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综合类] 《人体经穴图谱》上:人体经络循行图·足阳明胃经 [打印本页]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2-19 22:03 标题: 《人体经穴图谱》上:人体经络循行图·足阳明胃经
三、足阳明胃经
i! P! z4 [7 ~
[attach]124[/attach]
- v [8 V! | j( @
8 s" Y" R& k' q( z* a2 o# n% F 【循行分布】 \. M. L7 K/ y
% h8 \% u" k( M. Z" ?& Y4 r# f! Y
体表 起于鼻翼侧,上行至鼻根,再向下沿鼻的外侧,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承浆(任脉)处,再向后经大迎,沿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督脉)。面部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直行的脉队缺盆下行,在胸部距前正中线4寸,在腹部距前正中线2寸,进入少腹两侧气冲,再由此下行经髀关,伏兔至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胫部的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端;足跗部的支脉从跗上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
5 K* A7 e1 Z$ U" S8 @) W: X) E[attach]67[/attach]
: a$ c4 Y% ?) f# ~: Q, t. C- I1 S
" \3 ~5 m1 r6 y; i' e( {
6 d, U9 o# `, |3 T* p 体内 从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至气冲。
5 D: f4 ?$ a; W; q) D( d
# W" S( b3 Z/ A+ {& W8 W引用:
.
1 S+ t; x5 ]- z- F J) f2 ^; U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 (1) 旁约太阳之脉 (2) ,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 (3) ,却循颐 (4) 后下廉,出大迎 (5) ,循颊车 (6) ,上耳前,过客主人 (7) ,循发际,至额颅 (8) 。
& A- ~. x5 a' R. }1 @& o; _* V( ^% P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 (9) ,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10) 。7 g: u9 G* c* ?; m( Z* S; G
1 I0 C* B3 m. g3 v) e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 (11) 中。6 E5 J! O1 l" W. [. b5 D
# F. U7 {0 z+ e" ~ R
其支者:起于胃口 (12) ,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 (13) ,抵伏兔 (14) ,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 (15) ,入中指内间 (16) 。
" p1 t6 |3 j( ^) |; |6 p% }1 l, w% k9 J4 @( {9 o8 R
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 b/ C+ X" M9 e. u1 I# Y0 j1 R1 T' o! c& u+ a8 C! U- V5 o- S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
: f0 W' n" y% H/ B- ^# }[attach]68[/attach]
! z' F- g2 \5 v; C% d7 Y7 ~4 W" X' @2 Q& U" F
: ]3 D' y; }4 R2 X7 x 【注释】 4 K9 V2 D$ B ^2 X# t3 D
2 j& y8 W( b/ h- U ?4 A8 G
(1)頞——音遏。鼻茎,指鼻根,又称山根。3 @; x7 r1 o3 x6 X
$ _) r1 Y# V: A8 t (2)太阳之脉——指足太阳膀胱经。“约”或作“纳”。
. X* @7 m* S0 l! X6 M4 U/ B$ I: h9 _' A0 w
(3)承浆——穴在颏唇沟中央,属任脉。
5 a4 a o! j, { ^) M
$ \+ m, t; h0 X. e! o (4)颐——音夷。口角后,下颌部。; ^4 e) Z7 ]" o) x
/ f% S4 l9 \2 G5 T, y* ]& n8 O
(5)大迎——穴在下颌角前1.3寸骨陷中,适当下颌骨斜线部,有面动脉。* {5 S" p' i- ^
8 x- n' X9 j7 a) W. W% ^" b
(6)颊车——穴在下颌角前,咬肌中。* U$ E# v1 Y3 v. j9 @8 x w; C; J# Z
+ |8 R# B8 o9 x% c1 T) g (7)客主人——即上关穴,当耳前颧弓上缘。
' u$ w3 V1 ^9 a! I$ I, G
L: x# W( V1 [2 w (8)额颅——即前额骨部,在发下眉上处。
1 b% h* V; a, r8 M O" {/ z$ c) W+ d" Z; M; n0 O* U/ g
(9)人迎——穴在结喉两侧,颈动脉搏动处。
