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五步功法静功辅导摘) [打印本页]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5-17 23:23     标题: 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五步功法静功辅导摘)

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五步功法静功辅导摘)


% n7 b& k3 ]& K/ y$ s" L3 N0 K9 y+ x6 k
        《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五步功法(静功)】是著名中医、养生学家李少波教授根据《黄帝内经》 "全真导气"理论和采纳历代多家功法精粹和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数十年的临床观察、科学实验所创编的一种自练自养的医疗保健养生方法,属于静功自我导引法。它主要通过调息凝神,培养真气,贯通经络,燮理阴阳,调和气血,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大脑皮层保护性的抑制力量,从而使身体内部的固有潜能得以挖掘,发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治疗,自我重建等一系列自我疗能,达到防病治病、开发智慧、美容健体、延年益寿的良好效果。6 U5 `2 g; N" @

/ D* h' Y1 f) b1 Y' x        该法以立足中医科学,以《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为理论依据,简明易学、短期通督、疗效显著、无副作用、老少咸宜等特点;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深受医学界、科学界和广大民众的好评。5 H/ |' J. [$ I: m/ h

+ T2 P  c2 t& u% x- R% N5 r0 y7 D" W        真气运行学五步功法(静功)分为五步,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又是前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概括来看,真气运行的整个过程中,身体将起到三种不同的变化:
- S7 d' k) i4 C2 b4 B9 v# N$ n; U2 R0 d5 D& C: ~
        第一、二两步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调整呼吸推动真气,使体内真气集中于丹田。这个阶段古称为"炼精化气"。这是第一阶段,也是初级阶段。
$ E, H  a2 h$ @1 T* j) k& ]% a3 }
2 v. d" q0 [% u2 ?; D0 s        第三、四两步是把丹田积足的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直达脑海,恢复和增强大脑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力量。这一段叫做"炼气化神",是中级阶段,身体的变化比较明显。
" P; i( E+ }% x1 p* a- l2 b3 w+ |& L) P2 Y0 n5 e4 R
        第五步以后,功夫更加纯熟精练,由于经络畅通无阻,功中产生的各种触动现象也都逐渐平静,越来越提高了真气运行的规律性。机体功能增强,活力旺盛,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力量发挥得更好。因此静境更加明显,表现为清清静静,心如止水的样子。这一阶段叫做"炼神还虚",属于真气运行的高级阶段。
8 w2 E0 ]. [, Y) ?) c8 z' U$ q+ p5 F. o; f  Y0 C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静功),练通小周天、大周天,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阶段,可获得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效果。机体生理功能呈现后天返先天的变化,继续锻炼,原则上是以功为法,以静为务,以守为成,向炼神还虚的高级阶段迈进,冀以达到长生久视,返朴归真的终极目的。
( f5 l! \- y" x# e0 o+ a: _
0 J. N; z& F. u( @4 O; {8 _
+ E0 c/ L% A2 }9 a

练功基本要求


* |2 V" [7 m7 Z7 B+ B1 P        (一)练功姿式; `0 r8 N- [* f
        初学真气运行法要有正确的姿势,作为初学者的规范。练习真气运行有行、立、坐、卧四种形式,其中以坐式为主,其他姿势为辅。为有效地促使真气运行不断进步,除坐式以外,还可随时随地采取多法进行。9 a$ E  A$ V7 h  `" y( K
      # ]  d! x1 Z7 a
        1、坐式:坐式有盘腿和垂腿两种姿势,主要按照个人习惯和环境条件,自行选择。一般认为盘腿坐过于形式化,且易麻腿。因此,一般采用垂腿(坐椅凳)坐式较为便利。; T" C! l  |+ r) I0 f# ^, {5 ]
* }. b4 F4 T0 Z9 Z5 J
        (1)盘腿坐式: “双盘式”是把左脚放在右大腿上面,再把右脚搬到左大腿上,两手相合置于小腹前面。这个坐法只是为了坐得稳固不易动摇,但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式”是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手势如前法。这比双盘易于做到。“自由盘腿”是将两腿互相交叉而盘坐,是一般人习惯用的坐式。
# |- w2 [% @7 x* Y7 a: S2 y; M! x- c- ]3 s1 v- G; ?
        (2)垂腿坐式: 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凳上,以坐下来大腿面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的距离以能放下两拳(拳眼相对)为准。两手心向下,自然的放在大腿面上。两肩下垂,腰须直,勿用力,不要挺胸驼背、仰面低头。下颌略向回收,头顶如悬。体态以端正自然为标准。此式便于掌握、不易疲劳、有利于真气的运行,适合初学者和老年人采用,也是现代习惯采用的姿势(图)。
/ x% c/ G. n( `- o' T     8 J2 ^" q0 m0 E3 B& I/ W- e( Y
        2、卧式:右侧着床伸下腿屈上腿,右手曲肱将手置于头之前下侧枕上,左手放在左胯上,此式应用为坐功之辅助,或体弱不能坐者、或晚睡前与早晨醒来后要练功者采用。3 U+ D; d  ^" T. a. j: v

