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医历史称谓及其文化内涵 [打印本页]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10-4-30 12:31     标题: 中医历史称谓及其文化内涵

中医历史称谓及其文化内涵

6 y0 J+ g' T1 u  z6 L+ n: G7 S' N" k8 ^

9 U  l- \$ J. g, u. L) i! s        中医有深邃的文化背景,历史上对中医的称谓丰富多彩且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 o0 i! K7 {5 k! A& Q. @
0 b' P) o1 t3 q
        在古代,因医者是有技艺的劳动者,故人们把医者称为“治病工”,《说文》也将医释为“治病工也”。《汉书·艺文志》将医事、医书列入“方技门”,根据医疗技术的高低又将医者分为“上工”、“中工”、“下工”,这可能受《周礼·天官》考评医者的影响,100%治愈率为“上工”,60%治愈率为“下工”,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工”,上、中、下工的俸禄是不同的。医疗技术差者为“庸工”;诊治患者不精心者为“粗工”;职业道德高尚、医疗技术精湛者被称为“良工”、“国工”。
% p% A9 }' j7 W5 }
4 m# `8 ]! l5 ^$ v4 V        “医生”的称谓在古代不常用,南北朝时期方有此称谓,但那时的医生与现在医生的含义有所不同,那时特指在国家医疗机构习医的人员。
) h/ g6 M; J0 ?3 h# ]8 p- g0 z
5 k+ B% i: [" }5 k        古代的医生因朝野之别而有不同的称谓2 s/ k2 ?6 P/ w; K! K2 _
$ K# G0 r+ {+ m: E
        在宫廷供职者有三等:“侍医”,指侍奉宫廷人员的医生;“御医”,指给皇室(主要是皇帝及后宫)看病的医生;“太医”,指有一定官品的御医。$ r* J) }, `& b; y; K
7 U& h( q6 l0 w" \0 d  \4 c
        在民间行医者也有不同的称谓:“走方医”,是言其行走四方行医者;“江湖医”,是借用武林术语,多少有一点儿贬义,与“游医”一样,指无固定行医场所者;“草医”、“草泽医”,多指有一技之长,没有正规系统习医者;“串医”、“铃医”,也是民间医的一种称谓,因手拿串铃做为行医招牌而名(清代医家赵学敏以《串雅内编》、《串雅外编》肯定这些民间医);有练丹之术及其他技术者多称为“方士”、“术士”、“方术士”等等。$ ?" V6 M- J  c/ e4 u. c3 {
! h4 g  n! d/ |( N
        古代也有以官职尊称医生的情况:如宋代的医官设有“和安大夫”一职,属太医的范畴,后世相沿成习,尊称医生为“大夫”;宋代的医署还特设有“郎中”一职,故后世也尊称医生为“郎中” 。
& n1 J) x; G0 D+ m2 ~& j# o  O  r
5 q2 d; x: \8 J- w# E+ q( f# ^# G
        古代的医生也有褒贬的不同称谓
6 P+ H5 M2 [8 }, u( z4 s5 V6 U
1 i4 {. z- _9 k' |* ~       《内经》中诊病的四诊有神、圣、工、巧之说,后世褒称有“神医”、“圣手”、“良工”、“巧医”;声名远播者称为“名医”;心存仁爱,能济世活人者称为“苍生大医”。对医术不精者则贬称为“庸医”、“下医”;医理不通者称“愚医”、“拙医”;医疗道德缺失者称“奸医”、“含灵巨贼”等。
6 _$ ~$ S1 l* V2 U+ E& U6 E- f. {" q3 N6 g
        古代也泛称医生为“医者”、“医人”、“医匠”等。对学术造诣较深或理论功底深厚者称为“医家”、“方家”、“医术家”。对学识渊博的文人为医或医文兼通的医家多称为“先生”、“儒医”。道士为医者称“道医”;和尚为医者称“僧医”。妇科医生称“乳医”、“带下医”;儿科医生称“小儿医”、“婴医”;外科医生称“疡医”;五官科医生称“耳目痹医”。
) W$ }8 ?( h6 K! a% |  @1 ^0 E  L6 w8 W6 m: W) B

: U) x" w0 W; [. d        医生还有许多特殊的代称、尊称和美称
) m, R' }2 K2 K$ q
5 D2 s# ^9 B- Q0 t$ V# E. H        精通医籍,特别是精通经典者称为“岐黄家”;精通《伤寒杂病论》者称为“伤寒学家”;精通温病者称为“温病学家”(叶天士被称为“温热大师”)。历史上在医界享有最高荣誉者有三人:他们是“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
8 n" u. b7 I& r# s- G' ]/ z' s
5 S6 E9 c7 E7 H+ W8 f% P2 ]
5 S6 y, a0 a5 F$ o4 r3 C5 l* u

据 张仲景国医学院 庞景三《中医称谓的文化内涵》转载修改,原文见附件






欢迎光临 五味堂中医、气功论坛 (http://www.wwt.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