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堂首页 | 万年历 | 免费电影 | 合作赞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欢迎您光临 五味堂 (www.wwt.com.cn)!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 五味堂 宗旨:【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五味堂网站是提供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经方秘方验方、中药草药知识、医疗保健气功、武术气功、传统拳械、易学边缘知识等,供网友、会员继承、应用、研究、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站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现已开放注册,欢迎有志于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同仁莅临指导交流,共同研讨、提高。也欢迎所有信任和支持传统中医药、民间中草药、武术气功的朋友经常来 五味堂 了解、学习、交流。祝大家健康快乐 ^_^
发新话题
打印

中药演义

第十六回 讲传奇喻贱寓贵 说故事发人深省
* D( `2 {# F/ `: q! R! |* D  r. C1 z' G  h
“大王,该药之命名,源于传说。其间颇具传奇色彩,容某细细秉告。”   相传太昊伏羲氏寿享一百九十七岁,去世后其同母胞妹女娲氏立,号为女皇,以风为姓,建都于中皇之山。时有镇守冀方诸侯共工氏,面如黑漆,发似朱砂,生性暴戾,扰乱天常,祸害天下。他作恶多端,淫威无度,属下个个被他打得鼻青脸肿、皮开肉绽。一天,他突发奇想,要找寻一种长生不老之物,以供享用。  这天,共工在山洼地转悠,忽然看到一只仙鹤落在桂花树上。他想:“人常说‘千年白鹤’,如食鹤肉、饮鹤血,岂非长生不老?”于是他悄悄绕到树后,用长枪狠狠地朝仙鹤打去,奇怪的是,仙鹤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共工觉得奇怪:“怪哉!没看见仙鹤飞走,怎么会不见了呢?”他便上下左右来回搜寻,可什么也没找到。忽然,他瞥见树旁草地上有一棵三尺多高的野草,摇摇摆摆,形如鸟羽展翅。他灵机-动,心想此草可能为仙鹤所变,便动手掘挖起来,挖出了一棵形似仙鹤的草根,他更深信这就是那只不见的仙鹤。共工乐了,认定是长生之宝,吃了它便会长生不死。  他把此草带回,让一个被他折磨得皮干骨瘦的小侍者,把草于河边洗净,然后入锅蒸煮,以备食用。  小侍者不情愿地来到河边,正要洗草,突然听到有人高喊:“小哥,请你救救我,放我走吧!”   小侍者环顾四周,并无人影,仔细一听,原来是手中的草在乞求。  “啊!你是鬼是妖?”   “我不是鬼也不是妖,我是仙鹤草。你的主人要吃我,请你行行好,放我走吧!”   “他为什么要吃你?”   “他认为吃了我可以长生不死。”   “主人真坏,只顾自己,不管他人。”   “是的,你家主人,坏事办尽,恶事做绝,我绝不能让他吃掉。民众生病时,吃了我可以痊愈,你放了我吧!”   想起主人平素的所作所为,小侍者恨得咬牙切齿。他很快在田埂边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挖了个小坑,准备把草埋进去。仙鹤草感激他的救命之恩,对他说:“小哥,你摘下一小根我的茎叶,危难的时候吃下去,你就能得救。”   “好”,小侍者依言,将草上的旁枝摘了-根,藏在怀里,然后把草埋在坑内。心想草没有了,共工一定不会放过自己,就在河埂上拔了一棵形状差不多的野草,放在水里洗后带回。  小侍者一进厨房就添水烧火,把野草扔在锅里蒸煮,煮好后让共工来吃。共工揭开锅盖一看,一把抓住小侍者,喝问:“你把我的仙草弄到哪去了?”   小侍者冷冷地说:“那锅里的不是吗?”   共工大怒:“胡说,这是假的!”他一拳将小侍者打倒在地:“你还嘴硬,若不拿出仙草,我要你的狗命!”   小侍者知道厉害,爬起来拔腿就跑,可共工两腿如飞,不费吹灰之力就追上小侍者,并把他打瘫在地。小侍者口吐鲜血,双目翻白,眼看将死。他忽然想起怀中的仙鹤草,就悄悄掏出来放在嘴里,连嚼带咽,迅速吞入腹内。不料,小侍者很快血止而体健,精力大增,且身轻如燕,双腿如腾云驾雾一般,霎时逃得不见踪影,共工再也追不上了。  当小侍者飞奔到大青山顶峰时,一只仙鹤飞来告诉他:“你救助的那棵草,乃治病良药,有见红即止之功。”说完就飞走了。从此,小侍者白天采集这种药材,晚上给民众治病。各种出血,不论鼻衄齿衄、吐血咳血,还是便血尿血、皮肤出血,包括男人金创出血和女人经多崩漏,一用即止。乡民们认为这草是仙鹤所变,所以叫它“仙鹤草”。  炎帝听完故事后哈哈笑道:“故事虽近离奇,但道出仙鹤草之功效确然。今日之出血病者,乃又一明证。由此看来,太医馆应派专人外出访查,采集此药,更应再行种植此药,莫使绝迹。”想到这生长在山野垄亩间的野草,作用竟如此重大,炎帝不禁感慨地念道:  “仙鹤草能凉止血,苦入肺肝脾莫缺,  起死回生救急难,出身虽微功效绝。”   瑶姬将炎帝所念词句记录后,众人正拟退去,忽闻院使来报:“门外有一蓬头垢面之人,身背带刺的小树细枝,风风火火地闯进大门,请大王定夺。”炎帝闻言,知为高士,当即命令国老:“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修边幅之人,多为隐士,望国老妥为接待,明日本王整冠接见。” 

TOP

第十七回 太医馆更臻完备 创三论医学立体) ~" u3 N) o4 `; u; c4 v! B: y, N
; ]4 P$ Y# `% F6 h* J
  听临魁布置国事毕,炎帝十分满意,就如何赈灾、如何部落间互助、今冬如何备耕、明春如何播种,均想得十分周到,安排得又甚得当,炎帝打心眼里感到欣慰,有他主持事务也可以放心了。因此不等朝散,炎帝便悄悄溜出,来到太医馆舍。  一进议事大厅,在座众人纷纷起立相迎。炎帝一眼便看见一位陌生人,衣衫虽不新,但也整洁,面皮白净,身材修长。原来此人昨晚休息时已彻底改变来时仪表,现在看去十分齐整,真乃一位潇洒秀士。炎帝心中仍留有昨日所报“蓬头垢面”之印象,正在纳闷之时,只见多维副丞上前稽首道:“大王!”听得称呼,那人赶紧近前,作揖稽首。多维继续道:“昨日所报癸酋所荐之人,原来是我多年执友求协先生。他饱学多闻,不仅医事精湛,殊多新见,而且曾辅佐癸酋,做过不少利国利民之事。今能来我太医馆,我相信定会使馆舍兴旺发达,作出宏伟业绩。”说着指指那人:“求协先生,世居甘凉,颇喜文学,酷爱医药。古典著述,常颂不辍,且能活用于具体事物。”“比你多维先生若何?” “胜某多矣。求协先生医事精审,且精研药物,所知品种,皆有灼见。”炎帝点点头,关切地问求协先生:“昨晚食宿可好?”“劳大王挂记,一切均好!”“那就好,适才听多维先生介绍,知先生所学所为,均益于国,不知先生对太医馆有何高见?”   一见炎帝相问,求协马上稽首道:“昨晚在多维先生引领下,已对太医馆各部作过参观。其建制之全,用心良苦,实亘古未有之伟业。余细思之,尚有几点建议,不知是否妥当。”炎帝眼睛一亮,说:“愿闻其详。”