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初探·《洁静精微,易之教也》
6 t5 \5 ~5 s2 W5 |; N1 F 《五经解》,《礼记》$ v5 w d! c8 n. g& ~* k: Y% E; T
5 a; I8 [7 L& Q1 I$ v
南怀谨说过:"清静精微"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它的含义却是很广。"洁静"包括了宗教的、哲学的含义,就是说学了《易经》这一门学问,他心理的思想、情绪的变动,是非常清洁而宁静的。"精微"两字则是科学的,所以学《易》的人,要头脑非常冷静。
) |0 C u3 e. k: Q1 c* W0 [
* y6 ^9 V4 B; B, S% s 南的《易经杂说》可以说是一本相当不错易经入门,不仅措辞简单生动,而且他始终持着一颗科学的心态去研读这颗中国古老的文化瑰宝。
; F9 k# ^! Y: M z5 v: _
3 Q* H$ a" X: ?7 d 学《易》与用《易》 6 p9 [5 o; M1 W5 q; q
$ E" T8 f' M+ a W7 Q
至于我们要对每一卦、每一爻作再深一层的研究,据我现在所了解,便不是那么简单了,必须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也叫作星象学——天文现象,二十八宿星的躔度,同每一个卦所代表的星座,每一星座在某一躔度上和其他星座所发生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现象。譬如说北斗七星,那七颗星如何像一个斗?是人类观察天文,把那七颗星连起来,画出来像一个斗。如西方人讲天女星,是神话的构想像一个天女,实际上没有,只是把一些星星连起来的虚线,大概像一个天女,那就如《易经》所说的"象"。现在西方的天文学那么发达,也离不开星象,这个星象学和现代的太空学分两路了。一路是实际研究追查每个星球在天体里的相互关系,是天文走到太空方面去了;一路是研究追查星座和地球发生的影响关系,而构成抽象性的对人类活动的作用,这就变成星象学。星象学有印度的、埃及的、中国的、西洋的,各个系统不同,但大致上原则还是一样的。可知《易经》每卦每爻的意思,是由星象学来的。汉朝有名的《京房易传》,把这个要点藏在里面,没有明指出来,等于对后人留了一手。后来到了宋朝《易经》的大家邵康节,所谓能"前知五千年,后知六万年",就是从这个星象系统来的,所以他敢吹这个牛。那么我们知道中国的天干、地支、五行、八卦,都是归纳了非常复杂的星象学,化繁为简变成一般人都能懂得的抽象东西。因为一般人不知道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的来源是星象学,就认为是江湖术士,实际上江湖术士的这一套,基本上有其最高深的中国文化作背景。
c$ k7 L" \4 r: x6 U/ _* o3 R2 Q( f5 A% }0 M
所以不要看了《周易》的各种解说,就只在《周易》上转圈子,我个人认为这样毫无用处。近几年来研究《易经》又是一窝蜂,在我看来,只这样打圈子,研究死了也没有用,对国家、对文化不会有贡献。唯一的用途,退休的人没有事做,钻进去蛮舒服,要真正有用,要有科学精神,而不是以现代的自然科学硬套上去,这是我个人到今天为止,很深切的体会的。易学是高深的,欲真的把它变成为有用的,必须如此。没有做到实用,还是抽象化的偏重在思想方面,换言之只是偏重于哲学方面,是虚玄的,实际无用。所以研究《易经》,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古人也如此,《易经》的著作本身,是了不起,可是有没有用?此身都不能饱,如此而已。除非把古人的书都看懂了,都记得,然后推开,再找本文,或者有一点用处。至于讲道理,像宋朝以后理学家们讲《易经》的道理,我素来不大注重,如刚才说的那一些,每一个爻辞拿出来解释,都可以写一本书,可是有什么用?有时候还会误人,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乃至写一点小东西,一个字都不敢乱写,写出来是快意,但是如果偏差了,那个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不敢轻易下笔。古人著书就这样严谨,现在的人不管这些,发表了再说,后果如何不考虑,这是古今不同处。"
, b4 e$ f; W! D: o. L
* e4 p+ G- I% Y3 l
- i6 ?, }9 d' M3 ~5 |3 }1 _ 核心:理、彖、数; O$ A, r3 p9 p+ |: O/ p
3 u8 ^: a2 W" O$ ?6 D
