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s6 T5 c# V' [% U “真阳元气虚则人病,真阳元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两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 % q! Q! q8 e% h: f+ I
4 e. P( l2 J7 a; r' y. l& n
中风病,方书灸百会、肩井、曲池、三里等多无效。此非黄帝正法,(若)灸关元五百壮,(则)百发百中。中风者,乃肺肾气虚,金水不生,灸关元五百(大)壮(必愈)。” }3 z/ P9 ~/ B! A
# @# |, D/ C% y3 O! W1 U$ u 明·张介宾著《类经图翼》云: # M+ m1 I6 R( W ! p1 j$ ]$ g+ V) e s+ u: p “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只要属于)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矣。” 7 H& d5 Z+ G. [$ C, I* J& r1 I2 p2 m" R5 e6 F, u9 J+ P L
虽然,上文说:灸法不问虚实寒热,只要属于“积冷虚乏”都可以使用灸法。但善用灸法,必须懂得“十四经脉”以及“阴阳”的变化规律,若懂得“十四经脉”,就必须懂得针法。“言针则寓灸,言灸则随针”,针与灸并用,同时又懂得用药,才是好中医为之奋斗的目标。其真才实学,非研究生、博士、教授等辈通过钻研理论和相关考试才能掌握的。 & d! k- }2 j6 f* P
0 f4 N% H. e0 i0 r) {
因为,凡是阴虚、阳虚或气血不足所导致的病症,多属于虚症。所以,对于体制较强、病情较轻者,用针刺关元,可以收到一定疗效。但对于体质较弱、病情较重者,唯有用灸法,才能收到复原益气、回阳固脱、温肾健脾之功。所以,凡属于实热证,均宜针刺药疏;凡属于虚寒证,均宜灸法;凡属于厥阴证,应慎灸。 : V5 J1 U' p0 y4 m) f; j$ f9 K7 w, a3 g+ I: X$ ~- o. \( ]
张仲景《伤寒论》说:“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难复也。” ! B X% T Y9 M6 B9 D
& f' l+ X$ S5 \0 L9 H; ]! w
意思是说:微为虚之脉,数为热之脉,虚热盛则真阴虚,慎不可灸。若勿灸之,因致火盛,为邪上攻,则为烦逆。且阴本虚也,更追以火,使虚者愈虚;热本实也,更逐以火,使实者愈实。阴主营血,而行于脉中,但追逐之余,无有可聚之势,以致血散脉中,彼艾火之气虽微,而内攻实为有力,焦骨伤筋,大为可畏。所以然者,筋骨藉血以濡养之。今精血被火而外散于气脉之中,精血从“丹田“一外散则难复于源也。终身为残废之人,谁职其咎耶? ! [' Q+ V; k9 c+ x1 v" g
( W1 }, ~8 j H2 S& w
所以,唐·孙真人《千金方》云: 3 |& v$ f' K; s
8 ^4 T8 A' Z2 F- M “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此为良医。若针而不灸,或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要,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但恨下里间知针者,鲜耳(只恨时下知道用药同时又明晰针理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学者须深解用针(之旨),燔针白针,皆须妙解,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 J$ h' [8 U/ t4 [4 _4 z9 [. W, m6 k ]: b% b6 j& d; S \( a
在此不论针法,只谈灸法。 * B; F8 n; C8 k6 G9 D8 v7 J
1 p# {. |$ P* g) N6 `7 c
