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中医用药也是根据气味、属性来用的,而不是现代所谓的中医那样根据药物的功效来用药,最多也就再辨个寒热。殊不知用中药用的是四气五味的五行生克制化来合化、调节人体气机和六气七情的偏盛而达到医疗保健目的的。
0 f& g) C4 e) }6 U; }* |0 c
* j! s% s9 N8 ]: w3 [        所以,中医是纠偏而不是治病。' @% I9 D) |0 K3 p5 ~' I2 J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