求协接着说:“其一,增设医械部,专门管理医事、药事所需之器械,如九针、火罐、药浴洗缸、揩擦血迹污物之细麻布以及药物、药锄和出诊背箱等。其二,加紧对全馆人员的管理,分别按其所从事工作进行专业训导,使其各有理论基础知识、行业规范及规章制度。其三,课徒部中习练医人,按初、中、高三个等级分班,加快其习练进度,以备当前应诊人手之需。三班次学者,分别由医事部、药事部中识见多者,轮流予以讲授。初级班应以系统理论为主,中、高级班应以临证运用为主。”   听到此处,太乙、国老、瑶姬、多维等人频频点头。国老插口道: “求协先生所提三议,十分精当。本馆立即着手,予以实施,不知大王允否?”炎帝开言:“太医馆事,任凭先生作主。今后馆内一应事项,均由众位商讨,提出议案,由国老先生定议,不必再与本王征询。”国老喜道:“深谢大王信任!听多维先生介绍,自昨至今之商谈,确知求协先生实有真知灼见。老朽已同众位于晨间私议,拟请求协先生出任太医馆副丞,与多维先生并列,共佐瑶姬诸务。多维先生以医事、药事二部主管为重点,求协先生以课徒、医械部主管为重点,二人不能各自为政,分工虽明,但均有权过问甚至直接代管对方事务。老朽和瑶姬以医政部、医典部及常务办事部为主,同时总管全局。大家分工合作,分而合,合而分,决不互相推诿。尤其在医治病人方面,对疑、难、奇、急、重病,设立会诊制度,大家都要随叫随到,全力以赴。”听到此处,炎帝十分兴奋,他首先带头鼓掌,深表赞赏,大伙也情不自禁地一齐鼓掌。这掌声与喝彩声交织一起,如雷贯耳,响彻云天。  趁着高兴,炎帝忽然开言:“诊治疾病,救民危难,此当前首务。然教育新人,以利后继,也势在必行。本王曾粗读二十一部古代医典,知其博大,且其理深奥,其论精辟,习者难以速达。不知众先生于课徒事宜,作何打算?”只见多维与求协二人同时开言:“我等拟定,课徒以‘三论’为开路,就古典理论,予以归类,使成系统,便于掌握,以利研习。”炎帝虽曾详读古籍,但尚未见有此观点,因而发问:“何谓‘三论’?”国老道: “昨日傍晚,多维与求协相见后,即继续商讨二人过去早已反复论及之话题。二位昨晚彻夜未眠,最后统一意见,认为医学之主体框架,也就是医学的基本内涵,应叫做‘三论’。这三论分别是,医学的指导思想是多维求协论,医学的理论核心是藏象正邪论,医学的诊疗特色是病机中心论。”炎帝越听越感新鲜,但仔细一想,这三论的确是对古典医籍的总结,是对古典文献的精华提炼,确是教授学员的便捷内容。但炎帝尚拟探究其内容,问道:“何以用二位先生名讳,作为立论之名?”国老继续道:“据二位先生讨论,医学用以作为阐释根本道理者,古籍记有多种,如精气一元说、阴阳二分说、三才三元说、四时四方说、五行五运说、六气六合说、七政七巧说、八封八位说、九宫九野说等,均对医学有理论指导作用,它们互为相应,相辅相成,但任何一说,皆不能代替其他。经多年商讨研探,他们二位认为,这些众多的理论,尤如多种网络、多条维系、多个层次,把它们 合而称之,是为多维;它们之间,互相为用,不可或缺,不可或偏,用于阐明人体生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不但皆有意义,而且必须使之综合协调,方能切合临证需要,故此称作求协。老朽曾思得医典《大要》记载: ‘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显然,诊治疾病需要分析剖辨,如何分辨,则需‘理’则需‘合’,故此‘理’与‘合’便是‘求协’ 的手段和程序。只有通过对多维的理合求协,才能把握所探讨对象的实质。因而二位先生决定,医学的指导思想,应是多维求协论。老夫也曾再三思考,此说不仅确能成立,而且极为精当。”   炎帝听罢,兴高采烈地说道:“好!今听先生话,胜读十年书。本王前读古典,也多疑惑,见书中时而精气,时而阴阳,又或五行,又或八卦,实在莫衷一是,今先生归为多维求协一论,将其余九项作为细目,罗纳其中,诚千古不朽之精论也。然三论中,藏象系指内在脏腑表露于外在之现象;正邪中之正系指人体活动的正气;病机系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制机理。惟正邪中的邪,究为何物?尚望先生赐教。”