我经常接触的患者,都是气血两亏非常严重的,所以基本都是施以化脓灸。对于临床实践的体验,我认为:隔物灸不如直接灸。隔物灸只能治疗病情较轻的疾病,而对于重症、危症,隔物灸无异于隔靴搔痒。所以,既用直接灸,就必须重灸,只有重灸关元,才能起到暖丹田、壮元阳、补肾精、益骨髓的疗效。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哮喘、气管炎、肺结核、中风、心脏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甚至癌症,通过重灸关元等,都可以治愈。 , s8 r2 r* j6 P5 }6 C! g& ]! m+ @ M5 B6 t1 V: r
当对关元穴施灸二三百壮后,会出现“通窜”的感觉,哪里有病,就“通窜”到哪里。比如:子宫有病,就会“通窜”到子宫;前列腺有病,就会“通窜”到前列腺;大肠有病,就自然“通窜”到大肠,直至病除为止。就好像电脑的“杀毒软件”一样,根本就不需要认为去操控,“杀毒软件”会从头到尾、从里到外的将“病毒”全部搜出并杀灭,全凭真阳元气的自然造化功能,绝对不用“越俎代庖”,其效果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 g. h! }9 o" B: I' d* k( ] 1 {, Z, {: S1 I2 j 在对患者施灸时,一般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应该坚持灸下去,直至被灸的关元穴不觉疼痛或有温水流动的感觉,直至小腹如热水袋一样温热舒服为止。而且,在此之前所出现的情况都是病邪被化解出去的情况。比如:喉咙干痛、口渴、目赤、头痛等症状,许多古今医生都认为是灸过火了,通过灸足三里就可以引火下行。但我认为大可不必,因为灸关元可以祛除寒邪、增强脏腑功能,有助于恢复“元阴元阳”。 / k, u- ~& b' v' \( P4 Z' [( a
) x# T' n! c1 d8 j; j 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根本就不必用人为的方法去调动升降。 4 ?: k' [. j6 N8 o; f
# e8 R; e; k2 I. }( S 就是说,等寒邪被驱除以后,“上火”的症状就自然会消失,根本就用不着灸足三里来“引火下行”。因为人的身体内部是非常“聪明”的,艾火通过穴位的作用,激发了真元的功能,真元又借助艾火的力量去除寒邪,一旦寒邪被驱净,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根本就不会出现继续上火或或发烧的情况(对物体越加热,物体的温度就会越高,这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而人体则不然,如果寒邪已去,发热的状况就会自动消除。但如果小腹温热以后,依然继续施灸,此时才会出现伤阴过火的现象,会出现超高血压,但也不会发烧)。那些刻意地使用“引火下行”方法的老医学教授们,都是对“阴阳”不甚明了的人。 : r' V3 R S8 Z: t6 d$ M, {1 y2 s
* v# s3 Y9 ]1 o0 d |: L' z 因为,“阴阳”是人体的神灵,是不可思议的,只会比大脑更神奇,绝不会比大脑更愚蠢。 : D3 p1 e! l& _ H% W9 p; f9 f& w+ A# Y$ P D+ e( c; X$ D
若灸至不疼、腹中温暖后继续施灸,才会出现“过火”的现象,才有可能会导致“阴虚阳盛”的“厥阴”证候。若施灸时仍感疼痛,并仍有“通窜”感,此时不论有无“过火”的情况,放胆施灸,一般不会有任何危险。 s2 G8 w( ~! q z; n; l: _
3 L; j$ S9 p9 W
而且,在灸关元的时候,会有热流从“气街”通向腿部,脚上会出汗,脚尖会向外出凉气,这就是阴邪下行外出的表现(这就是治疗风湿、类风湿的原理),用不着灸足三里。只是重灸后,穴位上有强烈的烧灼感,这是热气一时没有散开,睡一夜,烧灼感和“过火”的症状就会全部消失。第二天继续重灸,症状可能又会出现,再睡一夜,又会消失,几天后就不会再出现,就证明在体内造成这种现象的邪气已经被祛除了。如果太阳穴疼痛,是阳气开始生发、寒邪将要祛除的表现,一般睡一觉就能消除。至于其他症状会出现几天,就要看病邪深浅的程度。 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9-9-30 20:28
二、中脘穴: 1 O# g( E T0 B6 e 5 X2 R1 {- g, m* w* A) M$ p m1 v 【穴位取法】:脐上四寸,当鸠尾与神阙连线的中点取之。 8 X$ q* A0 Q+ z6 ^5 d$ k 8 \: K5 G! j; @: G( u- q# n 【主 治】: ! i7 G. E* Z e7 V) V