5 J" k- l5 P( X7 X; k
0 |1 F% \2 }! \4 T) N5 | (10)脾——按古人说“脾”,每兼指胰而言。《难经》云:“脾,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黄庭内景经》说:“脾长一尺掩太仓。”是指胰掩于胃旁。2 h% U: u* K9 C5 A7 ~/ b# A# b# v
5 K; a: v3 j/ N1 F0 o. v f, h (11)气街——指经络之气通行的径路。此处之气街,是指气冲部,当股动脉搏动处。! r, `( ]7 j; h3 z" o, C
! o) d4 m+ P3 q* @: N& t! I8 q (12)胃口——指胃之下口,即幽门部。
/ W, r8 U% |0 y4 y+ u9 o
1 |8 ?' h' \7 D2 M: `$ V (13)髀关——髀音俾。股外为髀。穴在髂前上棘直下,缝匠肌外侧,约平会阴。' S$ b1 E2 O# o% A/ F
) K0 ?* t0 c1 p
(14)伏兔——大腿前正中部,股四头肌隆起如伏兔 ,故名。9 x# }' N& m: q3 i; [, Z. R
$ \3 X. k/ `( ?3 c. x (15)足跗——即足背。
6 N4 _$ s1 E" C+ }$ g' F9 T4 U, \) `4 N
(16)中指内间——“指”通作“趾”。内间指它的内侧趾缝,外间指它的外侧趾缝。) |* d4 j- Z$ A
" N: `6 X9 H' [& T
【语释】
% \; p; b) N. D
7 R8 Y% k) G) x% K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会迎香),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睛明),向下沿鼻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槽中(巨髎),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环绕口唇(会人中),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会承浆);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再沿下颌角(颊车),上耳前(下关),经颧弓上(会上关、悬厘、颔厌),沿发际(头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 Y! U8 o& v ? `5 a
2 A: R, a" b3 T0 i 它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沿喉咙(水突、气舍,一说会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通过膈肌,属于胃(会上脘、中脘),络于脾。
2 ], g0 Z7 t" B; ?
1 \; } ?) t1 K# L" g# m5 r 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缺盆)向下,经乳中(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向下夹脐两旁(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
; \% B- j8 i1 U$ K. x6 J& v$ e7 O: x8 h1 w2 o
它的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者会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髌中(犊鼻),沿胫骨外侧(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溪、冲阳),进入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趾末端(厉兑)。% D( I1 f7 p9 l% ]# K) e
9 a, m% G, E: C9 D% F) r) ~ 它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R. X: n& Q$ r v0 J
% A, j9 I+ y; ^ 另一支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进大趾趾缝,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K/ M% S; _4 c# c8 G
+ e: W( w4 y Y( k* P8 E b 【病候】
3 @6 U* T2 G1 m4 ~引用:
.4 M( F: S! w( W9 @3 C" }- |9 ?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1)而处;甚则欲上(2)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3)腹胀,是为骭厥(4)。 5 L; a' M8 N! s) ~5 f/ O: I* U
6 I- Z+ U$ K' E# g$ ] 是主血所后病者(5):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歪,唇胗(7),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g0 O" L( m. \6 F" D: q
" f9 Y9 \- s+ W' Y" I( b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粟,胃中寒,则胀满。
.$ e/ m. W- ~6 Z7 X& ?
