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补不如神补
“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精、气、神乃人身之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衰。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神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唯有神的存在,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
' }( ?$ @$ k( \- G( { 神补的方法
: i% @5 u/ Q% ?+ b: |/ ]9 C7 f
+ w9 e+ G$ c: R3 b' B8 _; a *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每个人亦可以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或琴棋书画,或种花养鸟。有了事做,利于养神健身。如娱乐养神,可以调动某些休止或不常用的神经代替操劳疲惫的神经工作,充分调节各路神经的“积极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换换脑筋”。
# j$ `, {/ h% w" `! Y, O
9 m! w1 p8 D& Z 娱乐养神的方法较多,如下棋、垂钓、跳舞、听音乐、看表演、看电影电视等。养成健身锻炼的好习惯。进行适度的、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舞剑、慢跑、散步,会使人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锻炼使人体产生“快乐素”,既增强了体质,又调整了情绪,何乐而不为。
; z" ?/ x& j) t: l% p- [
, d4 y/ _9 z5 b) i4 x2 R4 M+ \( o *注重社交,讲究仪容。应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交流思想,获得信息。
- \4 C) G! d4 N6 j$ Y: m
# z( w [1 ^. J* N. @$ {7 I# Q *适应社会环境,调整自我心态。切莫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去看待社会现象,要不断学习,努力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在家庭中注意平等待人,大事要清楚,小事可糊涂。如“糊涂”养神法,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躲避那些参与意义不大或价值作用不高的事情。不搞无原则的争执和较量,不考虑和计较鸡毛蒜皮的是是非非,让脑筋和心情松弛下来,免受劳心伤神之累。随时随地坚持“糊涂”养神,可使人心胸开阔。
5 ]" _" ?7 x z9 P" |
* U: e I, X+ k 养神重在养脑 ( s! T6 A" F7 `1 L( e
; \7 L3 C- B- O! f) y2 h6 a0 Z; C 养生的核心是养神。《黄帝内经》提出养生的根本目的是“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欲养神必须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黄帝内经》)。由于脑为元神之脏,养神的关键在于养脑。脑是生命适应能力的主宰。人体生命的运动按生、长、壮、老、死的规律运动着,神寓于阴阳变化的运动之中,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养脑要取得较好效果应当遵循以下基本法则: 0 @9 K7 X- h- n: k; ~7 j
' T6 y9 ?0 B: n5 I *法于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都要适应天地变化规律,人也不例外。只有这样,天地人才是统一体。由于“人与天地相应”,要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调节生活起居,才能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脑才能正常地发出指令,以适应这种变化。
& [! N! a7 ?2 g3 C7 m& I) _) g( _$ }