/ i$ Z2 h3 E8 N# i/ K2 x4 Y        3、站式:站式有各种姿势,在这里不一一介绍。兹介绍方便易行的一个姿势,以为坐功之辅助功。两脚并立,两手覆于丹田(左手掌心覆于丹田,右掌心覆于左手背上)。松肩垂肘,含胸拔背,虚心实腹,眼半垂廉一切要求同坐式。  * v- }2 e1 \) o" l

; c: N( [- J' _3 Y        4、行式:行路和散步时,目视前方三五步处,意守鼻尖,神不外驰,依行路的速度,一般为三步一呼,一步一吸,四步一个呼吸。如能长期锻炼此法,对走长路很有帮助,可以久行不倦。
  I- J% o$ Z" L, U7 o0 b
- g9 r0 u* A# b: v( V  |1 G% u8 k        当修习纯熟后,则行、立、坐、卧皆可。: b. K% C0 D3 a

- l# y9 P2 Q% R
' @, J3 @, j) M+ {: a) ^/ P: N        (二)五官要求
3 U+ U5 D# |. h. m* ~1 D  m# L3 x5 p# |- ?
        1、口腔:口唇自然闭合,上下齿相对,将舌上卷约成九十度,用舌尖轻轻地抵往上腭。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地咽下去。练功中产生的唾液古称“金津玉液”,可以帮助消化、滋润脏腑,古有“气是添年药,津为续命芝”,可见津液的重要性。0 Q- S. x' @$ H: k0 e1 V
! n+ N2 }  B% l( A+ Z6 c
        2、眼睛:眯目,眼留一线目光,注视鼻尖或内视;练哪一步功就内视哪一部位。如第一步注意心窝部,就内视心窝部。若思绪纷乱,不能控制杂念时,可以睁开眼睛,目视鼻尖片刻,把思路打断后再练,这个方法称为“慧剑斩乱丝”。( x( {/ U: F( {
8 e0 ?6 t+ q1 p+ e$ h0 J. ?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使呼吸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保持从容自然,不可憋气使呼吸不畅,这是集中思想的好方法。1 e: W* p/ r4 W3 m
- ^3 Z* i: g! V/ b2 f
        4、呼吸:这个问题至关重要。真气运行法的调息方法是自然呼吸(鼻吸鼻呼),在练习真气运行法的过程中,一直是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不加注意,自无流弊。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有适当调整,但是“自然呼吸、注意呼气”是贯穿真气运行法全程的要点,不能追求其它呼吸方式。/ v4 w# c! F4 t8 M
& |% ~+ y& S- P6 D# c  K5 M' W
        如果杂念纷扰时,可以在呼气时数数,如呼气时数“一”,再呼气时数“二”、再呼时数“三”……,数到十再从一开始数,反复进行,直到杂念不再出现即可放弃。这种方法称为数息法。! e* y; D- s# M- K" p+ S/ h* V

" z& m$ @! A7 `3 d9 O        丹田真气充实后,自然地贯通督脉。那时即感到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沿督脉入脑。这是真气的自然活动状态,无须追求。外呼吸则绵绵密密,若存若无,呼吸表现的更加自然。这时外呼吸就无须注意了。$ D9 A, K; E+ B
4 C* `% B6 O* U# O& ^- S: Y
        5、收功: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收功的时候,先放松意念,慢慢睁开眼睛,双手掌相对搓热,,再用双手如洗脸状搓面数周(干浴面);再用手指呈梳状由额部发际向后梳头数遍,指头稍用力摩擦于头皮(干梳头),使精神从练功状态恢复常态后,再慢慢站起来活动。 + t6 q1 o/ P) Y3 }0 l. T% D
) H6 F4 n( p8 L: V4 ~
4 d0 W: @9 W) W* D: D7 f( A