1 I+ r: i# ^& R7 k4 a# t/ O
【注释】 3 G% M/ i$ S: c5 `* ~
% N5 ~$ @3 }" x6 @3 a9 N& f (1)牖——音友。指窗口。* S% O* ?4 w, h* H1 x% C3 W3 a$ R, a1 [
- @' Q2 Z8 f" e9 d) @( M2 d8 ~ M, \
(2)上——《素问·阳明脉解篇》作“登”,《素问·脉解篇》作“乘”。
" {2 k6 ~% y+ i$ h' s9 U+ s3 u: r( S3 t: C" c5 ^8 G! R
(3)贲响——杨上善注:“贲,谓膈也。”贲响当指胸膈肠胃部作响。
" y. s8 P" a U; N h, T7 y1 n8 K5 I/ u: e$ J+ J) A6 t, Z, T
(4)骭厥——指足胫部气血阻逆。 # x2 t: V3 q* \# R4 K
& Q2 a9 x0 S# [ P h) m
(5)主血——胃为水谷之海,化生精微,主生营血,即所谓“营出中焦”。其经多气多血,故主血所生病。
7 d1 `5 d3 r5 K/ a" x0 s3 f6 J/ s Z6 ?. r- m
(6)温淫——指热性病症。, ?, {+ ^ c4 X. _
4 C, R7 m# \! r% S (7)唇胗——胗与疹通,指唇疡。《甲乙经》、《脉经》、《千金》作“唇紧”。
& z& @ P9 I* l; H" f3 p$ P1 v4 K0 k! M3 k7 `+ }
【语译】 ; a- R! ~2 q3 k) _- A& \ ]& e8 o
0 @ t4 t* G0 A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溲溲战抖发冷,喜欢伸腰,屡屡呵欠,颜面暗黑。病发时,就厌恶别人和火光,听到木器声音就惕惕惊慌,心要跳动,独自关闭房门,遮塞窗户而睡。严重的则可能登高而歌,不穿衣服就走。胸膈部响,腹部胀满。这还可发为小腿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 u2 I4 }6 J/ }
2 e( f5 ?8 M; L9 ` 本经所属腧穴就能主治有关“血”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躁狂,疟病、温热病,自汗出,鼻塞流涕或出血,口歪,唇生疮疹,颈部肿,喉咙痛,大腹水肿,膝关节肿痛;沿着胸前、乳部、气街(气冲穴部)、腹股沟部、大腿前、小腿外侧、足背上均痛,足中趾不能运用。 ! h4 b( A. V$ R# u$ u. T1 D
/ `8 N6 n4 A& H% t& _; \
凡属于气盛有余的症状,则身体前面都发热,有余的症状表现在胃部,则消化强而容易饥饿,小便颜色黄。属于气虚不足的症状,则身体前面都发冷、寒战,胃部寒冷则感到胀满。
3 F t' Y3 v( U# Y) q" y, k. X, j1 W8 V* q0 ?% Q* a
足阳明络脉
- f2 _- {! Q& Z3 M: P- E0 i' B7 T/ [: C. L& c; ^
【循行】 / s7 V l q6 D引用:
.
6 T$ U, _ z, \ 《灵枢·经脉》: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顶,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
1 U$ ?5 }( ^6 b: R
; e: e6 z" F. u% M$ i1 Y 其病:气逆则喉痹卒(1)。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2)。取之所别也。
.& Q0 t: k- S& q, j" a: [8 @
# R* Z) Q, C% j. Y( ~+ `# h 【注释】 - o2 K& l, w( v/ J! Y' [
- t' F+ Q5 {% n
(1)卒瘖——卒,通作猝,突然;瘖,失音。 D/ F5 m' p, r* a" ^; a9 M
$ n8 u" F* A" i: Z, E5 s; ~! e* t) {$ U (2)足不收、胫枯——足不收,足弛缓松软无力;胫枯,胫部肌肉萎缩,气血亏虚所致。
. I+ s$ ]0 ~( m1 l1 j
; w8 o0 t8 B3 k5 D) p1 \# [1 S 【语译】
8 I7 T' @ N9 e% [* i
2 s% d8 A3 f: Z 足阳明络脉,名丰隆,在距离外踝上八寸处分出,走向足太阴经;其支脉沿着胫骨外缘,向上联络头项部(会大椎),与各经的脉气相会合,向下联络喉咙和咽峡部。 / S6 }7 h/ z* h+ X
3 B" n1 ]! E% I" q* A& v
其病症:气厥逆,就会患喉部肿痛,突然音哑。实证,发生癫病,狂病;虚证,见足胫部弛缓无力,肌肉萎缩。可取足阳明络穴治疗。
% m( F4 M8 [1 P, e" p4 D! B5 d% e2 ]9 F1 G/ ~& \6 f
足阳明经别 . D* k+ z% h( y" [( h
) ]" b u' J" T7 ^) A! n6 z2 S" d( z 【循行】, D1 e& Q) `, D/ l) R4 g6 s1 z引用:
.$ w3 v" k _ H7 L" J. q' ?: U9 @. Y
《灵枢·经别》: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1),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頞(出页)(2),还系目系(3),合于阳明也。
.( m& m0 g F+ |& n0 r4 ^
* I4 s0 g! o: Z. H 【注释】 - @5 O; S3 E& m1 V3 o E+ `0 B( d
: k1 B$ l0 X0 R. d* q
(1)腹里——腹腔之内。
7 G0 V) Q: q$ \) ~/ {$ W. C
% w2 j; S& l9 |4 `* I& _3 X (2)頞(出页)——頞,鼻根;(出页),眼眶下部。
0 {8 M( _ A) t% t* `
* h; l; _& Q6 D: O5 E (3)目系——眼后内连于脑者。
- X! ^, \1 s/ N& L* z q
1 ^5 `0 ^. n7 I1 X: b 【语译】 $ d7 w r4 k* Z. E, _3 J" c( V1 P; [. e
( s. l5 a5 U( a6 ~: k% o! o 足阳明经别,在大腿前面从足阳明经分出,进入腹腔之内,属于胃腑,散布到脾脏,向上通连心脏,沿着食道浅出于口腔,上达于鼻根和眼眶下部,回过来联系到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目系),脉气仍会合于足阳明经。
. E; B( N# A0 D! D* ^# N/ T9 }5 {4 w [- {
, l, K0 a% ]4 j$ Q. k- ~ 足阳明经筋 : p3 ~8 K+ [# B2 m: A) D5 |( F3 t
; c( n) A( @3 v" E& ?+ s: L 【循行】
$ s4 }5 d2 V! D4 U1 Y% u( @- Q引用:
.