TOP

第十八回 论六气更识英才 谈药事方回正题; F$ b$ r8 A- Q" W

: V4 Y& w1 u( |( I  “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将升岱岳,非径奚为。二先生之三论,提纲挈领,切中肯綮,诚能渡医人于智慧彼岸。”听得入神的太乙先生,也感慨地操着洪亮的声音,大加赞赏。思路敏捷而又能言善道的瑶姬,也以银铃般清脆悦耳的声音说:“实在是太好了、太妙了。的确如然,学医和其他道理一样,必须有其规律可循,方能事半而功倍。真如太乙先生所言,想到大海中日出的地方,没有舟船不行;想攀登泰山绝顶,没有路径,也肯定办不到。三论全面、系统、完整地指出了医学的根本规律,为初学之人指出了便捷门径。我等一定遵循这一理论,带好徒、教好学,为太医馆乃至全国,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人才来。同时,我们这些年轻医人,也一定要以各位先生为榜样,把三论学深、学透,并逐步使之发扬光大。”炎帝打打手势:“乖女儿,还是多听先生们的教诲吧!”   听大王的口气和话音,求协明白这是再继续追问有关“邪”的注脚。便稽首道:“有关正邪中邪的含义,容小民道来。”   “疾病的发生,总体而言,不外正气虚与邪气实二途。所谓邪,乃相对“正”而言,泛指一切引致疾病的因素。曾闻大王广读医典,小民记得《奇恒》一书,即有‘六气致病’之说。”炎帝听后点点头道:“此正本王之所惑处。”求协继续道:“自伏羲画卦以来,人类对自然已有较多认识,以为天、地、人密不可分,休戚相关,故有‘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之说,《奇恒》中记载‘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 ‘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这是指六气之常;若六气不能正常施布,造成和谐协调失衡,则‘淫生六疾’,‘过则为灾’而殆害于人,此其六气之变。该书中明确点出‘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这里的阴,泛指一切寒、凉、冰、冷;这里的阳,泛指一切火、热、温、暑;风与雨,则系普通自然现象;晦则泛指阴天及暮夜或隐幽之事;明则专指白昼或明显可见之事。这‘六气’正常时,为人类活动必不可少;反常时,则大地为之灾害,人群为之疾病。习惯称为‘六淫’。故此该书指出‘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四肢)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所谓淫,系指侵袭太过之意。”见到求协已告一段落,炎帝接问:“先生以隐幽、暴露加解于晦明,颇有新义,望能详之。”求协续道:“悉乎哉问也。所谓晦,本晦暗之意。如某些绝密隐私,不可告人,阴谋设套,不能告人,均曲运神机,机关算尽,能不劳心而发病?又如女色、女室,近之过频,能不损身? 而明者亮通而显眼也。跃武扬威,跋扈专横,或奋力勇作,猛干强行,人之气血能有不伤?