5 f A: a' i0 L *恬淡虚无:恬淡即指安静,虚无指人的思想清静无欲。因为过度的精神刺激,不但耗气伤精,而且伤神伤脑,所以养成专一安静而少欲的习惯,无疑是养脑的一个基本法则。自古以来无数事例表明,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能过古稀之年者不多见;而胸怀开阔、情绪乐观者,往往可享高寿。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若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神”,往往可产生孤独、忧郁、失落、自卑等消极心理。从养生角度讲,能否保持良好性格、乐观情绪、高尚涵养和欢畅心境,对延年益寿意义重大。
8 m& A. @. Z$ ~. Q$ t' B
( L2 _+ R Y$ B0 F( `, m *保精养血:我们常强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这些都是为保精养血,积精全神而设。因为“夫精者,身之本”,“血者,神气也”,精血是神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只有“养其精气则形全,形全则神全而无病”。现代营养学家认为,除各种维生素及无机盐外,要使脑能够高效率地工作,必须保证氧气、水分、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类五种基本物质。 ; x" `* K' W$ ~. \: J2 }. p
/ U! U5 H: s, l( _$ V. H( F. d A *和于术数:和是调和。术数,修身养性之法,包括导引、按摩、吐纳、气功及太极拳等各种体育活动。积极的体育运动,能使大脑不断地处在静动的交替运动之中。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生于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 Z: j6 {. M& K9 P$ s+ d1 }- r0 W% Q
1 k$ A( B3 g6 J 脑的具体保养方法很多:
" A; ~/ J* ~# x; m' A2 ]- q
6 t0 |- o% s- b; ?! e: n 1、超觉静思法:端正姿势,调整呼吸,闭目安神,内视自己。控制感觉,把意识集中于一点,进入万念皆空的境界。以自我意识为中心,调节精神情志,疏畅机体气血,从而达到养脑养神而祛病延年的目的。做超觉静思要注意三要素:静坐全身放松,调整呼吸,默念关键字。 ! F# g' \: x8 D5 q. W7 W) O% T' m" @
, j$ j6 c$ e6 X- |' }1 r4 `- J
2、优化饮食法:营养不良对大脑和智力发育有着重要影响。营养不良可使脑细胞变小,脑细胞的触突减少,触突分支的形式改变,可造成脑发育缺陷、脑损害,因而出现智力障碍,严重的可出现昏睡状态。大脑主要需要糖、蛋白质、脂类、微量元素、维生素B、维生素PP和维生素C等。因此合理摄入蛋、瘦肉、大豆、猪羊脑、蔬菜、水果等,有益于营养大脑。 ! F; {$ X' c e- W1 }, s& J2 b
% g$ p- ~% W* ]4 o 3、最佳作息法:人体的睡眠和觉醒有明显的昼夜节律,通常又称“生物钟”现象。有趣的是,由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前叶激素只有在夜间睡眠状态下才分泌,而副肾皮质激素促进人体的能源———糖类的代谢却只在黎明至清晨这段时间才大量分泌,因此,合理的作息有利于养脑。如休眠养神,多指睡觉,通过休眠使大脑处于休息状态,同时又使身体内部各部位的神经、关节韧带、肌肉和器官无负荷或少负荷,进而达到积蓄精力,复苏体质。休眠养神掌握得当,能促使人体机能再生。 ( ~2 H/ Y, F! Z: V
; l; A& }5 j3 J* F( T 4、勤用脑有益于养脑:通过积极活动,来延缓衰老,其中以延缓脑的衰老最为重要。勤于思考分析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张状态,使神经细胞得到良好的营养,大脑功能就不会早衰。相反,无所事事之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就会衰退,进而各种器官的衰竭也会相应提前出现。 $ Y; D7 z F8 G1 i9 |
8 A" R$ d3 }- R& A' L" e3 @7 Z
5、谨防脑组织受毒害:脑组织对毒物的作用十分敏感,凡有毒物质、环境污染、吸烟等都能损害脑的功能,因此必须加以防范和节制,多吸收新鲜空气,增加大脑的氧供给。
' a8 r/ M# E* k5 {) U8 h( _' V8 r$ d; h R
中学生不要盲目补脑
2 L9 e3 D( a+ q: M* a0 a
2 w2 d' \2 j Q" e+ o 各大药店的药品、保健品柜台有许多为学生准备的补脑药,按功能分有增进记忆力的,有缓解大脑疲劳的,有补充脑部营养的等等。如何看待这些“补脑药”呢?