练功须知

5 C7 f( Z: W; H6 p
        真气运行法是真气运行学的静功部分、主体部分,可以辅以动功练习,也可单独练习。练习真气运行法时,应该专一修炼,一般不提倡兼练其它功法,以免顾此失彼;更不能与功理相悖的功法同练,以免发生气机紊乱,甚至出现偏差。需要兼练者,应在内行或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不可自作主张。
5 r+ f" W3 {2 R+ d7 \' @7 _; ]  z
        练功必须具备三心:信心、决心、恒心正确的方法加三心,必能功成。
$ ^2 E1 j2 E& u
: X  d, e& H* e3 z2 i% _        练真气运行法,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持之以恒,勿求速成,也不要畏难而退。在锻炼期间,要顺乎自然,不要执意妄想,勉强追求。否则,欲速则不达,越是一意追求,有急躁情绪,就越是不进步;意态越是融和自然,真气发动就活泼,进步就越明显。因为执意妄想就成了扰乱真气运行的杂念。“恬憺虚无,真气从之”正是这个意思。
9 z2 X0 \+ x5 i; ^
- x! e# Q4 U: @6 e3 c7 V" Q        在练功过程中,因为身体上发生很多生理上的变化,出现各种触动现象,要泰然处之,不必惊慌失措,也不要执意追求,稍时便会消失的。以下是需要注意、遵守的注意事项和生活起居宜忌:7 O8 [! J& O; i( f3 b
1 f0 Z/ {& I) {* }1 ?' h6 t; \
        1、初习真气运行法,因要思想集中,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为好。但是,不要过份强调这个问题。在练功时,要避免他人干扰。调息时,鼻吸鼻呼,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不可用口呼吸。
0 _+ h+ S& K7 a1 h
! z/ M# l. Q5 y, _        2、注意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渴、大汗、大喜、大怒、大悲、大忧、大惊、大恐等情志、心智受到干扰时勉强做功。当风、雨、雷响时暂勿坐,恐怕给精神以猛烈刺激,发生不适。
/ N' O5 a/ e, Z# o5 I3 V' l1 m! z
        3、意守丹田是真气运行法始终保持的一个准则。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顺着经络运行。这种运行的力量,是基于丹田力量的大小而定的。勿用意识导引,任其自然,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主观导引是会出偏差的。' v1 v* v$ w" p; C. s
  \1 u* k$ j6 I; W3 g- z
        4、饮食宜忌:饮食应该清淡温和,食用新鲜化、多样化,不要吃陈腐、烧烤、冷冻、腌腊、熏制、辛辣、荤腥食物。有谓“天上飞的雁鸽鸠,水中游的鱼鳖鳅;土里长的葱蒜韭,地上跑的犬马牛”这些耗气动血或辛辣高热之品都是应该忌食的。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可吃烟酒和多吃大荤(肥肉),“酒能乱志、肉可昏神”,烟更是练功人的大害,不可不慎!
) e& K- e& Q1 c- |% d2 r
: Q( N% ?% T* j6 Y3 m+ G        练功能使消化功能改善、食欲增加,善饥饿,可以适当增加食量和进食次数,但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要在练功前后短时间内进食。长期饱食、暴食也是疾病的源头。& T3 v# b7 ^4 X+ A0 n' Q$ @8 o

6 q4 X+ ?6 m  Y3 d. ~: a. V/ ^        5、起居宜忌:练功就是行养生之道,起居应该有个时节,睡眠要充足而不过量,以7~8小时为宜。“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食申后饭”。( r2 `* k' {. v

6 O) R: d  I: S, H+ e! u- v( x        性生活消耗体能和精力、加之性欲望和性冲动是一种强烈刺激神经的因素,可影响大脑皮层的稳定性,影响高级神经的训练和调整。长期嗜欲者深层意识受到干扰改变,浮躁冲动、精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调控自己的精神意识甚至行为状态,练功时也不易排除杂念、不易入静,影响练功。因此,尚未通关之前,须保存精力,节制房事,以免影响练功进程。尤其是通督之前应该禁止性生活。通督以后可以适当过性生活,可以调节情趣、舒畅身心,但以节欲勿纵为要。& u, [4 Y- V; m0 M- ]  K: P# v+ A

& z0 ^' R' R; T. ^        为了练功进步和身体健康,手五味堂淫和思想淫秽的、影响心态的内容应该力避,这需要自己用坚强的意志去杜绝淫五味堂欲,包括性欲和金钱名利欲望,让自己清清静静专心锻炼。
$ w& i9 G& A. ]8 }. a& D6 O$ m  R( W6 T; {0 X2 b
        女性如遇例假,不宜意守下丹田,可守中丹田(心窝部)。怀孕前期(1~3个月)不能练,中后期可以练。) F. C( p* P2 n& y
5 Q+ w3 c* n8 O( ^5 k4 }
; D- y( X; l; N6 c1 I) H

