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气运行法·五步静功功法
.
- z b G @. d* s6 J6 q- w$ {: I" T. v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 p$ P: T6 d0 j2 y+ g" _- v/ L1 \/ h Z1 d' P# ]) o
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 n7 a% o8 z" y: H& r. D4 M+ a
3 S4 i$ ]3 U( T% K E 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到10,再回头从1到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 {0 x! j% C5 q* q w
& R! ^ l6 Q- y" ~9 K 练功约3~5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
6 _% J" h: V& w9 H
$ ?+ u. K( F# {8 j( n' D; ` 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
% Y; C1 E5 @4 i: o4 d6 ^9 s
: p3 o3 `4 j# o( b 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 P: ^: `- M+ @; k/ `6 T5 S9 G5 n6 u4 N$ d
; x4 _ [$ `) Y( a' l
5 z5 s4 E! s" m1 ^# _& d, T" `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9 }( f; M4 y0 C1 t+ |
0 _2 h) x* Q, y5 g4 Q0 w4 U
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曰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
$ K2 p) x$ z* G& ~
' G$ d4 A ?5 K: h7 v' H4 T, K `4 r b 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 s' }- c6 i0 E' U | |$ n! N# Y( h. T( Y2 b- D' P
# ~1 F: B( }0 b. v0 Q) X
6 `- \. `/ U: u5 h S: I" v8 B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9 _: A( e v: n
# p# i. C, T) v& M& |) k) H 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
2 w! V# t1 A2 h& Y2 _9 o. y% E# |
! m" v( i8 m8 | 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A! {$ d8 [$ q0 m- y1 [9 C
( g1 w' S( |2 ^0 F. j9 p% v t% K H/ M" [+ T
8 c/ [# E- y5 f4 `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 i: W4 v- P+ t0 Y" V
1 M% c$ f. T. \2 q8 E; x! P 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
" d# [" q6 o& b; O( O8 R. g! \# K( o: Q3 @8 Z# C2 Z# T6 p
这一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
" T2 h3 M/ M! W7 B% t+ Q/ d" t
( h) h7 ^# B, \9 _1 B) T# ^3 o 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
# Q3 P8 k. `! g- N% S' i) f! O" f1 A7 e
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 f* q! s. b: g8 c- p" Y# C5 b) Z8 G! E) L3 D2 I
4 L- [$ A6 W) z% [
' o3 E0 j. n- ]% F/ `8 C6 S0 c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 }9 k6 Y$ }$ A7 ^2 F
8 A9 O" D8 g: {2 f S 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
# g, n3 ]0 q: L9 f: G5 H. w' h& |" K4 N& t, J
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6 U/ G' @+ f: X* |0 Z
: a) p9 k8 C- E% F9 Q
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9 g2 i/ h. J) B. Q
9 C3 t5 t, J, w6 [4 y6 W! c
# k$ s- I; k& W' C8 H
6 I# i$ C6 `0 X+ M0 [6 l- }7 W
注意事项:0 [3 j: {& {% z3 _4 x
( A) n7 C, e3 k6 m 1、练本法须在静室内,明暗强度适宜,空气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当风。
+ P. n, K( {" p# p
' ~) \' h: q6 z: O6 f1 ? 2、凡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不宁时,不宜勉强练功,须待心情平静后再练。* W2 M- n0 o _. ^- ^1 J
0 h' s; m: H4 f* s6 f6 P" U
3、练功时间内应昼避开一切干扰。凡天气剧变、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时,暂勿练功。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松意念。临时收功后再慢慢起坐应付,待恢复平静后再补练。
0 @- z: k$ {8 Z4 W' S" l
8 x h8 b, c2 X) ~" y- s1 d& ]4 Q" w 4、用本法者平时须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劳逸适度,饮食清淡,忌食辛燥、腥、粘腻之物。
, q" c& W8 V- R4 S/ J: I, Y
2 J! U2 B+ [) C z S/ T7 o( S 5、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戒绝房事,以免影响进程。通关后亦须有所节制,保持精力充沛。8 T4 ]" p! P* b) X! }* L
1 {* T$ r# }* w6 m
! z$ g3 I6 ^& L% D i9 Q i% x9 s& o( G9 F
临床应用:8 Q8 v* ? {" H3 Z: t, C# G/ ^/ R
- `: I' l6 V. P+ u
本功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症的治疗,经近年临床验证,取得一定疗效者有:慢性鼻炎、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粘连、肾炎、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性欲低下、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癔病、焦虑、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无病者亦可修练本法以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