2 ~# o* I/ C9 ]/ e 《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1),结于跗上,邪(斜)外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九页),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2),阳明为目下纲(3)。其之者,从颊结于耳前。 1 Z' G- N/ o* y9 S3 z+ r
. V0 b* g$ I6 u! _2 k8 X1 M* [
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4),伏兔转筋,髀前肿,颓疝(5),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6),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 q" [1 j; L R" K- r+ F' J* z) U
/ b0 h$ T$ P, `3 C5 ^
【注释】 8 A8 U' |( L; s8 e; O% H" r. S' d6 q
. }* b8 o. G8 j+ G- c (1)中三指——即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9 D w- z0 ~+ |1 h0 F( E
" F- D' T7 H& R' h (2)(3)纲——原作“网”,此据《甲乙》、《太素》改。
) w; e3 o8 ?7 s5 | \! k9 e6 B7 W 3 B1 o, p/ n( B* q% j! j
(4)脚跳坚——脚部活动感觉僵硬不舒适。
8 q$ K5 {7 n! x% o1 G' ?, J7 D: h8 m+ B# E/ M+ z5 j
(5)颓疝——又作“隤”。因疝气下颓,故名。参见足厥阴条。
4 b& ^" G5 j7 N8 @) a: w) B {3 r
: e. B+ X8 p5 c; O) ^( l s) |+ D (6)口僻——指口角歪斜。
% s U3 E* o0 V* Q5 [' d: d0 \) k; w3 q
【语译】
% [6 M+ i! M8 }' u2 d% M1 Y; x
! H4 b# H0 J6 D8 O 足阳明经筋,起始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于足背,斜向外行加附于腓骨,上结于胫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又向上沿胁部属于脊;其直行的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之筋结于外辅骨部,合并足少阳经筋;直行的沿伏兔上行,结于大腿部而聚会于阴器。再向上分布到腹部,至缺盆处结集;再向上至颈,夹口旁,合于鼻旁颧部,相继下结于鼻,从鼻旁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为“目上纲”(上睑),阳明经筋为“目下纲”(下睑)。另一分支之筋,从面颊结于耳前部。
$ X* }. ~9 j/ _4 h. [: _
4 S# t# i7 s" ~4 N 其病症:可出现足中趾及胫部支撑不适,拘紧疼痛,足部活动感觉到僵硬不舒,股前拘紧疼痛,髀前部肿,疝气,腹部筋肉拘紧,向上牵制到缺盆和颊部,突然发生口角歪斜,如有寒邪则掣引眼睑不能闭合;如有热邪则筋松弛使眼睑不能睁开。颊筋有寒使筋脉紧急,牵引颊部致口角移动;有热时则筋肉松弛收缩无力,所以口歪。
+ R8 q7 r7 [: }0 g9 W6 Q) j) {1 X, f/ E% v% T+ `+ [% J3 w' I7 g& N& ~
1 `" J# ]7 g7 S! c! T" ]* g& A2 e8 v; G" ?% J
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女):足阳明胃经8 Q) L8 u' ^3 i+ J" g
9 k: A4 Y$ S$ q& T" ?' ]4 G- d8 E# K3 E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 j: k% L, O$ H
' p: y4 y: E3 a J" k( D* B! U7 J可在视频上右键放大/缩小,放大后可用左键移动视频内视图。
作者: 医者心 时间: 2007-4-24 22:32
谢谢楼主,好好学习!
