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八段锦(十二段锦)
' b1 s& L; ^6 b* }0 x( P
"十二段锦"又称"文八段锦"。清代被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作为主要练功内容之一,此后逐渐被广大练功者采用,作为内功锻炼功法之一。
5 c" O- H" o" C: G+ }& k
y- f. S7 b5 A8 D 十二段锦是由十二节动作组合而成的健身运动方法。原见于明代朱权(仙)《活人心法》中,名为"八段锦导引法"。后冷谦《修龄要旨》中称之为"八段锦法",但实际内容与一般所称的"八段锦"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其全部动作进行时均取坐势,所以又有"坐式八段锦"之称。清代徐文弼《寿世传真》中将此法易名为"十二段锦",并对每节动作予以说明。
% ^) K+ q# D# e" H; J
$ m, R9 v. z Y
咸丰年间,潘《卫生要术》据徐氏本收录,并略加增删。光绪年间,王祖源改《卫生要术》为《内功图说》。
8 [2 _- W0 n1 h0 \$ c/ |' `6 N
4 m$ V m; j) Q/ T* f | "十二段锦"之功法虽然简单,但健身益寿,抗老防衰之功效显著。十二段锦适合于患慢性、虚弱性疾病者的调摄。有助于神经衰弱、慢性气管炎、食管炎、慢性胃炎、冠心病、肺气肿、溃疡病、胃下垂、腰肌劳损、慢性肾炎、肾虚腰痛等患者的康复。也可根据局部疾病重点选练数节。如耳鸣、耳聋可选练第一、二、三节;心火旺者可选练第一、四、七节;五劳七伤可选练第一、九节;腰背疾病,可选练第一、十节。
7 K+ U9 S/ v" x: r8 o5 f$ j8 b
, m! A6 @+ s b) o) b
近代通行之十二段锦,多从《内功图说》。下文根据清代同治13年刻本《易筋经》的内容加以整理如下:
1 Q6 |, x7 X5 {7 l g! K
" y: h1 z1 {+ m; A基本内容和方法 3 A3 Y+ [4 i* d# i
" ^6 v1 O" R4 L2 [ 歌诀: ; S1 a+ l8 u3 k1 C2 \
1 o; V" ?% w! a* G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1 Q/ |9 C0 H O4 o' ~" O! P9 }
' Q, s: g. n* \) H. V6 T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摇天柱,赤龙搅水津。; C# e$ z7 z' V$ a& I- I
: n; {1 l9 [) B/ O$ p6 C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 C/ ?* u- h9 C$ T, Z' `& w# w8 C# a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9 H6 o; R" {3 j# F
3 ^$ ]+ P$ ~, t4 y) I+ d6 \$ L6 J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 }* i5 F1 s7 Q: W- x7 ]- Q
R% |. v3 i- ~/ l5 r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g% U# q% t3 G3 l: n$ g# D+ S
7 `3 ~4 Q5 V- Y+ F: O/ k; @2 [* U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2 ]4 k& h# p+ J, o w
! c* @% C& G9 d% {6 z+ z 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