' H' v/ @: G# \/ U) c; b9 |: }) x. H! s7 m; C& @' \' A0 J/ w9 M; P% X r
深海鱼油是时下时髦的一种“补脑药”,可增进智力,预防老年痴呆,还能延年益寿。这类产品的有效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实际上,绝大多数鱼油制剂均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并非深海鱼类所独有。研究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细胞的发育等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能促进两岁以内幼儿的大脑发育。人体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利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与糖、蛋白质和维生素共同作用。不饱和脂肪酸能否通过口服迅速促进十几岁中学生大脑思维还没有肯定的结论。过量服用鱼油制剂还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反应。
1 Q: B7 h, k" ~* A3 ~' I# s& n$ v
$ M& j2 K; D- f% Q- m. d 各种营养如维生素、微量元素、卵磷脂、脑磷脂等都是大脑思维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于是,一些主要成分为复合营养剂的“补脑药”便应运而生。这些产品大多是以保健食品的身份进入市场的。这些营养成分完全可以在人们正常的饮食中摄取。人们只要食物结构合理,并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就可满足大脑所需的营养。数年前,一种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类药据说可以“促思维、增记忆”的口服液一上市就吸引了很多学生竞相购买使用。国内部分药学专家就此撰文指出,该药物是一种“脑代谢及循环改善剂”,临床上主要用于老年痴呆、记忆力丧失等大脑功能性疾病的治疗。由于该药存在诸多副作用,切不能让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们盲目使用。
. E1 J! C1 y8 ]! t1 K- W t" W# a0 j& |& h5 Y2 I, s/ T9 f$ z4 ]4 t
青少年经常食用含有人参、蜂王浆的食品,尽管短期内显得食欲旺盛、精力充沛,但久用后会引起性特征发育异常。
4 r. M2 b4 h& s8 ?7 P# X3 Z; M' m6 ?; F
长寿之道贵在闭目养神
$ p3 ^( [- E, N2 P* \6 R) W$ T3 j" V O" P( _9 |: ~
当日常诸事纷扰、头痛脑胀之时,正襟端坐,双目合闭,意无所念,思无所想,使心神潜入寂静状态,或无意识半眯双眼,视物无睹。良久则心平气和,头脑清醒,理繁入简,应变不乱。此即闭目静心养神法。具体应用可选用下述方法:
2 F; P6 y9 |* J( u8 [! X
# Y+ v5 b1 C! |( J# }: ]1 ] *闭目降气法:凡遇不平事或遭屈辱等难忍之时,要理智地控制感情。用双手食指端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摩,至眼睛发热发胀,便觉胸闷顿开,肝火胃气下降,躁怒平息,心情缓和。 * O5 g9 N) }2 I; {
8 _# X2 s# T% p' T0 x+ F7 x3 D+ L
*闭目行悦法:当忧郁悲伤、失望空虚、心烦意乱之时,退避静舍,独坐闭目,眼睛上视,神聚头顶微微仰面昂首,放松思想,回忆以往得意欢乐之事,即觉悲伤烦乱之情逐渐消失。
! V( H7 Q2 ]. S# t& a5 V7 ]5 ?7 u8 U# e0 k1 R" Q* F/ M5 `
*闭目意驰法:当事不如意、烦闷终日时,闭目抬头,臆想浩渺广阔的天空,就会精神振作,如释重负。
; [: x$ ]; v/ f8 V4 x
1 Q5 O% y0 n# B& n *闭目卧思法:人有三种思维现象:睁眼思维、梦境思维、闭目思维。方法是卧在床上,使身心放松,想近事,思未来。
^3 M+ k# K) w' ]
) V8 {% s- k6 q% U8 k* {( B0 p2 | *闭目思维法:即卧而不寐,闭目臆想联翩。这是一种临界状态思维现象,在这种临界状态下,大脑排除了外界的物像视觉综合干扰,处于充血充氧状态,促使大脑细胞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思维深度。
8 y: {3 p- f/ l) i& R
: k) a: H7 x2 Q- A6 D+ E 醒后养神三分钟