6 Q% h; O" U1 k/ F9 S 《会元针灸学》上说:“主治胃疼、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痢疾、黄疸、癫狂、便血,绀积、脾胃虚弱。” 1 y# S* v. i% w; Y) g l* R6 K
* [4 `( N) j* w/ Q
《类经图翼》说:“主治心下胀满,伤饱食不化,五隔五噎,翻胃不食,心脾烦热疼痛,积聚、痰饮、癫痫、面黄,伤寒饮水过多,腹胀气喘,温疟,霍乱吐泻,寒热不已,奔豚气,寒癖结气,凡脾冷不可忍,饮食不进不化,气结疼痛雷鸣者,皆宜灸之。” : J5 S) T0 X# N3 ]7 T: o, z% `
" b! Z' E- X6 _: J1 ]4 S8 q1 k' p) L 中脘:属任脉,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会中脘),也是任脉、手少阳、手太阳、足阳明经之交会穴。 ! J$ j" u7 Z; p! Q6 ~' H( g
0 ]2 m3 b" f/ H, y4 A* C$ E
以我的临床体会,不论胃热胃寒,重灸中脘,能引胃中生气强行(阳明实热除外)。因为西医是靠外力作用于人身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比如:用抗菌素来杀死人体内的有害病菌,或用手术方法将坏死的脏腑组织去除。而传统中医是通过激励人体自身脏腑组织的功能去消灭有害病菌或恢复(修补)受到伤损的部分。 1 ?7 T- I. g% ?3 n9 E
, |; J( F' ~* h5 M) k 对于胃来说,其功能是以降为顺,即使阳明燥火强盛(但没有燥屎),也是因寒邪凝胃而产生的,应该辅助阳明燥火来去除寒邪,寒邪既祛,阳明燥火自消。所以不论胃寒还是胃热,只需一味的放手灸下去,待邪气祛除,胃的正常功能自然会恢复。 0 e: H/ W" @( s$ {" |
9 r0 n% l" b/ Y2 o 但是,因太阳病而误用汗下法将热邪引入阳明经者,则不宜灸中脘,可用灸足三里或内庭以疏导之。《伤寒论》中的承气汤,并不是清热泻火的方剂,所谓“承气”,是顺承疏导气机的意思。 6 r k" }) d0 d; J1 K" K 0 f# `2 ]8 S% u6 R2 a 以治疗癫狂为例。在《灵枢经·经脉篇》上说:“胃足阳明之脉,……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经文中分明说,只有病轻(病至)和病重(甚则)的差别,而没有寒热的差别。既然寒热都是因为寒邪引起的,用温补法就可以通治,而在用药方面,《伤寒论》将治法分为温补(四逆汤、附子理中丸)和疏导(大、小承气汤)两种途径,这是因为温热裹挟着的寒邪必须在经脉畅通的前提下才能排出体外。 & H8 [3 L# x) }. o% L" y
/ n% L# V; d' P% P. k$ B; _0 q 所以,不论是局部还是全身,虚则温补而实宜疏导,这是治病的原则。 ' a8 Q. G; e }. R+ f* H7 H/ o x/ C5 B l/ w8 l- [
由于经脉暂时不通,就必然会因瘀滞而出现实热,倘若继续使用温补法,就是在暂时没有疏泄的情况下进行补充,就会助热邪而损真阳,这才是所谓的“壮火之气衰”。此时必须用疏导法将经脉疏通,使热邪得以排泄,而后“(迎之随之,)以意和之”。 ( l+ l2 @+ I& T8 ^( l! n, `! [4 _
2 b+ W2 v6 `; C 然而,使用灸法则都是用温热法,是直接作用在经脉和穴位上的疗法,腧穴具有“井、荥、输、原、经、合”的不同性能,再由于取穴的不同,就可以同时具有温补和疏导两种功能。虽然在施灸的时候暂时有燥热或痛热的感觉,但在4小时内就可以解除,这就是经脉被疏通的表现。如果医生能够根据输穴的不同性能进行随症取穴施灸,就不会出现错误。 ; _. `' k2 ]3 |& _( L2 c
0 w7 ^5 R5 M( G0 o
注意:操作的医生必须精通经络学说,不可死认一两个穴位而蛮干。 ! O; z8 B) r2 m B( [; @ 6 _- Y- V }+ x4 M8 a 而且,在灸中脘时,患者哪里有病,艾炷的热量就会主动“通窜”到哪里,“通窜”的痛感要比烧灼皮肤的痛感强烈的多。一般会首先“通窜”到十二指肠的位置,然后“通窜”到贲门、胃部、幽门,若有肝病的患者,艾炷的热量就会自然“通窜”到肝区(这就是灸中脘可以治疗各种胃病、肝炎或胃癌、肝癌的原因)。 ) p; J. U; b6 a6 T4 X8 S7 F
" s* ?9 s) C" q
