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堂首页 | 万年历 | 免费电影 | 合作赞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欢迎您光临 五味堂 (www.wwt.com.cn)!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 五味堂 宗旨:【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五味堂网站是提供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经方秘方验方、中药草药知识、医疗保健气功、武术气功、传统拳械、易学边缘知识等,供网友、会员继承、应用、研究、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站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现已开放注册,欢迎有志于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同仁莅临指导交流,共同研讨、提高。也欢迎所有信任和支持传统中医药、民间中草药、武术气功的朋友经常来 五味堂 了解、学习、交流。祝大家健康快乐 ^_^
发新话题
打印

中医历史称谓及其文化内涵

中医历史称谓及其文化内涵

中医历史称谓及其文化内涵

, }6 E) W9 @) h. _0 H6 q; N; j1 E# ^
0 ?( ^6 G3 _* V6 u' R% S
        中医有深邃的文化背景,历史上对中医的称谓丰富多彩且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5 j# r% P; [  r8 I5 m

/ Z* O, M8 j) r4 e  D( Y$ F# h        在古代,因医者是有技艺的劳动者,故人们把医者称为“治病工”,《说文》也将医释为“治病工也”。《汉书·艺文志》将医事、医书列入“方技门”,根据医疗技术的高低又将医者分为“上工”、“中工”、“下工”,这可能受《周礼·天官》考评医者的影响,100%治愈率为“上工”,60%治愈率为“下工”,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工”,上、中、下工的俸禄是不同的。医疗技术差者为“庸工”;诊治患者不精心者为“粗工”;职业道德高尚、医疗技术精湛者被称为“良工”、“国工”。
2 U) c3 X* R; m. `$ [$ {2 a8 L( t* L: h. a6 C
        “医生”的称谓在古代不常用,南北朝时期方有此称谓,但那时的医生与现在医生的含义有所不同,那时特指在国家医疗机构习医的人员。7 W$ ?; o' j" w$ M9 }, A* @

- Q5 Y  k! A$ b        古代的医生因朝野之别而有不同的称谓
; _4 w( e) p. Y. m/ ^
7 B! u7 R. f9 o7 I$ B5 N8 S        在宫廷供职者有三等:“侍医”,指侍奉宫廷人员的医生;“御医”,指给皇室(主要是皇帝及后宫)看病的医生;“太医”,指有一定官品的御医。
( X' z# H! y$ ?) p8 d6 U% ~/ |! c2 |: Y8 n( e* g
        在民间行医者也有不同的称谓:“走方医”,是言其行走四方行医者;“江湖医”,是借用武林术语,多少有一点儿贬义,与“游医”一样,指无固定行医场所者;“草医”、“草泽医”,多指有一技之长,没有正规系统习医者;“串医”、“铃医”,也是民间医的一种称谓,因手拿串铃做为行医招牌而名(清代医家赵学敏以《串雅内编》、《串雅外编》肯定这些民间医);有练丹之术及其他技术者多称为“方士”、“术士”、“方术士”等等。) d7 v( X7 X/ b; h; ~, Y# Q2 c" }
1 k- i& [) P8 E; B+ ]
        古代也有以官职尊称医生的情况:如宋代的医官设有“和安大夫”一职,属太医的范畴,后世相沿成习,尊称医生为“大夫”;宋代的医署还特设有“郎中”一职,故后世也尊称医生为“郎中” 。
' q. V' [* a& R' t5 n1 M. a" E) B2 Y  W4 z. S
. ?" a- C( R; Q; P) v% ~
        古代的医生也有褒贬的不同称谓
/ O) \$ l, m' p; A) K6 w/ ~0 I. i% H( _' u) R. _1 D) W
       《内经》中诊病的四诊有神、圣、工、巧之说,后世褒称有“神医”、“圣手”、“良工”、“巧医”;声名远播者称为“名医”;心存仁爱,能济世活人者称为“苍生大医”。对医术不精者则贬称为“庸医”、“下医”;医理不通者称“愚医”、“拙医”;医疗道德缺失者称“奸医”、“含灵巨贼”等。( h3 k; ]+ X: U, `. m) _

' W3 R3 e! K8 l- \; _4 `' _' _        古代也泛称医生为“医者”、“医人”、“医匠”等。对学术造诣较深或理论功底深厚者称为“医家”、“方家”、“医术家”。对学识渊博的文人为医或医文兼通的医家多称为“先生”、“儒医”。道士为医者称“道医”;和尚为医者称“僧医”。妇科医生称“乳医”、“带下医”;儿科医生称“小儿医”、“婴医”;外科医生称“疡医”;五官科医生称“耳目痹医”。
  r1 n  t( H* q% E2 G9 u/ X% [- p
. g5 K: |; W0 j. z
        医生还有许多特殊的代称、尊称和美称- x6 f; D; `- u; Z2 {  b
2 k1 d- x5 V( o$ B3 D* I5 L
        精通医籍,特别是精通经典者称为“岐黄家”;精通《伤寒杂病论》者称为“伤寒学家”;精通温病者称为“温病学家”(叶天士被称为“温热大师”)。历史上在医界享有最高荣誉者有三人:他们是“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
! c) Z- c. z* O  H& H- \% j" x; W4 v& D  [1 i. K

6 N" a  G  y/ q6 ~% e( t3 K" ~4 z" Y, A

据 张仲景国医学院 庞景三《中医称谓的文化内涵》转载修改,原文见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