. w/ i/ z: g @# }2 C. |4 N& t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说,每年约有1200万人过早地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而“中风”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元凶。因为中风发生在夜间的机会最多,而刚刚醒来的一刹那又是最危险的时刻,所以专家建议,有高血压、心脏病以及中老年人,醒后不突然起床。不妨先躺在床上闭目养神三分钟,让头脑完全清醒,血液和氧气已正常供应后再起身,只要这样小小地改变一下起床方式,全世界每年就可望少死300万人。
2 H; b f% E+ T8 C. i) `6 j5 S" i& w# [- Q5 A: o* M8 Q2 p" u5 g5 p; A
在养神三分钟之后,可先左后右地伸伸懒腰,动作宜轻缓。假若能喝杯温开水,可以起到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等病变的作用。不妨事前做好准备。
- A2 o! J6 y. C8 y0 F: A6 [* k8 q D+ }. |6 t. U
起床后最好能及时大便一次,这可预防便秘和避免粪便中的毒素伤害机体。
+ U, J9 c! u! \ B: ]- d: _; d3 N7 W0 w1 t+ p+ T; n1 N% }
夏季午睡可养神
& |, G# p+ R8 K* X4 D+ {9 u: V; a1 S" R
午睡是个养生的好习惯,虽然时间短,但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它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自然获益多多。夏天到了,更应倡导。
; i' A# U* z$ x& ?4 ^; U5 u, ]. k
' S& l" U0 i& ^ K. r 夏季,以长昼酷暑为主要特点,昼长夜短,加之气温高热,或燥或湿,人们常常因夜间睡眠时间不足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午睡的补充,自然可起弥补作用。 6 Y! I6 q w$ }6 @! K+ `2 ?
0 @' [$ O; _2 T, [, I/ O
通常,夏天是我国多数地区的人们感觉最难熬的季节,稍有不慎,高温带来的疾病就易发生,因而夏季又被人们称为“苦夏”。即便身强体壮的人,在连日的高温里也难避免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可见,夏天是很容易“伤神”的节令。此时,若每天中午坚持1个小时的午睡,将有助于人们清醒头脑,恢复精神,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
! G$ G4 e7 B, [: p2 H! V. a4 e% x z. [: u
夏季来临,人们普遍还会有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的感觉,这对在社会中拼搏的人来说,无疑会增加精神压力。同时,这种压力还会导致肾上腺异常,进而引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疾病。夏日午睡,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从而减轻各种精神压力、降低疾病的发生。 + @) H" ^9 n) ~ {8 V
0 b, r: \" q# i& Y: {6 M 气功———养神健身运动
! i ]9 L( y U# M9 J( d8 L k8 F! X# d8 u; R4 ]
气功,古称“导引”和“养生法”,是我国人民一种独特的传统保健运动方式,也是中医学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是传统医学宝库中独特的强身健体方法之一。
, x2 u- G4 N5 m4 q. d9 Z f8 j3 P3 C; A. O, g- l [
气功就是“内练一口气”,所谓“气”是指人体内在的“元气”,元气是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因素。气功就是锻炼人体内部的元气,通过调整姿势、调整呼吸、调整精神的锻炼方法来调整身体内部的能,从而增强体质,提高防病和抗病能力,达到祛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 x* h9 ^8 t1 H6 x a
