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堂首页 | 万年历 | 免费电影 | 合作赞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欢迎您光临 五味堂 (www.wwt.com.cn)!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 五味堂 宗旨:【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五味堂网站是提供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经方秘方验方、中药草药知识、医疗保健气功、武术气功、传统拳械、易学边缘知识等,供网友、会员继承、应用、研究、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站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现已开放注册,欢迎有志于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同仁莅临指导交流,共同研讨、提高。也欢迎所有信任和支持传统中医药、民间中草药、武术气功的朋友经常来 五味堂 了解、学习、交流。祝大家健康快乐 ^_^
发新话题
打印

[中医辩证] 学中医为什么要学四大经典和易经?

学中医为什么要学四大经典和易经?

学中医为什么要学四大经典和易经


5 B' |" e7 @- T% J        自学中医也未尝不可,只要有信心、有恒心,掌握好方法,就会学有所成。. ?2 X2 N$ d+ w, Y# I+ ~3 x$ R. \/ A

! A! _, N& w8 L8 J4 r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规范,贯穿中医防、治、养的始末。《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中医实践指导经典,首次详细公开辩证、治疗的方法和方药,开创经方先河并成为传统中医的主要流派。而其中的理论凭据正是来自《内经》和《难经》,用药的理论指导来自《神农本草经》。以上四部,就是截止东汉以前的传统中医四大经典,是学习中医应该详研的重要课程。' c, o0 ^- S' G5 A* R

( o% x: ~0 f; Q: ]5 v$ T        而《内经》对自然、对人体的认识、辩证理论一脉相承于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群经之首的《易经》。所以《易经》是中医理论的理论、基础的基础。故历代医学大家无不以《易经》为学中医的必修课:8 K" S( U8 G5 z; r

: Z* Y7 X. ?7 \$ k5 X# ?$ S1 l; c        药王真人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第一》“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及《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损”,后世多云之谓“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笔者认为应为“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从《大医习业》、《大医精诚》)。
8 S4 C. Y1 K& K. D; g  [8 @9 o0 O$ C
% x! S% o. u0 L7 S$ z7 e' Q5 }. G7 O  |8 @0 F' N
        王冰以易学方法注释《素问》;金元四大家:刘河间、张子和的离火论,李东垣的太极坤土论,朱丹溪的相火论,至明代杰出大医学家张景岳的《医易义》都是以易言医的实证。特别是张景岳对医易同理的阐释深入细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并且强调“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设能兼而有之,则易之变化出乎天,医之运用由乎我,运一寻之木,转万斛之舟,拨一寸之机,发千均之弩……”。更多阐述可以参看 《易学是中医发展的动力》 一文。- Z8 A+ l* O) x) f4 o0 Z
6 V6 j+ I( W$ E0 U# B7 b' z
        还有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就是学习这些传统经典、理论,一定要有相当的传统文化功底。这里说的传统文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文(古文)文字功底,二是文明道德涵养。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在中医的道路上顺利发展、有所成就。0 O5 ^. i, v3 \+ _! Q; y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