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帖子
- 1991
- 精华
- 43
- 积分
- 3668
- 学习进度
- 3668 点
- 累积成绩
- 91 点
- 学术经验
- 1 点
- 性别
- 男
- 来自
- 五味堂
- 注册时间
- 2006-8-6
|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7-23 10:36 只看该作者
.
& s/ h( L3 [$ z6 N& W* j j" H 周朝末期〈即是春秋和战国〉,孔子成为易学史上第一个,对易经内容解注的人。他的解注叫「易传」,又称《大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这部十翼,后来又经过无数人来「注解」。经孔子以儒家理念解注后,易经也成为一部有关哲学的书了。再后来,经道家发展成一套中医学理中的重要原理,同时成为气功的基础!后世《十翼》与《易》并行,成为古《易》的构成部分。 2 V& R! [0 [8 }' d+ U. r- L: T
+ Q4 `# h2 Z! A' p9 I
- D% y9 s9 D9 A" a/ a6 [& x
# ^5 a6 Z- P/ q4 u1 D9 t+ Z K) K: b
4 g) Z. A$ H( r) C+ ~: a 到了秦朝,虽然秦始皇有焚书坑儒,但因为当日的易经被视为占卜〈视为预测科学〉、医学的书而保存下来。
5 B4 h) I* R& J( `
9 a* e: |% ]; p( V
6 S0 _8 _2 F# M _$ c ~7 R7 s
& M8 w' P6 K! j% E; p7 k# `- \& W9 ]3 c% o5 P
. U4 z& k; |; o( ]! G) b
到了汉朝,因为汉朝人是非常崇尚阴阳五行,他们视「平衡」为世间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于是「平衡」思想渗透到生活所有角落,当然,易经更不能例外,汉朝人在易卜的基础上,加入了阴阳五行观念,其中代表有京房氏。 ; X- h, ]" v* r, H2 P! ^; |% z
# e) j+ [; z2 z* P3 r 唐朝文化虽然灿烂,但易卜没有从根本上的变革。直至到了宋代....; }4 w! o' q6 s* M+ W
* v% A" G1 p# |) u* s0 }
宋明两代是一个易学重要的时代,因为这时出现了两位很突出的人物:
1 R+ _/ c+ C. u+ \ L, x u+ u3 ] P$ {
——邵雍〈邵康节〉,他一改传统易卜占卦的方法,提出了以「万物类象」,「由象生卦」的「梅花心易」,与传统的「由卦生象」〈即是先产生卦,再从卦看现象〉完全相反的占卜方法,形成了别开生面的局面。 " [; z" ]& Z+ ]: o" G6 F8 u
; A+ j: W4 S& }1 {+ {* S
p6 I, j9 U" c: K$ S, Q
% k4 G' o" [1 D: m6 @( u) g& \" e4 B2 }( w1 {
——朱熹,他开启了此后几百年宋、明理学的先河。使易经发展成一套以达致「内省」的心灵哲学伦理系统。影响至今。 % j |9 K; j- _, c, b
. k' ?# {6 ~( X5 _ Z: v
7 Y" X C/ k$ u' W" y4 f
# l( `* V+ S7 s# |7 p( x9 d, L( ~3 N! L( I
; g! J ^. M9 C; F% ?2 ^ q
. |' h2 L% r( L( h2 O( h
) G ?2 w! N! z! l! A1 ]& ~/ X 到了今天,《易》的作用应该说是更加重要而不是相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商贸往来更加频繁,社会现象、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将变得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做事情之前要更加的审慎。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情之前定好了计划,做到胸中有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E- g# o0 |$ p: F X% |/ V 3 ?6 F# H# Y9 `& S' N4 X: G( H: \
1 D7 C S7 g) u2 P( q2 U7 l易经乃中国群经之首( X8 p: j3 W& s l; G4 |& Z
6 q4 k$ d. Q( g1 v 易经乃中国群经之首,虽然名字叫「易」经,可经过了二千多年,无数祖先的研究批注,这部经已经被超过四千种不同「解注」变得很不「易」了。因为易经是二千多年前的作品,内中文字深奥难明,也难怪如此多人为其解注。
8 u2 p- V! L: E0 A) y8 G
- }, j: D" l% { 《易》的基本含义有三层:变易、简易、不易。变易,是或世界事物在流动着,永久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简易,是说世界事物纷繁之中趋于简单,多样之中具有同一;不易,是说世界事物的最高的“道”是恒定的,不变的,至少“变易”之道是永恒起作用的。宇宙八慌,人身动植,社会人事等等,都包括在太极、阴阳的变化之中。 C* x! |+ r& X, f2 [( e
8 C- y3 {7 D% T; ? 《易》与其他玄秘的神学和非神学的思想和哲学体系比较,她更富于理性的思维与辩证的方法,更接近于实体的世界《易》的基本构成也分为三个部分:“象”、“数”、“理”。“象”指形象、具象;又指象征、比喻。这是《易》的世界构成模式的最外层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风雨雷电,飞禽走兽,以至人类,种种具象,组成世界。“象”的基本价值在于能生动地观测、描述、推知世界。“数”是对于各种“象”之间的各种联系的一种描述,是用数学的模式来表示事物的规律和联系。这是《易》的世界模式中的内层层次。完整而又纷繁的世界极其联系,被还原成一些特定数字与公式构成的网络、架构。“象”和“数”仍属于“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它们可以体现原则和规律,但本身还不就是规律。须由“象”和“数”继续推演、总结,才能升华为“形而上者谓之道”的“道”,即“义理”---自然、社会、人事变化的规律,最终达到前探往事,后测未来,指导社会人生趋吉避凶之目的。“义理”就象人的思想、精神。
' H' a' ]4 V' R. R% |
) V. N. ]% |7 V! c+ j
0 H- X# i y. |/ b1 R5 o' A- S# T; J2 ^; e1 m3 V
$ Y/ ?" n! C; F1 L- _! }
4 G$ X9 ~/ L$ w 《易》正是通过“变易”、“简易”、“不易”的原则与“象”、“数”、“义理”的演绎,展示了古人心目中的模式世界:具体而又抽象,统一而又多样,恒定而又变化。这个世界有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丰富多彩,互相联系,常变常新。《易》充满了辩证法精神,体现了东方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光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