练功八触

         
$ ?7 {& H* D- J        在锻炼五步功法的过程中,体内的能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人总结归纳了八种,称之为"八触"。时而感到身体很"大",时而感到身体很"小",有时感到身体很"轻",有时出现身体"重"如巨石的现象,有时感觉身体很"凉",而"热"的感觉出现的最快也最多,还有"痒"、"麻"的感觉。除了以上的"八触",实际功中的动态比这些还要多,如自发运动,光感,还有残、异等现象。
4 _! @9 X, g3 F8 L" Y- Y
, {1 E5 i1 O. ^+ |# w1 D        上述现象都是真气在体内不同形式活动的表现,都是积极有益的。有些人遇到这个现象,延医诊治,医者不知,乱投药石,这是有害的。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成为精神负担。有人好奇,追求这些现象,越注意越厉害,以致不能控制。凡此种种,都是没有讲清道理的关系。懂得了真气运行的规律,就可以避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遇到以上触动现象,既不必好奇追求,更不要惊慌失措,只要安静地坐功,意守丹田,过些时候就平复了。
4 m% \" B- R, x; I3 B# R9 h. R% B" a2 L
        真气运行法男女老少均可练习,没有严格的时间、地点、姿势和方向要求,适应人群广泛。按照《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论》、《真气运行学》、《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练功指导》这些材料学习,没有老师也可以自学自练。遇到问题按照书中的原则去处理,切忌东访西问、无所适从。关键问题或实在不懂的可以通过电信方式联系真硏所的老师解决。; e9 P& _7 i/ }* H$ C
) A  q: d/ z: o. I# n5 E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5-17 23:26     标题: 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功法

.. s4 q; C3 L  Z# _6 U, |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8 C- a. i$ d( i; G: d2 w0 ]% x6 Q9 R1 {
6 m5 e, }" p+ }2 y* ?        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j# c8 z- ?3 J) I& A
* ~% x! o6 t  C" ?, J/ b
        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到10,再回头从1到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
$ N3 I% ~+ O( N7 ]7 g. i+ c" E9 W+ l; p! f
        练功约3~5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1 N8 e6 n9 H$ c/ T
. |9 Q3 t* g4 o5 d3 A
        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 @) `5 L2 |- `* e
' i5 b) g+ B: D8 c" ]/ O2 g
        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M$ P3 ?) C& G- X* @- u
7 e7 v6 J2 k8 o$ ~9 y9 O9 ~( U, ^
- T$ _; M! z9 D; A) C' Z& L3 [0 u# q

) m" X) p' w0 d& x4 E$ O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6 c/ k5 W8 m9 v
* X/ q# y% A) `2 s$ Y5 i
        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曰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
' f" J& }2 o! c% C
1 L7 F2 t0 c* p2 }2 I6 c        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4 G3 F$ M$ U  y0 }5 X
( K0 I3 s1 h+ o2 @, _5 R3 b5 n6 q
: o# N/ ^2 w+ @4 @  g2 d

+ ^; Y. h4 b1 d8 X! v( }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j5 T4 f" ?! E& s% ?& k0 X1 g

# y  L4 A- p' \0 U        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1 e+ A; I) O3 X) @

0 _9 I! B! \( k- w" o8 \: Y+ y        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 t* M2 h+ m: ?9 ?/ t2 g8 x
# o( p9 [* f- i: Q! g& m
- p: ?& P7 E* n' b7 Z5 v3 {
- f: }) _; X4 J! D* Q! @9 |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 C5 {7 y4 {4 z6 s, W- I# \9 C) F! u
        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
- b2 W' _. K# J. c: V* Q2 u3 |5 x6 K; r) t
        这一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5 d. v' R8 \1 V9 W  h! P

. U/ V2 l* v" B$ Q# m        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 f. \% g9 j! V+ c8 j
1 U' B' F9 K. B! |4 H% |
        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 G, D4 z: V" L( z+ {: m  W/ m$ h5 v7 v0 K; e

  j3 ~( F# b* V9 c1 h4 u: Y1 o% v& M: C- ^+ Z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2 T4 s$ j$ d. `7 ]
0 |  d" p( l* M- }) `4 P7 T
        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 S) \! A" X) c, A

, Q' v* P: n' Y( ?) r% n; P        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
. q8 B4 Q% Z8 _# ?$ {$ j: t  X. v4 @% b. @/ {6 }; H7 y
        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D0 v6 `) P- P- x! y# t+ Y