$ [9 ^. m/ w+ j8 ^" H% K s" G 中医认为气功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和协调脏腑的功用。现代医学已证明,气功锻炼对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和内分泌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气功可以调节大脑皮质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增加能量的储备;通过腹式呼吸,使横膈膜大幅度有节律地上下移动,对腹腔脏器起到按摩作用,有利于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气功可增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益寿延年。实践证明,气功对高血压病、神经衰弱、肠胃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 ?2 W5 b4 j" S8 R
3 ^. y! _ ^. N3 H+ k% W/ @ 1.气功作用机理
& Z1 H/ _2 c H3 k0 j) S$ ?" T. i7 p3 ~/ ` d# _/ C( Z
气功是通过呼吸、意念及形体运动等自我调节心身活动,达到治病驱邪的目的。它主要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机制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 P+ x, \3 F/ F3 Q$ I, E* c5 [$ Z2 T# D4 X$ S% d: [* X5 U3 b
2.气功应用 + u; z: G# K, d. i/ X( y' ~
: G" P3 N. h1 S6 s9 r I5 C
*练功的要领
- R! \9 C% I+ ] N8 s9 v* E
$ S' W# Y [5 Z3 F8 }0 J 松静自然:松即是形体和精神放松,这是练功首先应掌握的第一要领。自己感到轻松愉快即是掌握了松的要领和关键。静即闭目无声,与动是相对应的,要求实静。在练功时要求在自然的前提下进行,绝对不可勉强。 2 f. V7 j. {9 r7 w2 a0 V, j7 V
9 P* `: }% Y$ a" F1 R 意气合一:是指练功时要用意念活动去影响呼吸,逐渐使意念活动和气息的运行相互配合,使呼吸随着意念活动缓慢进行。在松、静的前提下,逐步把呼吸锻炼得自然、缓和、柔细、匀长,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能强求。 $ T: v2 N- I% l- `/ i6 X' z
8 @, L% V, F% u6 Z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特点。只有动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从而真正起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气功偏于安静,还应配合其他医疗、体育活动。可以在练功后做按摩、打太极拳等。
4 a/ D# Q# s/ C \0 Y: G- t
; k+ x% }7 g3 y. n 上虚下实:练功时意气的活动不仅要停留在上身,在上身放松后,要使意气停留在下部。若下体充实上体自然感到轻灵、耳目聪明、头脑清醒、行走有力。循序渐进:练功要顺乎自然,耐心求进,持之以恒。只有当人体正气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病情才能好转。
6 ^" M2 k* e7 Z, g- _' T% C8 q
. M6 V9 E% ?0 D% _1 G( Y, C/ ~4 B *常用的有效功法:松静功 / u5 ^3 [2 _* ?5 ?
; S! ?9 e) o+ S- t, R2 F
姿势:有卧式、坐式、站式三种,可任选其中一种。一般来说,卧式最易放松,其次是坐式。 0 W4 ~/ E5 b! Z
7 q2 K) v X, P5 Z- S: u5 h
*卧式:常用的卧式有仰卧式和侧卧式两种。 / \; F+ Q+ {: y" d. x; F8 X
% f/ T' e; F6 d! O1 ?- v) i 仰卧式:仰躺在床上,枕头高低以舒适为度。两手放在身体两侧,肘臂放松,手指微曲或需握双拳,放于大腿两侧;或两手交叉相握,轻放在小腹上。两腿自然平伸,双脚自然分开,两目轻闭,意视两脚上方。口齿轻闭。 * `# J3 E6 t0 q! u
9 o% `9 v% y# P# E1 Q 侧卧式:向左右侧卧均可。以右侧为例,右肩向下,面向右侧躺卧。右腿平伸,左腿弯曲,轻放在右腿上。右手自然放在眼睛前方的枕头上,手距离面部约为20厘米左右。左手轻放在左髋上。两目轻闭,意视两脚上方。口齿轻闭。 ) ]5 r0 Y5 C N& |# I5 _
6 o9 h1 Q# S0 v *坐式:常用的坐式分自然盘膝和普通坐两种。 / ]* ]7 f# I( J/ z7 a