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待灸至二三百壮以后,胃部会在忽然间有一股清凉的感觉向下流动,“通窜”感就会在瞬间消失,津液会在同时涌上来,喉咙干痛的感觉也就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后,患者就会觉得胃部温热舒服,腹中就像有个热水袋一样,或有温水流动的感觉,此时绝对不会感到疼痛。从此,再灸50~100壮巩固一下即可。 . U* R9 g( c: V4 ~4 w
! c; c- s ~2 q- Q, _/ l 西医所谓的髌骨软化症完全可以不用动手术,通过重灸中脘(500壮)和足三里(300对壮),就可以治愈。因为此症是胃气亏损的表现,其无力的大腿前侧的肌肉正是足阳明胃经所经过的路线。而且,“髌骨软化症”这个名词起得就不科学,因为不是由于髌骨软化,而是由于足阳明胃经经气虚弱所引起的股直肌无力造成的,通过恢复胃气就可以将次病症治愈。 & m; ~; z* `2 v2 S; q5 V
. A5 N* d. e& x5 g1 }9 D5 P
据我观察,现在将近有三分之二的人(包括3岁的孩子),鼻子旁边、眼睛下边的脸蛋儿部分,都有一个或几个很突出的黑痣、肉疙瘩或较密集的斑点,这就是很严重的胃病,这就是常年饮食不节或常吃冷饮的结果,这些人平时都爱喝凉水、喝可乐,而且,还要“加冰的”(广告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而且,著名的大明星们也推波助澜,在广告中常见他们“潇洒痛快”地喝着刚从冰块里拿出来的饮料,实在是害人不浅)。因为黑痣和肉疙瘩有碍美观,就用激光或冷冻法去除,但多数人还在旁边长出新的。这是因为足阳明胃经的起始循行部分正好在脸蛋儿部分,鼻翼旁就是迎香穴,胃的病邪会通过经脉在脸部表现出来(其实,在哪条脏腑的经脉上长有黑痣或红点,哪个脏腑就必然已经或将要患病),黑痣、肉疙瘩虽然可以用手术方法去掉,但病邪并没有去掉,所以还会长出新的。要想除根,只有重灸中脘的方法,可以治愈胃病,黑痣、肉疙瘩也就会自行脱落,但必须终生戒除一切冷饮。 3 \5 x- @' Z0 @. R$ e: ?- [ ' H) N7 A4 a2 @, k, C0 y 在此讲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天气炎热或心中燥热时,人们用吃冷饮的方法来解除身体所感受的热量。虽然一时痛快,却越吃越渴,越吃越热。这是因为人们虽然感觉到胃里燥热,但腹中的温度并没有超过37℃,而冷饮的温度却都低于10℃或5℃,甚至低于0℃;由于冷饮入胃,人体为了保持正常的体温,就必然会产生热量以使胃的温度升高恢复到37℃,这样,本想抑制或减少腹中的热量和温度,却反而刺激人体继续产生热量,并使体温有所升高,这就是“越吃越热”的原因。并且,常吃冷饮还会造成胃寒。 T; g7 F: \* e3 P0 Q; _+ Y
+ ~. D9 \3 x3 \+ n, j
而常和热饮的人,由于热水的温度高于人体的温度,为了保持正常的体温,就会激发人体的排热功能,并将胃中的一点儿余热也带了出去,人体的温度反而会降低1~2℃,这就是越喝热水就越感觉凉爽的原因。 ) g A k' t( M
- w: V6 Z( t7 Z( h
据我的临床实践,治疗常年喝冷饮所造成的胃寒,只有重灸中脘才能完全治愈。其它如“香砂养胃丸、荜拔良姜散、附子理中丸”等治疗胃寒的药物,只能治疗较轻的胃寒疾病,对于非常严重的胃病,只能治愈一半,不可能完全治愈。而重灸中脘则非常快捷,并且非常彻底,只是痛苦一些。 r8 q* O" ^6 s# u " s9 t: H9 p, l7 @ 据宋代窦材《扁鹊心书》记载:治疗癫痫病,重灸中脘穴,必可治愈,疗效甚佳。临床及理论皆可相互验证。中医称癫痫病属于“痰迷心窍”。所谓“心窍”,就是能够通行无阻的经脉。“痰”为湿邪。也就是说,由于湿邪阻塞经脉,造成气血上壅而不能下降,造成脑缺氧而昏迷,下焦还不甚虚弱的元气不能与上焦交通而鼓动憋胀,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身体抽搐、口鼻发出怪声。交通上焦和下焦的关键在于发挥中焦的输布功能。所以,重灸中脘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造成癫痫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心情忧郁、性情孤僻,好的医生必须在生活的自理自立和心理的调整方面多做工作。(可参考《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和原则》一文“癫狂”栏) / b- `8 d6 w/ b- o作者: 五味堂主 时间: 2009-9-30 20:29
