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堂首页 | 万年历 | 免费电影 | 合作赞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欢迎您光临 五味堂 (www.wwt.com.cn)!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 五味堂 宗旨:【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五味堂网站是提供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经方秘方验方、中药草药知识、医疗保健气功、武术气功、传统拳械、易学边缘知识等,供网友、会员继承、应用、研究、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站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现已开放注册,欢迎有志于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同仁莅临指导交流,共同研讨、提高。也欢迎所有信任和支持传统中医药、民间中草药、武术气功的朋友经常来 五味堂 了解、学习、交流。祝大家健康快乐 ^_^
发新话题
打印

固步珍方、滥专成药,中医危矣!

固步珍方、滥专成药,中医危矣!

固步珍方、滥专成药,中医危矣!


8 n* E  w0 t% y
; i# ], {! D( l7 D  v  Z, ]4 o7 ], X0 M+ v- z$ b' H  E. o+ ?, u  A. B
    当前有两种情况很惹眼: 一是在『拯救中医药』的呼声下纷纷踏来的想申请专利的中医药方、中医技术二是在市场经济动力的驱使下对中成药的开发。二者都会为所有者个人、为社会(/企业)带来可观的报酬/利益。

  A+ h; c& s3 [
+ M& \/ v0 k6 v) A3 K6 W. m    作为中医本身,是否赞同和支持这种做法呢?有两个群体可以说明问题:( q+ B( b: P2 M' D* B- O

" e2 D# y* i2 m* E    1、中医先生:作为一名中医先生,懂得越多越好,对病人越有利;假设有特殊疗效的药方都不为先生所知(仍然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故步自封、不作交流;密一方不觉自私、见他苦只道无缘!棒喝:妄为人医!)、假设疗效卓著的方剂都变成了成药(成药的特点是什么?使用方便。要使药品保持『有效期』、保持竞争力/垄断力,制药企业会附加什么?不言!药品剂型和服用方法的改变,与中医用药会有怎样的差池,这是庸工无法理解的;这点,真正掌握中医药知识的先生也都明白。最终承受的,必将是无辜的患者的身体和钞票),那么,先生还有用吗?那将沿袭和加剧现在药店替代诊所、施药员指责先生的现状。这种现状对于医学界、特别是对于中医来说,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想必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1 A! F9 [# t1 V8 ]- C- R
: Y* ^- ^1 p5 t7 `# _
    2、患者:当患者身患重病时,能指责某某先生为何没有某某高人的妙方吗?不能。怎么办?要么接受现有疗效的治疗,要么筹集资金/多方联系,以期求得高人的妙方密药,哪怕花费大于自己的承受能力,也要想尽办法努力透支——真不知这样的情况与西医医风的坑人行为有什么差别!
- T% K8 H6 Z' u$ l. j7 [2 I" L( C7 U- z8 W
    再说药品,中医用药的关键技术是明辨气味而不是去分析化学成分;配伍讲究君臣佐使生克制化,而不是物理化学酸碱维酶;但是现在要开发一种成药,必须通过各种『科学』手段的检测、大量『临床数据』的证实(西化的标准),这是中医提倡的吗?中医临床有大把良方妙药效若桴鼓,撇开砒霜木鳖、升降合丹之属不说,但看民间中医网上,有多少好方药店不给抓药的(就因为药店『懂得』方里有毒药、有超剂量用药、有反药)?这类药方向谁申请成药、申请专利???(别忘了,药店始终是在与药典规则同步)9 R6 `, R3 t) g
( F5 g  Z" g. L# G* @. f2 `
    退一步,麻黄桂枝之属倒是可以『通过』,那能制成什么?麻黄汤?桂枝丸?抑或麻黄冲剂?桂枝口服液?先不说药店会不会推荐感冒患者购买这些药,先说化裁,需要化裁怎么办?叫患者『去抓10克附子、5克细辛煎水同服』(未见得不是多此一举,没看出这样的成药方便在哪里!)?  再回头说药店营业员,他们懂什么情况该用什么药吗?他们敢让患者在麻黄附子细辛汤里加半夏吗?怎么办?让先生去当营业员?
" |; z. u& l; H, D$ f5 ]" r# o& z2 W" r1 u
    还说药品,如果某些方剂制成了成药,就算药店营业员精通每个成药的主治病症(国医天下了)、就算某些药方可以特批通过审核(姑且这样希望)、就算制药企业工艺先进可以保证原生药的气味不受损失(扯淡),那么,同样的桂枝汤一剂价格如何?保证不会高出很多吗?(笔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现在,就是落笔的同时,瓶装的西药『扑热息痛』0.5克/粒的零售不超过5分钱,而盒装的同样的0.3克/粒的零售价高达7毛以上!笔者不得不对于包装效应没有佩服、只有鄙视和痛恨!谁能保证这种现象不会发生在成药上?)- x9 m3 T2 X+ }; u: M5 L
+ O6 P' L- H" Y1 f$ R3 O
    再退一步,就算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回到辨证配伍上,怎么解决?如果要煎几味中药送服成药,不觉得多此一举吗?难道中药方剂制成成药后,在疗效、价格等方面都会优于原生药?笔者也不用再说这是不是在为患者着想节约钱财,或是追求人人买『放心药』,慢治没关系、『欢迎再次光临』?效果好的、影响力大的都做成成药;而偏方、单方、土方都已广为流传,中医先生还拿来干什么?全体下岗?【如果中医先生也支持走这条道路,这是一条中医的阳关道吗?】
9 r) v) x; t, d9 S) U! `. b" t' Q3 V
    再退一步,……?再退就退出中医界了!
6 `* L# O2 g' q1 R( Z8 F4 U
9 H: I; M  H6 }2 e5 ~: D    患者是希望花更少的钱看好病养好身?还是花更多的钱拖延病情或者失治?答案患者自己才清楚(就有一种指东说西的,笔者不想多费口舌了)。
, j  }' X: h7 R1 t" c( `) Q1 A& |5 J$ `; {  k( ]  A
    为医者,德才兼备、仁心济世者也。什么是德?恐怕有的人只会说说而已,直替孙真人可惜啊!什么是才?沿袭保守陋习、自私藏方不言自利而美其名曰珍藏,这就是高才吗?那仲景立论传方、时珍《本草》《脉学》、思邈《千金》罄献,这些人都是浪得虚名的傻子?都是庸才?《内》《难》的著述者为什么不让这空前绝后的经典秘籍长伴黄土?因为他们不懂得珍惜?. j0 q( N/ W3 L* O4 E4 L
" o7 k$ j( b* Y. b
    言下之意:自闭藏方者,无疑为了传方『值得』,想着申请专利保护者,乃是一个美丽的借口,醉翁之意,利也;成药者、申专者,可曾考虑中医中药之根本抑或惜其根本?用意之处,利也。到此打住,综而总之,一句逆耳之言:利令智昏!4 l' {; w& \5 f! Z4 e( N  @9 U
7 i$ p, l& Z7 ]1 `# v
    申明:鉴于日益增多的虚华世态,人文受大环境的影响,传统文化错误的『现代化』和西化,已经面临沦丧之危,中医也身在其中。作为传统文化、传统中医的热爱者和投身者,笔者不得不为此现状而堪优!本文针对的是社会现象和行业现象,不针对某一个人,请勿对号自摧,亦请勿做正、反面的人身批判。
3 x8 ~. d3 e& t* g3 j- G+ l2 |
! i7 f: q: }' T    偕有志者共勉!
4 Y9 C$ ?% o0 a.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顶一个先

TOP

说的有理

说的有理,说的很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