晦之伤人,损及心肾,故易患鼓胀、慌乱、疑惑之病;明之伤人则气耗血损,故易患心、肝、肺之疾”。炎帝听说,再对古典医籍统加回味,深感求协学识渊博,见精见微。乃再度问曰:“以先生所见,日后诊病,可否以此六气作凭?”求协道:“六气致病,旨在言其病之易发,且临证时尚需审查入微。故欲真能与临证贴切,《太始天元玉册》及《阴阳》、《金匮》三书,所讲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更为合拍。当今医人,颇多用之。凡此六者,正常时,有利于人,称之为‘正’或‘正气’。反常时,则能害人而使人患病,故称为‘邪’或‘邪气’。小民与多维先生所拟立之‘正邪’学说,不仅单指人身躯体之正邪,也当然包括天道自然之正邪。”此时,炎帝边听、边看、边回味,见论述之精当,见解之深刻,师古而不泥古,承古而有创新,实为难能可贵之俊才。乃戏言道: “可恨壬、癸二酋,不早荐二位贤仕于本王。”又说:“先生来时,背负药材,管事人等以为先生系售卖烧柴樵夫,故有不敬,恳望海涵。”求协道:“眼下疾病丛生,小民知道病久必伤肝肾。而太医馆初建,补肝肾之品,势必奇缺。故此沿途采集样品,以备让人广为参照采药。”说着从兽皮袋中取出一物,其色鲜红,状如黄豆,粒粒可爱,说道:“此名枸杞,即小民背来小灌木所结果实。”炎帝顺手抓来几粒观看,并送入口中,咀嚼数过: “甘甜可口。”乃问求协:“此药能补肝肾?”求协道:“效果不凡。此品性味甘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炎帝接口道:“肝主筋,肾主骨。本品滋养肝肾之功,自为必然。”接问:“此物何处可采?何以名曰枸杞?”求协道:“黄河两岸,下湿之地、黄土沟岸或山坡处多有。然以甘、凉、云中诸地为上品。至若命名,其间尚有一段离奇爱情掌故,始而得名。”炎帝听了一天宏博专业理论,颇有困意。忽闻有新奇故事,精神为之一振道:“讲故事,有道理,有助于记药性,启思路,望先生莫畏劳乏,给众位提提精神。”

TOP

第十九回 枸杞佳话千年颂 地骨勇义万古传
4 S. r8 T0 f, @% S' b/ s5 W8 o. s8 g6 Y$ i# m$ ]  l' l
* `" c2 r; L: @9 D$ x8 ~- g" q
3 ^6 X+ v! |1 \. c
  太医馆议事大厅,鸦雀无声。席无虚座,一个个凝神静气,倾听着求协讲演,当炎帝问及枸杞之药后,求协道出了关于枸杞来历之传说。  话说共工扰乱之年,西北甘州地界,有对甘性夫妇。老头表字甘泉,为人勤谨。妇人于半百时生得一子,夜梦香果树而得产,生后名唤枸郎。甘泉一家,世居甘凉湖畔之村东头,生活颇也硕盈,甘村西有-樵夫,名唤凉山。膝下二女,长名桃姬,次名杏姬,这年又生一女取名杞姬。甘泉与凉山自幼通好,故常相往来,及至成人,友谊更笃。两家频繁往来,亲如兄弟。闻听凉家添人进口,邻里不免前来贺喜,期间有乡邻渔夫,名唤地丹,也来致庆,席间甘、凉、地三人同饮,甚为投缘。地丹提议,今后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到高兴处,三人歃血为盟,结为异性兄弟。此后三家,亲密无间。农、樵、渔三事,各有专长,而又能作互补,村人见之,人人称羡。尤其当三家孩童玩耍时,红火起来,更是热火朝天。地丹有一子,名唤地骨,年长枸郎一岁,他出生时便肤色偏黑,形体壮实,而枸郎却较为瘦弱。由于大人的交往,导致孩童之亲近,故地骨、枸郎、杞姬三个孩童自幼经常在一起玩耍,可谓青梅竹马,少小无猜,不知者,以为兄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看看三人均已长大。