6 ]4 c! ?' ]- c& B$ h8 B0 x& E" E) x6 w$ p7 P

. b1 e, [1 c4 T( y1 w        注意事项:/ q4 U8 l8 T) D1 P( `

& v$ ?; ?( R( U! [        1、练本法须在静室内,明暗强度适宜,空气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当风。
6 n- M% O2 O" k& ]+ x
2 w& A$ t) I4 K4 P        2、凡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不宁时,不宜勉强练功,须待心情平静后再练。; \& w$ y7 D) D9 g6 N6 F* k

3 T9 p# M; M- s6 g7 F/ Q        3、练功时间内应昼避开一切干扰。凡天气剧变、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时,暂勿练功。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松意念。临时收功后再慢慢起坐应付,待恢复平静后再补练。
# V. p2 r2 ?# `0 ]+ w# x0 a3 E9 _! w6 Q; J# G$ j
        4、用本法者平时须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劳逸适度,饮食清淡,忌食辛燥、腥、粘腻之物。
$ P6 L4 }5 V) t8 h% Z0 ^0 v' s1 y( A- i
        5、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戒绝房事,以免影响进程。通关后亦须有所节制,保持精力充沛。
* z! R* w5 ~* A: r
* \  @" W. `1 V* I4 J& ?& O9 g1 C0 R0 e
: Y/ ]# u0 v8 x% a
        临床应用:
& W- `2 l8 |2 R; a
6 G, O% W1 b6 V/ e4 m) L' b/ V        本功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症的治疗,经近年临床验证,取得一定疗效者有:慢性鼻炎、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粘连、肾炎、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性欲低下、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癔病、焦虑、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无病者亦可修练本法以养生保健。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5-17 23:30     标题: 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辅导·一、呼气注意心窝部辅导

.
' C# j# S# N$ Q7 u        真气运行法以功法简便易懂、收效卓著而为练功者所称颂,为气功爱好者、病患者所欢迎。学练真法,只要按照书中的功法要领,认真锻炼,是很容易成功的。自学练功者开始练功时,一定要把书中的有关功法实践内容反复阅读学习,仔细琢磨体会,暂时不要把论述功理部分的内容深加细究,以免给练功带来过多的思虑,带来杂念。开始只要老老实实,依"法"行事就是。为了给更多的真法练习者提供正确的辅导,经李少波老教授同意,现将"五步功成"的有关重点要求公布如下:9 i( R, C( e; H$ ?3 O

) d" i$ ]3 h4 t, [  n8 M$ s6 F, @

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辅导·一、呼气注意心窝部辅导

8 ?3 n* W! Q3 F" e! o; ?
引用:
.. D; A/ W# O0 t& \: [
        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 V: X0 ?$ E4 `( W# n/ [& H9 f
4 k- X" K) g6 p( l0 C! v2 Q. `$ Z        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到10,再回头从1到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
- }$ |: n& W3 d! `1 p
" m( Z6 w) Y9 A* h        练功约3~5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
.
, z7 l6 ]+ B5 r' n
" Y3 ?2 Q3 f( a        1、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7 E1 k8 \6 @& ^( l- C- B3 l  q2 N, k; _
        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
# b0 ]- z. w1 Z. [" b: i9 D& ~" g8 W$ P( f
        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部。
2 J6 R: w: @) W; p! K: D+ y; C( b4 H7 ?
        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一次,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回头再从一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法。
% o( s: w0 ^1 u) t9 ]  A
  A; Y8 _* s6 v4 E1 M        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 ?* E6 D4 I' [1 [* D4 I# Y
) i) F+ m) g, m4 u8 H1 {) Z' [# W: E: a
        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5-17 23:34     标题: 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辅导·二、意息相随丹田趋辅导

引用:
.4 q* k* [% w4 k) I! H  g$ G, y/ l
        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
.
7 c4 \% C; t! L* \  z5 v
; L% p+ }% n  t& h# j( G% H        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
% |$ Y! V' t' e$ M- _* o' O# ]
! l" m9 f$ z2 Z$ ?; Q$ W        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 i* d+ p9 t; ?; X! I
' Y0 {" y6 \0 b' G' ~2 |1 i
        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 h1 ?$ S) r! _
" r7 g/ V. T' j
        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一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一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 W" X$ {, y- m9 L  `( y

; o, I, b8 F6 d. U        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一些。加强练功,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5-17 23:37     标题: 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辅导·三、调息凝神守丹田辅导

.2 g) p+ I+ n) I4 O- N+ F5 H
        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当第二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田时,即进入第三步,可练习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 E4 s2 a. y7 l* _, J  V8 t
引用:
.  z* I2 v6 [4 W7 b8 K8 O. x% }' ~
        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曰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
.
. U2 y: x8 P9 x  m- b7 Z. A" @) c5 J! Q9 L+ ?0 d' O
        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一二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二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第三步功是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把这一步功夫叫做"筑基"。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在进入第三步以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J, `7 A, E# y) m4 ~