作者: 天使微笑 时间: 2007-4-25 12:25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tbh691203 时间: 2007-4-29 10:11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aarecn 时间: 2007-4-30 13:38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lkadam20215 时间: 2007-5-4 20:40 标题: 中医好
从现在学起,从头开始学起,未为晚矣
作者: 朵儿 时间: 2007-5-16 23:58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ddch315 时间: 2007-5-17 07:53 标题: 有点麻烦
有点麻烦吧,一次解决阿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5-17 08:19
引用:
原帖由 ddch315 于 2007-5-17 07:53 发表; `* u) N0 u5 G: x' l- ~
有点麻烦吧,一次解决阿
5 V, \9 _$ |& {+ ?5 w
' V2 g. {) K$ F+ C/ |9 A
开始就是放到一贴的,但是有动画和声音内容,页面载入很慢而且声音太杂乱。如果要找某一经的内容,在一贴中找也没有分贴找方便。
作者: byn2001 时间: 2007-5-17 16:51
能把这十四经汇总成册下载吗?
作者: gfg9llq 时间: 2007-5-23 23:04
能把这十四经汇总成册下载吗?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5-24 08:43
引用:
原帖由 gfg9llq 于 2007-5-23 23:04 发表8 f/ F( Z. `/ N @; O& j' \* d+ y/ r
能把这十四经汇总成册下载吗?
: S9 t; I! E/ B. z, N- l0 d, J) l
* k8 B0 D1 b: X; o可以做成电子文件,不过这需要时间,一是内容还不完善,再有实在太忙了。
作者: aswater 时间: 2007-6-16 16:10
向版主学习学习经络知识。
作者: lyicq 时间: 2007-6-22 18:43
看到最好的经络图
作者: heelele 时间: 2007-6-25 14:32
谢谢楼主,好好学习!
作者: scottscott38 时间: 2007-6-26 01:27
非常感谢,不知道能不能一起下载?
作者: beichenpeixun 时间: 2007-6-28 13:27
正需要呢 谢谢
作者: trfzht 时间: 2007-6-29 15:14
谢谢楼主啊,我正想学
作者: 江河水 时间: 2007-7-3 14:31
好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athensxu 时间: 2007-7-7 06:00 标题: 楼主辛苦
楼主辛苦,谢谢分享
作者: icegreen 时间: 2007-7-13 12:29
感谢堂主,有机会我帮堂主做成一个电子书
作者: 晨乾 时间: 2007-7-16 09:21
谢谢,我需要学习这个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7-16 10:57
引用:
原帖由 icegreen 于 2007-7-13 12:29 发表
* N: p+ ~7 t' ~感谢堂主,有机会我帮堂主做成一个电子书
. {" t s# d) c+ ^
.4 M: w+ ^$ u v# F
那就太好了,我时间比较紧张,技术也不好,你帮忙真是太好了,我代表广大读者先在这里感谢你^_^期待你的电子书
作者: fkhq2004 时间: 2007-7-21 11:50
谢谢楼主,好好学习!
作者: ha宝 时间: 2007-7-28 20:04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轻云卷 时间: 2007-8-9 07:18
堂主,你什么时候会在呀,有点问题想请教呢。
作者: xyq 时间: 2007-8-13 22:11 标题: 回复 #1 五味堂主 的帖子
谢谢堂主,吾当好生学习自疗
作者: lss 时间: 2007-8-26 04:07
谢谢楼主!!!!!!!!!!
作者: wuxin123 时间: 2007-9-4 11:31
多谢分享!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7-9-4 16:31
引用:
原帖由 轻云卷 于 2007-8-9 07:18 发表 
# |: q3 X2 H" U" k0 v6 F9 E. h& C, }堂主,你什么时候会在呀,有点问题想请教呢。
7 Q6 L5 j; i( l7 u( C& I1 B$ X* i3 E
实在抱歉,如果问题不急可以发帖,不便发帖或较急可以发站内信件通知我。平时太忙,无法及时照顾到所有帖子页面的问题,请多包涵。
作者: chensir525 时间: 2007-9-7 22:17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jeffreyyuan 时间: 2007-9-24 12:44
能把这十四经汇总成册下载吗? 便于大家学习啊
作者: slf005 时间: 2007-10-9 11:24
楼主辛苦了!!!!!!!!!!!!!!!!!