地骨体格粗隆,面色黝黑,说话时瓮声瓮气;枸郎则精干标致,面皮白净,谈吐俊雅;杞姬更是如花似玉,婷婷玉立,且聪明伶俐。远近村落,百里难挑。随着年龄的增长,枸郎暗爱杞姬,杞姬也深爱着枸郎。地骨心中,也深埋喜爱杞姬的心理。  当杞姬十六岁这年的春天,枸郎与地骨来到甘家,邀杞姬外出踏青。三人来到野外,都感心旷神怡,东边游览、西边逛玩;或追逐嬉戏,或逗笑取乐,玩到累时,便在湖畔歇息。    突然,杞姬眼看着枸郎说:“咱们回家吧,我口渴得很。”枸郎还未回过神来,地骨已自告奋勇说:“杞妹、枸弟,你们在这等着,我去湖里取水来。”说着便一溜风似地跑了。荒郊野外,哪有盛水器皿。实心的地骨,决定返回村庄,取竹筒打水。  这里只留下二个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正好互道衷肠。只听杞姬道:  “枸哥,你已长大成人,可从来也没听说给你提亲之事,这是为何?”   “提亲的到是有,可就是看不上眼,那么你呢?”   “我也相同,那你有没有中意的?”   “有!”枸郎答。  “是谁?”杞姬急切而又惶恐地问。  “是个漂亮聪明的女孩。”   “废话,难道能是男孩?你快告我。”   “她很远。”   “什么?在哪?”   “她又很近。”   “哎呀。真啰嗦,什么远呀近的,快说是谁。”   “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杞姬乍听还没什么,再一转弯,她明白了,脸一红,对枸郎说:“枸哥,咱俩真一样,我也是。”自此二人激动的热泪盈眶,不由得互相凑近,相依相拥。并说定回家后各自向父母说明。正在这时,地骨急毛火性地提着水罐跑来,一眼看见二人动作,脑袋“嗡”的一声大起来:“咳,晚了,真是榆木疙瘩脑袋,怎么不早走在枸郎前头,向杞妹表明心迹呢。”想到这里,他拔腿就往回跑,水罐摔破了,也浑不知晓。枸郎和杞姬见了,一齐起身追赶,但因相隔太远,未能追上而各自回家。  经和两家老人一说,都很同意。两亲家高高兴兴,互送聘礼,并决定明年春节后办理婚事。家人欢喜,邻里欢喜,就是地骨,由于从小到大情谊,也很欢喜,但爱慕杞姬的心情,却憨厚地埋在心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人们高兴、欢庆之时,突然阴云密布,狂风骤吹。共工手下的一名干将,与共工狼狈为奸,深得共工信任,因而和共工一样,胡作非为,干尽坏事。他听说甘村杞姬美艳绝伦,便星夜赶来,踏坏庄稼,扰害村民,跑到甘家,高声喊道:“快把杞姬献出,给本将军作夫人。”甘家二老闻言,磕头如捣蒜,乞求说:“将军,小女已许他人为妻,望将军开恩。”“不行,赶快献出,否则满门剿斩。”这时枸郎已听到讯息,迅速赶来,站立当地,斩钉截铁地说:“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作为将军,应该保境安民,可你却明目张胆,强抢民女,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位将军一听,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举起狼牙锤,“呜”地一声照枸郎当头砸下。可怜枸郎,顿时脑浆崩裂,热血横流,当即仆地身亡。杞姬听得声响,知为不妙,跑出来一看,枸郎已死于墙下,便奋身扑到枸郎身前,大声哭喊着:“枸哥,等等我!”说着一头撞向石墙,可怜娇弱之姿,顿时花谢香殒。正当此际,地骨也怒气冲冲赶来,见此情景,不由怒发冲冠,随手操起院中杵米用的石杵,与那恶将军大战起来。几个照面,哪是恶将军的对手,被恶将军一锤打死。随后,恶将军又大打出手,死伤多人,掳掠一些财物而去。  