: V' h0 H: c+ w& V9 N$ O* d2 `. s        1、在第二步功气入丹田时,丹田内尚未有明显感觉,俟后几天中反而感觉不明显了。有人为此着急,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认为功法练跑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第三步功重点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一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了:二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这是进步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现象。
* q2 h1 O6 ]4 d; d" n5 o4 w( Q) Z9 ~3 h1 d
        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象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徵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徵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7 B3 h) K/ }; G) K2 d. [/ |
. J' V* m; _7 Q& V) V
        3、由于练三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有一股气流环腰一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全身温热也是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六字诀中"呵"字诀即平。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有因丹田气流向大驮贿,属于一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流力太过,丹田气不易积存者,改用盘坐式可以纠正。有因欲向后转而久不得过者,可以提肛吸气导之;有因真气充足致性神经兴奋而遗精者,在这一阶段最易发生,应严加注意,及时采用"吸(吸气)、抵(舌抵上腭)、摄(提肛)、闭(闭目)"采药四字诀方法防治。9 T# m# v5 g6 ?) i
( E4 H4 @6 {! V$ \+ q: d
        4、达到第四步顺利通督,必须依靠第三步功的积累真气,所谓"积气冲关"。如果一旦走泄真气,通关就要推迟,因此要求练功者在筑基阶段睡前清心寡欲,睡眠姿势要侧卧卷足,即所谓"卧如弓":衬裤要宽舒,避免磨擦;被要轻勿过暖,避免仰面睡式,如有性冲动即起勿睡。能关不过旬曰,这短短的几天,又是这样重要阶段,应是能够坚持和必须坚持的。如素患遗精的人更要注意以上要求,并应考虑平时多在什么时间遗精,即在那个时间起来练功,以改正其习惯。很多人都依此法治愈。素有患肠炎,在三步中出现大便脓血者,有患妇科病而排秽物者,此为真气作用于丹田周围脏器,发生良好的生理变化,推陈出新,因此不采用他法治疗也能自愈。要以丹田气足、全身经络触动现象逐渐增多,各处有不定点的跳动,及痒、麻或出皮疹,此为真气驱逐邪气的表现,不作治疗,邪尽也自愈。三步功后各种触动现象越来越多,详于第四步功辅导。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5-17 23:40     标题: 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辅导·四、通督勿忘复勿助辅导

.
引用:
.
1 h& @1 u* q8 t9 C( |# I; U) {, @        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 w" {- _, ?- d, o5 o% b! l! r

% f3 c* E2 _9 r6 V        这一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 n, P1 e0 a1 ~- [
+ Y6 J5 C, @/ u; }- r
        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
.
& ?3 W! e( M2 K9 [4 D# t2 W, n5 C
; q' \- a' B4 z3 @4 v3 w2 B# A        第四步功是在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通过会阴,绕过尾闾而开始的,但也有未经会阴即到命门,以后才有会阴气动的感觉,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在四步功中,由于生理变化很多。兹将易出现的问题分述指导如下:
/ y, B* l3 o: M1 q5 y1 @! S/ J( s8 q% a. `, S4 H
        1、呼气太重,容易使丹田发生高热,如觉有发烫的情况,减轻呼气程度,或放弃呼气的注意,自然纠正;一般温热感是好的,有人呼气太过,或由性生活不禁导致前阴反应强烈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前阴漏气;越紧张,越注意,反应就更强烈,以致终曰忧心忡忡,导致中气下陷,头昏眼花,四肢无力,调治之法是少注意呼气,或不注意呼气,在自然吸气时微微提肛,慢慢调治一个阶段,待真气绕过尾闾,沿督脉上行就好了,会阴处称为下鹊桥,有三歧:一路去前阴,一路去肛门,一路去尾闾。三叉路口,容易迷失方向,初学者宜加注意。
1 e) F2 W) d0 z8 y" o8 s5 G1 w
1 i; O% R2 v, l        2、有人急于通关,未等丹田真气充足,即行意识导引,这样会使丹田真气不足,而导引的一部分真气无力上行,停在一个地方不上不下,时觉胀滞不适,纠正之法是固守丹田,继续培养真气,待真气充足后,自行冲关,千万不要再导引,"通督勿忘勿助",就是这个意思。
' V3 s3 J& U/ I9 ?0 m2 L+ ?& Z9 \/ E2 m& C& e& z
        3、第四步是全部功法中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古人喻为"脱胎换骨"。由于生理变化特别明显并有一些不适的感受,练功者不知所措,精神紧张而发生动摇,求人救治,这都是不须要的(书中已有说明)。如真气通过命门时,凡有腰痛病史的人,必有不适感觉。这些都是正邪相争,纠正病情的表现,翟绘气通过之后自愈,不必找人纠偏,或邀诊治。此时只有加紧练功,比平时次数增多,时间延长,待通关后全部缓解,切勿松懈自误。& z& F& j" I+ X3 P
2 b) x% o/ A8 {6 y9 [4 _& d
        4、李少波教授将四步功通督的过程和练法,反应用八句加以概括,名曰"周天歌",练功者须细细体味,方能领会。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5-17 23:43     标题: 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辅导·五、元神蓄力育生机辅导