三、 膏肓穴: ! m4 k' t5 i0 a+ K1 f, u m* ?9 h' P6 e0 A& ?8 n- A3 y: G6 @, ~5 l; v
【穴位取法】:四椎下1分,五椎上2分两旁相去脊各3寸,四肋三肋间,令人正坐曲脊向前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臂端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动摇以取之。若重按此穴,自觉牵引胸中或中指发麻。开始施灸以后,绝对不能改换姿势。 p* D( W# l- r& J% k% V# j# Z
, H) d# D0 h' p: L2 t) W. a# S& t- l. T- u
西医对于一些贫穷偏远地方所出现的瘟疫,始终没有研究出个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每当某一个地区出现了瘟疫,西医总是先对疫区患者所感染的病菌或病毒进行分析和化验,然后又针对性地进行药品生产,最后再对患者进行治疗,最终的结果总是造成30%~50%的死亡率。以后再次出现另一种瘟疫,上一次有针对性的药品也就没有用了,因为细菌或病毒已经发生了变异,而且,细菌或病毒的变异速度永远是高于西医对病毒研究的速度的。 & _. e; J6 q4 s+ v 6 Q7 a' B4 f+ x) `0 F$ _: B
这就是西医简单、被动的思路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 n {# F! v# m# F( d6 j7 G# X; |2 y9 r" \7 m
虽然,同一区域的人同时都会被病毒所感染,但是,各种瘟疫必然首先使元气虚弱的人患病(现代人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就是元气虚弱的表现)。而自然界出现的瘟疫是可以用人体充足的正气进行抵御的,瘟疫在人体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实际都是元气抵御病毒的表现。应该及时增强患者抵御瘟疫的正气,才能有效地控制瘟疫的蔓延。但是,如果预防和治疗不及时,即使再健康的人,其充足的元气也有被细菌或病毒消磨殆尽的时候(细菌战、化学战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是所有健康人所不能承受的,其原理就是超过人体抗病极限的病毒快速消磨人体的正气)。 4 s8 d: n: |0 \2 z8 U
# G2 |$ M9 d4 {2 P1 \7 k 然而,纵观世界历史,竟没有一次全球性的瘟疫,都是区域性的,这实际就是文化不同的结果。而所谓的区域,都是以各自的生活习惯所划分的,共同的不良生活习惯(就是现代所谓的“时尚”),就必然导致共同的疾病流行,这就是爆发瘟疫的根本原因(而所谓的“大战之后必有大疫”的说法,主要是对虚劳症而言)。 1 c4 K: Y( S7 p3 u2 q8 s! p8 M7 E: J7 _: o5 B- @
防治的原则就是节制百姓的欲望、提倡精神文明、恢复并提倡正确的医学理论。 6 d. u2 j P# w. ?4 T+ e
2 [) x1 L2 p$ h j( P- t- T 治疗瘟疫的原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治已病治未病”。 % A. j* s# l2 A/ Y ; D5 [4 W8 G6 ? 治疗瘟疫的方法就是服用大剂通脉四逆汤、急救回阳汤;急救回阳汤就是附子理中汤加桃仁泥、南红花各10g,或灸关元穴、中脘穴30壮,甚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施以重灸,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e o$ |) ?, Z* U' \7 S
. V9 P- n9 t/ R 我国古人用四逆汤治疗霍乱,就是一个例证。这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源于“元气说”,原理就是“扶正祛邪”。 9 \' f! E w T$ e1 S
4 W4 b* Q- f) i