三个尚未成婚的青年,就此惨遭不测,人们愤怒、人们痛恨、人们怜惜!大家看到三人的遭遇,无不同情落泪。众人一致商议,把他(她)们三人合埋一墓,葬于湖畔之高坡上。  就在埋葬后的第二年,墓堆上长起了一丛丛的小树,它们摇摆翩翩,十分招人喜爱。到夏末,树上又结出累累小红果,如珍珠、如宝石,闪闪发亮。一次,一个饥饿贫病的老太太,老眼昏花,昏倒墓旁,醒来后因饥饿而乱抓乱摸,忽然抓到一把落下的小红果,放入口中,顿感香甜,再吃数把,饥止渴除。老人就睡在墓旁,第二天起来,眼睛已能看清细碎的小草,而且几年的腰痛腿软也去掉大半。她就在墓旁栖息数日,并以此红果代替饮食。几天后,她的眼睛完全复明,腰腿也已健如常人,花白的头发渐见转黑,面色已转黄红容润。她很快进村,把这事告诉人们。人们凭着尝试的心理,实验着这小红果的作用,果然屡用屡效。更有人把这树根煮熬饮服,其效果与小红果迥然不同。它能治疗人们的骨蒸烦热,虚痨咳嗽。日积月累,这小红果治病奇效的消息,便传遍四乡八野。人们认为,这小红果,是由枸郎和杞姬变的,因此把小红果叫枸杞。而根则是地骨变的,故把根皮叫作地骨皮。  讲到此,求协为赞叹这一故事,对枸杞的功效加以概括,随口咏道:  “滋补肝肾甘枸杞,甘平补劳填真髓,  益精明目疗昏暗,腰脊酸痛阳痿起。  求协出于对地骨憨直、勇敢的可爱,咏道:  地骨根皮甘淡寒,归经肺肾疗热喘,  清热凉血退骨蒸,劳热作咳除虚烦。”

TOP

第二十回 赴郊野炎帝独行 采黄芪根子双效
2 W7 ]4 N- |* a) q, f2 D
. S- K9 l: d) r6 k2 C1 T
% e" U( L1 ]9 P/ C; {: l/ z5 P% M! X/ e: X* R) k
  清晨,朝霞漫天。迎着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炎帝迈步在黄河沿岸,他要尝尝附近地域的草木树根,看看能否找到有用的药材。  连日来,炎帝在太医馆巡视、检查,见到不少各地推荐来的能人智士,从中听到不少宏论高见,心中非常高兴。昨日傍晚他正与众先生谈论,忽闻药品部首领来报,全国十大部落所推荐的人才及药品,现均到齐,选送药品计十余种,加上本部原有五谷、五菜、五果及新近所采药二十余种,共计三十六种。炎帝听罢,回思医典所论,结合各先生医理高见,想到疾病纷繁、多变复杂,而这数量微少的药品,决不能适应繁多病种的需要,必须更快更多地发现新药品种。因此他一大早便悄悄溜出门来,独自一人行走在这黄土高原上。  他漫无目的而又随时注意地搜寻着,大约走到日中时分,来到一处旱坡砂质土壤区。在这小山丘的回弯处,有一片杂草灌木区,远远望去,草丛那边,袅袅炊烟,冉冉升起,似有人家的模样。炎帝快步来到草丛间,虽然草已枯死,但苗茎依稀可见。他在一大片形态相似的草丛中细细观察,只见这些草茎主干直立,上有数叉分枝,通体可触及柔软短毛,枝头上部有一串串豆荚样果实。炎帝摘取一枚荚果,用指掰开后,从里面蹦出五六粒子实来,比小米略大,呈半圆形,色黑褐而灰。放入口中咀嚼,味道甘甜,无特殊气味。炎帝用力拔苗茎未能拔起,便用石刀在根处掏挖。因系砂质土地,倒也不太费劲。挖着挖着,发现根很长,呈圆柱形状,稍带木质,根与茎的连接处约有三分粗细。炎帝一直挖到二尺深,方把根全部取出,其根皮外观呈淡棕黄色,折断后,可见淡黄色的剖面。用舌舔尝,亦为甜味,再加咀嚼,则感绵甜可口。炎帝马上意识到,此物味道与甘草、人参颇为相近,不可再多嚼服,以防甘味壅遏而肿胀再发。沉思之际,忽闻脚步声在侧,抬头一看,见一老者手提竹筐,拿着石刀、木耒,走到近前,说道:“先生何方人士,来此荒野有何贵干?”炎帝用手遥指道:“老夫乃西南某地游人,信步而来,见此草奇特,便挖掘把玩。不知先生缘何到此?”老者道:“此草名为黄芪,乃本地特产。