作者: wf12345 时间: 2007-10-29 19:27
谢谢楼主,好好学习!
作者: gen1005 时间: 2007-12-13 13:48
想看看,楼主辛苦啦!多谢!
作者: qd007 时间: 2007-12-26 15:52
thank you!!!
作者: wuxz 时间: 2007-12-28 17:05
谢谢分享,辛苦了
作者: lifemaker 时间: 2008-1-8 15:34 标题: 歇息
谢谢分享 .....
作者: whwhwh 时间: 2008-1-29 02:51
学习……………………
作者: 321 时间: 2008-2-16 21:27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sjwss 时间: 2008-2-25 14:32 标题: 回复 1楼 的帖子
感谢楼主 正在学习
作者: ceee 时间: 2008-2-29 20:36
很好的学习机会,生动的教学体系,感谢祖先呀。。。
作者: fanpaul 时间: 2008-3-4 17:47
好!
6 L( P4 j( E+ K& `+ y好!好!+ z, B6 y1 |. K3 u, V
好!好!好!
作者: friend 时间: 2008-3-5 22:01
楼主辛苦,谢谢分享!
作者: wucaiyun 时间: 2008-3-11 10:13 标题: 楼主辛苦了
楼主辛苦了,向楼主学习
作者: 一片绿叶 时间: 2008-3-15 20:07 标题: 足阳明胃经
楼主辛苦了!谢谢!
作者: shopping66 时间: 2008-3-31 15:58
多谢楼主, 收藏学习了.
作者: 石在不行 时间: 2008-3-31 19:23
加油,就快回完了,,,,
作者: 老泪 时间: 2008-4-2 08:50
俺要学习!
) ?" E6 M$ m. B( A7 T) e8 }感谢分享!
作者: 扁1492 时间: 2008-4-10 13:41
学习中......
作者: hawkfox 时间: 2008-4-17 07:54 标题: 学习中
千日筑基,通十二脉
作者: elvaning 时间: 2008-4-18 22:11 标题: 感谢LZ
认真学习呢 太感谢啦
作者: elvaning 时间: 2008-4-18 22:17 标题: 感谢
感谢 LZ的辛勤劳动 好人会有好报
作者: chenxinguo 时间: 2008-4-27 07:52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tce000 时间: 2008-5-10 19:00
继续学习,谢谢楼主
作者: wxfmomo 时间: 2008-5-26 14:52
让我们又多一个学习渠道,谢谢楼主!
作者: wkwx 时间: 2008-6-12 14:40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尾尾兽 时间: 2008-6-23 22:21
好东西~~十分感谢
作者: dujj9 时间: 2008-6-26 16:45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casy0317 时间: 2008-7-21 12:25
有好东西要大家分享。
作者: proray2008 时间: 2008-7-30 00:35 标题: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9856320 时间: 2008-8-11 17:35
谢谢楼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honggenli 时间: 2008-8-23 15:39
谢谢,感谢分享,
作者: zuoyi399 时间: 2008-8-31 14:47 标题: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q8899 时间: 2008-9-18 13:58
谢谢楼主,好好学习!
作者: zengliang 时间: 2008-9-19 13:15
不知道怎么下啊
作者: Mortal 时间: 2008-9-24 14:51 标题: 好
谢谢楼主咯
作者: wilson9999 时间: 2008-10-7 12:13
谢谢楼主,认真学习一定会有收获。
作者: ronorono 时间: 2008-10-23 13:32
謝謝樓主,最近在學經絡
2 \9 S" ~- A4 x# l5 h真的受益良多
作者: kobe023 时间: 2008-11-21 14:53
谢谢五味堂主!!
作者: hitsing 时间: 2009-1-30 18:40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作者: 天下慕容 时间: 2009-9-30 11:52
谢谢楼主
/ ~" D0 V$ z b Q+ U努力学习
作者: zxlxb 时间: 2010-1-14 12:03
谢谢堂主给我们一个学习的平台
作者: zxlxb 时间: 2010-1-14 12:10 标题: 回复 1楼 的帖子
谢谢楼主!分享中……
欢迎光临 五味堂中医、气功论坛 (http://www.wwt.com.cn/bbs/)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