因为灸法具有“兴阳祛寒、扶正祛邪”的作用,重灸又具有“通窜”的作用,所灸的关元、中脘、膏肓以及大椎、足三里等大补穴,都具有极强的激发真阳元气、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重灸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患者的寒邪是有一定数量的,而所灸的壮数却完全可以在短期内人为的超过寒邪的数量,被“通窜力”所达到的脏腑或组织,其病邪一定能够被驱出,所以,用重灸法,可以治疗任何瘟疫甚至“癌症”。 . k0 I! V$ p7 F; p 5 E" X5 ~8 z p2 G* R2 s/ o1 H 研究基因的科学家发现,人体中虽然具有“癌基因”,却同时具有“抑癌基因”。其中,只有在元气虚弱、阳气被阴邪抑制的情况下,“癌基因”才会发挥作用;只有在元气充足、阳气得以生发的情况下,“抑癌基因”才能产生效能。虽然说现在的医学理论已经走向了微观化,但确切的说应该是走向了极端化。因为研究或发现了微生物却又对它奈何不得。只有人体的真阳元气才能做到不加识别地对抗一切病菌和病毒。可以说,微生物并不是导致疾病的元凶。( S: r1 ` z% F) k3 B- h9 n
" ~8 u A7 M' ?$ t9 j0 i# J 因为微生物分为有益和有害两种,只要人体的真阳元气充足,免疫力就会很强,就会抑制所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而不会削弱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有益与有害微生物的相互制约,才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的真阳元气充足,才能正常发挥有益与有害微生物互相制约的作用。假如人的真阳元气亏损,就不能正常发挥有益微生物的有益于人类健康的作用,也就必然促进了有害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破坏作用。 1 {, ~4 E. B5 P+ e$ u
8 i; l: F. P+ V 而所谓的“有益、有害”,只是针对人类自身健康而言,对于自然界而言,所有微生物都是必不可少的。“有益”微生物可以促进生命的生长,“有害”微生物可以对生命起到强化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对于死亡的生命可以加速其腐败消亡的速度。否则,世界上将堆满各种生命尸体,这是非常可怕的景象。所以说: * ^4 M* m3 ~# l8 a2 ~" ?. Z
; n [+ h5 D; s/ j. R
元气虚弱才是导致疾病的元凶。 % y6 b( V8 y' X$ c2 O+ f
& k/ Y9 E0 {) U# B, J0 n T 其实,科学家们没有必要拼命地向微观发展,微观的规律一定符合宏观的规律。 . C( e0 Z% g; ]/ d0 T 0 f1 q8 [2 H2 E 《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0 |! ~7 a/ t8 k0 U- U5 w& ]0 U* {3 \0 d # n1 K0 L% Y( g# \% Q# H$ T 其中,正气和邪气都可以按宏观和微观进行分类。比如:正气可以分为元气、元精或抑癌基因、有益微生物等,邪气可以分为寒邪、湿邪或癌基因、有害微生物等。如果通过用鼓舞正气的办法去战胜邪气,不就等于用鼓舞抑癌基因的方法去战胜癌基因了吗? ) |% ~& j8 N' h
g( ^& |+ n, H3 p' v7 c 癌症就是阴邪在体内大量积聚的表现。因为正气虚损,血脉不能顺畅运行,才会形成癌症;如果正气充足,血脉顺畅,就一定不会产生癌症,从来没有听说有哪个人是因为正气“过于”充足而患病的。既然已经有了癌症,就可以用鼓舞自身正气的方法,将病邪驱除。这个方法就是利用重灸时产生的强大的“通窜”力量(癌症就是积聚,积聚就是不通),也就是极大地激发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将癌瘤化掉,并疏通血脉将垃圾输送出去。如果医生能够给自己重灸300大壮以上,就一定会相信我所说的话。 n# q5 P8 i, I / A. p7 ]7 X/ C' { 至于艾炷产生的强热,对于身体来说就是“外来力量帮助正气作战”的阳气,这股不断渗入的阳气,一方面温化阴邪,一方面鼓舞脏腑正气,脏腑功能逐渐恢复,就会按照固定的途径,将阴邪逐渐排出。癌症就是积聚的阴邪(阴邪就是积聚坏死的气血),依照此理,不论患者有无癌瘤(是否被西医检查出来),只要施以重灸,“通窜”的力量就会使有积聚坏死的地方疼痛异常,在重灸过程中,肿瘤必然会稍微变大,直至疼痛消除,肿瘤就会在1~3个月内随之消除,是一种既能检查,同时又能彻底治疗的绝好方法。并且,重灸后,身体会一天比一天强壮起来,绝对不会出现像西医放疗、化疗以后所出现的头发脱落和身体极度虚弱的现象。 + b' b; l! ~6 _: j4 y2 }/ ]- t' a' m3 P