其根与种子,皆能治病。老朽之妻,患病日久,因此前来采挖此药。”听说是能治病的药材,炎帝顿时兴奋起来,忘记了疲劳与饥渴,对老者说道:“不瞒先生,老夫乃石年也。目今天下灾病蜂起,国家虽建太医馆,但馆内药品种类不多,不足使用。为此本王四处寻求,希望能发现更多的药材。”老者听是炎帝,赶紧倒身下拜:“小民老眼昏花,不识大王驾到,多有不恭,请大王恕罪!”炎帝道:“先生请起!素未谋面,荒野萍逢,何罪之有?” 老者接着说:“老朽就住在前面村庄,”说着指向刚才炎帝望见的村落处:“日已正午,敢请大王屈驾,到小民寒舍聊用粗茶淡饭,以解大王饥渴。”炎帝此时也确感饥饿,但想到老者此来用意便说:“感谢先生美意,但先生不是要采药吗?”老者道:“老妻病已日久,不在这一时半会儿功夫。大王为万乘之尊,怎能挨受劳顿饥渴?”老者执意要请炎帝立刻到家,但炎帝惦念的是病人与采药,便作答道:“这样吧!你我两人共同采药,采到够近日服量之时,共同进村,不知先生意下如何?”老者见炎帝用意挚诚,便不再勉强:“好吧!请大王坐下休息,待小民挖取。”说罢弯下腰来,先摘黄芪的荚果,再用木耒挖地,遇有硬土或石块,使用石刀掘挖。如此挖了三苗,老者道:“够了,咱们回家。”回头一看,见炎帝手中同样握着二根黄芪根,地上还有一堆荚果。老者也不多说,分别将其放在筐、袋内,引领炎帝朝村落走去。  进得屋来,老者执意要为炎帝大办菜肴,但炎帝心中只有药事,对老者说:“本王采药为急,现已过午,饭菜难以立就,请先生不必客气,家常便饭即可。”老者道:“虽村居陋野,但大王驾到,岂敢随便。请大王稍待,我叫众人帮忙。”见此形状,炎帝只好使用绝招儿:“如先生执意操持,本王就此告辞。”说着便有欲走之势。老者无奈,只好将家中早已做好等他归来的饭菜端出。炎帝本来连早饭也未用,故此饥渴殊甚,立即盘腿上座。老者端出醪醴,斟满一碗:“荒僻乡村,无甚美味,仅此残醪,供大王止渴,望大王恕不恭之罪!”“先生言重了,本王素喜粗茶淡饭,今有先生丰盛美食,十分感谢。”说着一饮而尽。他拨出半碗米饭,将几样素菜和在碗中,连菜带饭,端起便吃。不一会儿已觉吃饱,对老者道:“吃好了。”老者全家也都放下碗箸,有人送上茶来,老者在下首作陪。茶毕,老者拟给安排休息处,炎帝道:“就在此间稍坐即可,不知是否已让人煎药?” 老者道:“有劳大王挂念,此事先前已由家人办妥。”炎帝问道:“先生家眷何病?此药缘何能治?望先生明告。”老者方一五一十地讲出始末:  老俩口年轻时,家境贫寒,生育子女较多,全家十余口人的家务,全靠妻子一人承担。她终年劳累,饮食不周,早起晚睡,积劳成疾,身体逐渐瘦弱。以后气短心跳、头晕腰痛,经常出现。儿女们成人后,生活虽有保障,但过去深深种下的病根,已枝粗叶壮。近几年更是头晕眼花,渐渐地视物蒙昧,如遮棉纱。近一二年,年景不好,老太太心中急躁以致病情加重。前几年病情重时,老者抽空去那黄土山坡挖些黄芪,煎熬服下后,病情很快便见好转,但因忙于生计,便逐渐停止服用。近来妻子双目昏花加重,伸出五指,只能略见数目,且身重乏力,萎软如瘫,稍事行动,便气短难续,汗出如洗。近日两膝沉重,自觉胀憋,仔细一看,原来小腿肿胀,用手压按,深深凹陷,久不平复。为此老者丢下各种营生,前来挖采黄芪。经服半月,肿胀渐消,现已能起床活动,稍做家务,不再汗出气短。目虽尚花,但已能辨五色,大致能辨物体。今因用完药物,再去采集,不期得遇大王。  听老者讲述完毕,炎帝亦觉此药功效不凡。他曾亲口品尝味道,似甘草而不浓,似人参而质淡,按五味五性辨别,当属补益之品。而其效能如何,尚要向老者请教:“先生何以知此药名,又何以知功效?且先生采药时,既采其根,也采其子,是何缘故?”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