还是引用一段南先生的文字:"根据《易经》的观点看宇宙的万事万物——人生也好,情绪也好,思想也好......都有它的原则和道理。以我们现代的观念而言,理是属于哲学的,宇宙间万事万物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过来说,宇宙间的任何一个现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时每个现象,又一定有它的数。譬如这个录音带,是录音用的,它能录音,其中有很多理,录音带的样子、大小以及它还会放出声音,就是它的象;这卷录音带,若干分钟可以录完,有若干长,若干宽,这就是它的数。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理、它的象和它的数。"
9 q4 ^( V- G* o
$ q$ S5 d ?! t& k# ^; U
简单说来,理是易经的哲学范畴,象数是易经的应用范畴。
: ~$ e" `4 n n+ J& g, h4 u! s' ?9 A: c' q; \: l7 A
# b9 x4 ]/ c! n" R: @
误区一:理的空泛
- V; {+ C. P; h4 {$ y7 y" d2 [1 s# i3 l7 K }
易经的哲学思想是整个中国乃至东方(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亚一带)的思维方式的奠基,与西方的直线式,两极式思维迥异的是,中国文化讲究的是辩证的(dialectic)的思维,孔子以及先秦诸子百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都来源于这里。
7 y" A2 |( P$ x0 r' k3 R; v
* b Y7 D) O5 a8 w) i4 _7 e8 ^& u 很多人文学者将众多易经版本研究了一遍又一遍,但光研究易理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有通过对易经的应用才可以发挥易理的价值。
3 y% G' p; h! M
. O7 Z2 M+ y0 l+ w1 c8 @ 误区二:象数的滥用
8 e) d( r& K" S! Q' {- ]. u- i3 R/ @8 [9 D# h) g* A
象数研究的滥用情有可原,试问,谁不对未来不可预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未卜先知是每一个人都向往可以获得的能力。"《五经解》中还提到《易经》的流弊是:"其失也,贼。"就是一个"贼"字。学了《易经》的人,如不走正路,旁门左道,就贼头贼脑,鬼头鬼脑,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一套,拿起鹅毛扇,就扇起别人来造反。这是我们自己文化中对《易经》最好的评论,一个"贼"字的断语下得非常妙。 "
+ W3 P: i$ {6 f+ H: d' B8 i! z9 [& `/ q9 t
那怎样的应用才不是"贼"呢?
5 x* ^7 |: D9 U* W h& |) s' i; E( U0 |# c! A; q
事实上,易经的哲学思想早已渗透进中国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但真正形成一套理论,并具有明显实际意义的莫过于中国的中医理论和太极拳(武术)。
, I7 `: N: q8 q+ f
[+ ~& X0 B. ]6 A
英国的中医不被视为一种正式的医疗手段,就是因为中医的哲学基础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易经。中医的五行调和理论并非通过实验手段,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到的方法,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中医治疗的良好效果。
3 m* V, K* H2 i9 g) s
n' H O% E- t; _$ ~8 M5 Y# H
前段时间,杨振宁博士发表了一篇名为《易经》阻碍中国科学启蒙的演讲,被各方学者大肆批判。其中提到,易经思想只有归纳,缺少了西方独有的"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中的演绎。
2 Z0 Z* `1 R. P- W
. Y+ N4 Y4 ]& o0 {
很多学者认为《易经》中卦象的推演,举一反三,要说全是归纳,未免牵强。除此以外,我认为将易经的哲学思想有效地应用在某一个世纪领域,比如中医,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推演。
8 M* X' x: t. M! ~2 a' l3 a i- N4 h
今天先简单写到这里,今后还会具体将我的体会分类写下,也希望我可以早日将这套古老的理论成功的运用在我的研究领域。
1 t" v, i4 A% M1 X* q
' Q! A. n5 V2 ]& ^
本文转载自:http://iching.bokee.com/789911.html —— 作者: sillyegg 2005年02月21日, 星期一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