' m4 F7 r! n) G; g 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指因为经脉不通,人体自身的阳气就会被调来进行通窜,通窜的过程就会使人感觉疼痛;不通的经脉被打通了,自然也就不会感觉疼痛了。如果治疗疼痛时,使用镇痛药或清热解毒药,就会削弱或消除阳气对患处的通窜力,虽然疼痛被暂时消除了,但不通的经脉依旧不通,等以后阳气恢复,继续对其通窜,此处依旧还会疼痛。所以,不能为了止痛而止痛,必须令患者忍一时之痛,把病根除去以消除后患。就是说,疼痛是一件好事,说明还有阳气正在祛邪气,治疗原则应该是“祛邪扶正”。 + E+ Z0 a+ C4 y! G' C$ v4 s$ t( u, o$ }! |% e& U, x
所以说,用重灸法可以治癌,甚至可以用来治愈较严重的“艾滋病”。另外,西医所谓的“内分泌失调”症状,服用四逆汤辈或重灸三大补穴,完全都可以治愈。 : S9 D, ]- R( o" S1 p ( S5 n2 @! U9 M$ G; N 一般来说,关元主治中下焦的疾病,中脘主治中下焦的疾病,膏肓主治上焦及全身的疾病(主要指收敛功能极微弱的疾病)。但是,“阴阳”本是一气,不分上下,只在本源上用功即可。 $ n( a4 _ K" e0 \# [! T4 A. D
# L5 i* D c6 K7 b$ l' u; y
比如:哮喘,重灸膏肓可以根除,但只重灸关元也可以将哮喘根除。徐灵胎云:“哮症非灸不能除根”,却未说必须灸膏肓,就是这个原因。而重灸膏肓,也可以治疗中焦和下焦的痼疾。孙思邈称灸膏肓主治“诸虚百损”,并未称主治“阴虚”还是“阳虚”。而且,称“无所不治,无疾 不愈”,也就是说“阴阳两补、攻补兼备”。 ' ]8 ~0 M' [( @- z% [7 Z' X8 z& A+ g" H# ^- D
灸中脘,可以治疗肝胆、脾胃的疾病。比如:酒精肝、各种肝炎、脾虚、胃寒、胃逆气等症,都可以通过重灸中脘治愈。郑寿全说:“凡治一切阴虚、阳虚,务在中宫上用力(中宫包括:脾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如果治疗癌症,完全可以分别或一次重灸此三大补穴(注意:经过放疗化疗的患者不宜重灸,只宜每日灸10壮以下,以免伤精耗血甚至死亡)。 1 |1 |+ J; U: ^, ]4 S+ X' s8 A3 @, k/ Z6 C, D3 C" X
若是卵巢癌、子宫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肠癌等,可以重灸关元为主,辅以中脘;若是肝癌、胃癌,可以重灸中脘,兼重灸关元;若是肺癌、喉癌、鼻咽癌、淋巴癌,可以重灸膏肓,辅以重灸中脘和关元。其治愈效果是不可思议的。 % j3 g! Q) ~7 x% K) m
" H7 ?7 N8 E: C- ]$ g9 X4 v& A 《扁鹊心书》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其中“丹药”是指自身修行(练习《易筋经》)所产生的内丹,不是用嘴吃的丹药。对于现代人的简单说法,就是练气功。这三种治疗的作用和效果,读者心中应该有个较明确的认识了。还有令人惊奇的是:重灸关元穴、中脘穴和膏肓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从而即消除了病邪,又杜绝了瘀血和血拴在人体内的形成,总比西医单纯的稀释血液要强得多得多(用西医化验的指标验证一下就可以了)。 + S+ ~7 ?' S/ o3 s4 Q1 E$ T! e( F( m) P U2 M" F- F- \ m0 M
另外,对于癌症患者施以重灸法,在治疗期间,癌瘤可能会有小变大,这是由死寂变为活力的表现,属于“由阴变阳”,必可治愈;倘若由大变小,属于“有阳变阴”,必死无疑。 % U8 f1 q& n9 a8 f