.
引用:
.
8 R9 p6 @9 X% S. K4 q3 Q3 C        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
) V/ |& y, e: u" I& H1 E: B
1 Q4 P/ }' V3 ]% U( Z0 q( F        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
.# x+ \+ e. ?1 ~/ v

7 i4 ]) M* @; }, }0 q# d        通督之后,即进入第五步,这在周天功中算是已经达到目的往往有人问,通关后如何练法?真气运行法有进一步提高的内容和阶段,这里概要地提出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为继续锻炼的要求:
& |0 {6 D. C: f6 `2 w: ~! \, L1 v  J( ?4 Q
        1、真气运行法在沟通任督过程中,一步有一步的功法,及通关后,只要按照练功形成的条件,经常加功练习就成了。书中有"持之以恒,循乎自然"的要求,功夫越深,效果越好。通关只是完成了基础阶段,以后坚持锻炼,才能出好效果。特别是练功治病者,通关前即能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一些轻浅的功能性疾病也能治愈,严重、顽固的器质性疾病就需要累以时曰,不断旺盛真气,积气驱病。不能以为通关了,就大功告成,百病皆愈。但只要坚持炼下去,各种病疾都有会慢慢地好起来。0 v& d+ K. G) t8 J$ A+ E

* G2 m0 [1 b1 r0 U        2、通关后体内还会有很多气攻病灶的反应,练功者就不知怎么办好。如初通关时气在头上乱窜,前额有重胀感,可以不去理它。只守住上丹田,使力量集中在百会(泥丸宫,此处为百脉之会),则百脉扳依,其它乱行乱窜的现象就减少了,不过需要较长的时间。长守此窍还可以开发智慧,使人聪明。如果通关后反而感到真气不足或胃消化功能不如以前好,那么可以意守中丹田,再培补中气,则下丹田真气也就更加旺盛起来。下丹田是长期意守之处,什么时候守这一部位都是对的。( `" }5 j  Y+ R
' |+ e; l2 u& P4 M% b( A2 u1 f* N( _
        3、以静为务,功夫越深,入静越好,只有能够深度入静,体内生理功能就恢复越好,这是静极生动的自然规律,过去叫做"道",古人把这种功夫叫做修道。静字贯彻着修道的始终,开始都是不能入静,故必须有方法,渐进入门,慢慢达到入静。所以五步功以后就再不要求用这个方法,那种方法,实际上追求方法,反而成为杂念了。入静深了能体会到三田成一体,继而无物无我进入虚无境界,还有什么方法可追求呢?当然真法的高级境界也是分层次、分阶段一步一步达到的,这些就属于真法提高班的内容,可以在以后深造、提高。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5-17 23:54     标题: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辅助功法--捻指通经法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辅助功法--捻指通经法

+ ^1 b% x8 ^* L$ J* z3 |8 T
: m2 |  |# `; P
        因《真气运行学》一书中没有收录此法,其属辅助功法,用时短,方便易行,能起到保健作用,现将此法登出,以食各位道友!!!3 I. \. O2 i$ ?
0 |  U5 g  g( z" S7 u3 ~
        人体十二经络是联系内外上下,沟通五脏六腑,运行真气的通路。健康的身体首先是真气的充足,其次还要求真气在经络中任何经络,任何部位的碍滞都会导致身体的不适或人体的疾病,给健康和长寿带来莫大的影响。捻指通经法旨在通过双手十指的自然捻摩,对经络起止端部穴位的刺激,激发、调动气机活动,促进真气在体内经络的运行,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养生长寿的目的。
# D( ?: r$ Z' N1 |) \7 p
+ X9 j9 r4 B, F6 ?0 g2 B  h5 E. a2 K/ u: L! X, A, V
        操作方法:
  C: f+ B5 T+ A- `/ P, z5 ~! ^& M8 W" Z# {' V2 T
        冥目静坐,两足平行着地(或两足背相叠如混元坐)。两手自然置于两腿上(或自然放置于椅子两边的扶手上),含胸拔背,沉肩垂肘,闭口,舌抵上腭,自然呼吸,注意呼气。
6 y& K4 z- q: R! T0 w1 X# b6 h: Q! e: Y" g& A" Q1 d
        先以拇指捻摩食指端螺面前缘(右手顺时针方向,左手逆时针方向),不快不慢,捻速适中,自然而然,以知为度;变拇指捻摩小指端螺面前缘,方向、速度如前;再变拇指捻摩中指,无名指端纹面前源;最后再变拇指捻摩另四指端,以体验真气在十二经络中顺畅运行,氤氲全体,酥酥融融,妙不可言。
( W- G5 d& ]  ^8 X' K
* L- a  P# M& o, |. `  o: K/ O        捻指暂停,两手互搓,浴面数遍后收功起坐活动。