$ b( Z2 _# K0 o4 k2 K! @" w 普通坐式:坐在床边或椅凳等其他物体上,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足稳定着地,使下肢曲成90度。上体端正,腰脊放松,肘臂微曲,肩肘自然稍向下沉,手心向下,自然轻放在两大腿上,头向前倾,两眼微闭,上下牙齿似接非接,舌要自然,以轻松为度。
4 g5 f8 Y, p& K- Y4 _! R5 X5 l4 {0 G+ Z* M
自然盘膝:坐在床上或地上,把两腿自然盘起来,一般是两小腿交叉。上体端正、松肩,曲肘,虚腋,含胸,两手相合,轻轻地放在靠近小腹的大腿根部。
& H$ C( G. H( X" r ` ?5 L X" ?4 G' T+ i
*站式:有自然和抱球站式两种。
& D; N1 L9 g+ I4 J: [ g; _, v7 t0 A, M( w& l
自然站式:身体自然站立,两膝微曲,两脚平行分开同肩宽,平均着力,双膝稍展,上体端正,腰脊放松,肩肘自然稍向下沉曲肘,虚腋两臂自然下垂,稍做外撑掌心向下,五指分开,微做弯曲,如轻按水上浮球。 + @0 C0 K; u" ]4 V1 ~& A( ~
: j$ N2 D2 z" O, q
抱球站式:在自然站式的基础上,两手做环抱状。掌心向里,手指微曲,形成抱球状,两手高度为低不下脐,高不过乳。 6 r7 C: U/ q3 P! l2 y
y) O3 N5 f5 ]" ~2 I9 K
*呼吸:分自然呼吸法和深长呼吸法。 `6 Y Y, q/ T2 `7 q7 W
9 e6 @' r+ b- t" @% q 自然呼吸:呼吸与平时一样。但注意自然、细缓、均匀。 4 Y; x' [) N4 D
6 J7 t* X3 V! @) s, n9 a3 G
深长呼吸:在柔和细缓均匀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深长的程度。
+ F5 ~. s- m6 H$ c3 V
$ |1 I6 o: p3 [9 o *意守:即自然地把意念集中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有以下几种方法:
1 N. K1 @' }! h% v! p. g
! k+ s2 b& A: c 意守丹田法:上丹田(中脘穴)一般不自守。意守中丹田,能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糖尿病人如有饮食不佳、消瘦腹泻等,可意守此处。意守下丹田,可增强糖尿病人的抵抗力。 9 F0 Y8 T9 o4 W7 t {/ e
, I; N6 B8 Z4 J& n4 k 意守命门法:命门是一个重要穴位,为人体十二经之主。在意守中丹田的基础上再意守命门。意守完了,仍要将意气归于中丹田。 - P2 j9 p' T( `; \7 ]
( a: }$ O3 s n% p9 [. v 意守涌泉法:涌泉是肾经的一个穴位,意守此处,可使气下行,头脑清醒,两腿有力。练完功后,将意气守归中丹田或下丹田。糖尿病人发生眩晕、下肢麻木沉重时,可意守此处。 ; Y1 y, Z* m- T; \
! M, o+ P/ L% Z3 `: R6 I. } 练法:练功前15分钟停止一切活动,有大小便者预先排除。集中思想,消除杂念,以利入静。练功的时间要留有余地,不可勉强过长。一般一次20分钟为宜。
# Z) q) l; y3 s+ J' t3 L3 u3 E* T' D3 `! I" g6 Z
*慢性病人练习气功注意事项
; f4 b' C. P; `# s! S+ Y, _& Z4 _" S o, `
因为慢性病一般都采用药物治疗,所以在加用或改用气功疗法的初期,不宜将药物全部撤掉,应随练功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少药物以至停掉药物,而以气功治疗为主。
: i5 X! i$ Y- W7 C6 ]6 U) F
# [$ M, m" F3 a0 R9 o/ M 慢性病好转后,仍要坚持气功。这样不但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还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慢性病人多数体质较弱,且多为老中年患者。练功时应以内养功为主。这样既可增加气的生成,又可减少气的消耗,有利于静养正气。 ! M' Q# F2 C1 ?4 e4 Q
. M% e5 N+ X2 ^; p* j2 x. E& z5 h
练功的时间不可勉强过长,以舒适为度,并因人而异。一般每次20分钟为宜,随病情好转体质增强,时间可适当延长。
6 i) ^8 d) }' Q8 ~( w& I- x
3 L& M6 V6 V5 }. A2 H! h+ B; r 饭后不宜马上练功,练功后也不宜马上用餐。一般来说,在饭后1小时练功和练功后休息半小时再进餐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