y& O9 F) a" e, X3 v 因为脏有“藏精气而不泄”的特点,所以邪气入脏就不容易治愈;而腑有“传化物而不能藏”的特点。所以,邪气入腑就很容易传出体外而被治愈。“藏”和“传”是治疗疾病预后的关键。这就是“入脏即死,入腑即愈”的道理。 2 Y2 V1 b& ]1 e5 _6 `0 H, Z/ ` ' v1 U8 H) b2 P! x/ Z7 Z- F/ Q 【注意】医生和患者都不可轻视灸法,灸法不仅可以祛邪治病,实际是救命的方法。往往患者在危脱之时,煎药服药都来不急或无效的时候,施以灸法,实在是可以起死回生的。那些敢于为危重患者施灸的医生,就是敢于“横眉冷对”阎王的天神。具有西医思路的人是一定不会相信这一点的,甚至会嗤之以鼻。 0 B. N3 O8 o2 C& ^; P' K4 i
2 K5 r( r3 ]1 H, N 大部分患者由于身体极虚,一次完全灸透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艾灸的作用只是祛寒邪,艾灸热量并不能代替人的真阳元气,有形的元气是由实物转化而来的,可以先灸三五百中壮,而后服几剂“参附汤”,强壮脏腑功能以巩固疗效,待三五个月后,再次施以重灸,直至不疼并腹中温热为止。而后,每一两年施灸一次(可以安排在每年的冬至或夏至),按养生的方法和要求,可使疾病不犯,晚年平安,得以善终。5 H% A" s6 P& Q' a, P) n
. x) m; O+ l2 I8 @" L
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说: 8 x+ V) d) O) p% |' Y S; |! Y" J3 |3 Z; U% ^, [
人至三十(岁),可三年一灸脐下(关元穴)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以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 c$ f0 v8 J1 W4 T/ g5 E( e8 e7 o+ Y' r5 c) m/ Y
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六十三时,因忧怒,忽现死脉于左手寸部,十九动而一止,乃灸关元、命门各五百壮。五十日后,死脉不复现矣!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健康。 4 Y3 G. r: D! [, `
4 R% m& t3 N7 w4 m 乃为歌曰: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力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祖寿算又如何? & F+ b' w. A6 Q I
- ~3 u h2 G6 `8 W$ r7 S2 S: v
一般施灸的时间定在冬至前后较为合适,冬至虽然一阳初生,却是阴气极盛的时候,所以,在施以重灸时疼痛会轻一些,因为盛极的阴气可以中和一些艾草的火力。而夏至一阴初生,却是阳气极盛的时候,所以,在夏至施以重灸时会比冬至时疼痛得多,但疗效会比冬至施灸要好,因为极盛的阳气加上艾草的火力,对于阴邪来说,就等于杀鸡用牛刀。所以说,治疗宜在夏至左右,补养应在冬至前后(即所谓“冬至进补”)。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什么时候发现,就在什么时候治疗,以不延误病情为原则。 . @- R4 p! o2 |: _) }5 C: j. B , x5 S: k1 ^! t# s. W- D. a 在施灸期间,可能会出许多汗,并随之有几天大渴的现象,但必然不爱喝冷饮,也不会有虚脱的感觉,这是一种脏腑的功能得以恢复,人体通过补充水分来从前积累的“垃圾”的新陈代谢过程,是很正常的现象。同时,会出现尿频的症状,这并不是肾脏或前列腺疾病,而是由于尿液中的垃圾过多,废物的浓度过高,迫使膀胱尽快将其排出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从经脉理论来解释:肾与膀胱相表里,由于生机恢复,足少阴肾中的寒邪被化动排出,必然会传导至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受邪,就会出现脉浮、恶寒、发热、头项强痛、尿频、汗出等症状,这是完全符合《伤寒论》的“六经辩证”规律的。 " W8 C& c* n5 U; E. I4 n& u; U( D7 v: ^8 Z7 F: }
必须反复强调:灸法只是祛寒邪、通经脉,却不能补充元气。元气虚弱者慎用! 6 l0 K, w. l& u9 N3 n6 L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