作者: dragon    时间: 2007-6-15 19:12

谢谢!好功法!再谢!
作者: dragon    时间: 2007-6-15 19:12

谢谢!好功法!再谢!
作者: c65512587    时间: 2007-8-16 19:59

可以告诉我心窝部是具体哪个位子么?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8-16 21:11

引用:
原帖由 c65512587 于 2007-8-16 19:59 发表+ V/ l, @1 ]2 u0 ?7 b% I" U9 r
可以告诉我心窝部是具体哪个位子么?
+ N/ |  |, U# ^# u* g/ D3 H

7 N1 k( n9 `" _4 o+ }- ]二楼写得很清楚:) s: c8 k1 p, a' A7 [1 q
引用:
.- h) x+ J# F& n; w7 y9 q
        1、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n6 u& H/ I, S- c0 S0 G

作者: nzmhcd    时间: 2007-10-14 12:28

多谢堂主分享,辛苦拉
作者: 蜜田田    时间: 2007-12-12 12:20

路过,请问女人能练吗?
作者: as12345    时间: 2007-12-23 14:51

望有所成!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12-25 21:26

引用:
原帖由 蜜田田 于 2007-12-12 12:20 发表
# }5 G+ |7 U3 c- m8 @/ `2 L7 p路过,请问女人能练吗?
8 X' p/ ^7 T4 y6 p! t; z
6 A0 A0 i; R2 h: N7 a0 F$ G
真法男女老少均可练习;熟悉功理功法、有一定气功基础的可以自行学练;没有基础或不懂功理功法的需要老师带教。
作者: sdytzss    时间: 2008-3-13 16:48

高中时期与同学一起自学,感觉真好,可惜,现在什么也没了
作者: 五味小生    时间: 2008-6-10 14:07

堂主辛苦了。我虽练功多年但未出成果,今初习真法即觉心窝及小腹和腰有热感。可算是我有气功基础。能直接练二三步吗?望指教,先行谢过!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8-6-19 07:21

引用:
原帖由 五味小生 于 2008-6-10 14:07 发表 ( [0 |2 P* N5 i8 [2 L1 w- r
堂主辛苦了。我虽练功多年但未出成果,今初习真法即觉心窝及小腹和腰有热感。可算是我有气功基础。能直接练二三步吗?望指教,先行谢过!
$ g8 K+ n; d0 X' J4 P. P) ~, N

* V- \: S# h0 |6 a+ @, C3 C! E8 H如果第一步练习时间不长,建议从第一步练起。
* y5 |7 e- @* a9 D( ~& ~' t# l: j( F; C8 {7 a% c0 W  A
有基础的可以不练第一步,但第一步是从后天(中丹)修炼的重要步骤,建议不要急切而丢掉第一步。
作者: huanmengpiao    时间: 2008-8-21 01:00

请问我呼吸的时候耳朵听不到呼吸的声音,但是可以明显听到呼吸的声音(到底是大脑听到的还是“意”听到的,我就分不清了。)5 _0 D, ^6 Q" s7 t. H
还有“意守丹田”的时候总是想小便,不过不是很急只是小腹下面想小便,过个30秒或1分钟就过去了,就不在想了。- P2 T) C- m. k& O* D& z5 c/ |# P
在就是盘坐(就是交叉)的时候腰部总是有一点在使劲,好象是在支撑着这个上身。
( f  |' V8 _& A3 i; ]9 k这是怎么回事?
作者: liengui    时间: 2008-8-21 19:33

我已看过,谢谢指教




欢迎光临 五味堂中医、气功论坛 (http://www.wwt.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