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堂首页 | 万年历 | 免费电影 | 合作赞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欢迎您光临 五味堂 (www.wwt.com.cn)!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 五味堂 宗旨:【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五味堂网站是提供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经方秘方验方、中药草药知识、医疗保健气功、武术气功、传统拳械、易学边缘知识等,供网友、会员继承、应用、研究、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站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现已开放注册,欢迎有志于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同仁莅临指导交流,共同研讨、提高。也欢迎所有信任和支持传统中医药、民间中草药、武术气功的朋友经常来 五味堂 了解、学习、交流。祝大家健康快乐 ^_^
发新话题
打印

中药演义

第六回 甘国老历验奇效 贤神农愉悦吟诗
( S! Y2 O3 L& S
  S; w+ J1 v0 M2 P6 B, R
/ S! ?2 e; m% D9 `# X1 M
# F. M6 V/ k7 ], @% w凉风习习,枯草摇摇,黄沙泛泛,白髯飘飘。国老凝目远眺,回忆着既往发生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追述着甘草对人类贡献的传奇故事。据国老祖父口述:自盘古开天地称天皇以来,历经地皇、人皇。又历五帝中太吴伏曦氏及女娲氏。女娲氏治天下一百三十年,传于柏皋氏、中央氏、大庭氏。传至栗陆氏,因其刚愎自用,民始携叛,其臣东里子谏一而被杀,天下益贰。造反蜂起,民受其祸。其时以至尸骨如山、饿殍遍野。后有有巢氏教民,众民始见安宁。其时饥馑荒年,一如今日,人人面黄肌瘦,个个赢弱见骨。国老曾祖等先人,世居此地,虽水草丰美,但抵不住外来逃荒人之众多。粮尽草稀,仍然遍地嗷嗷待食。其饥馑甚者,瘫软无力气如游丝,目闭口开,奄奄待毙。国老曾祖虽视之一已急如焚,但苦无长物以应急。仓促中寻思至以草根煮食。乃命家中老幼,急挖草根,无奈当时本地只有此草最富,只好以此为佳。煎汤喝下,隔夜醒来,满地饥民,皆已起立,而且能行走觅食。此后再作饮用,人人体健个个力增。国老曾祖即自此不离该地,并嘱后人不得随便妨碍此草生长。年长日久,传到国老此地已变成一个无边无际之:“甘草园”。听到此处,炎帝再次稽首道I“难为老先生在当今之世,再度救民于水火。我听家女曾言,部落:中小丙患疮,甘草亦能治之,不知老先生知之否?”国老笑逐颜开道:“我前曾说本品能 ‘消疮肿、解百毒’么,恕老朽年迈,不能言简意赅,以至贤王聒噪视听。”说完擦擦汗又道:“事实上,人在饥饿时,行动无力,最易磕撞跌碰,或因杂食,夹进毒物,人则容易染生疮疡肿毒。最近来本处之游民,尤多罹患。我也照例给他们煮饮甘草水,神奇的是,他们都能体健而疮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处阳村小民公叔戊,”说着国老指指三里开外一的一座土沙丘,“丘南名阳村、丘北为阴里”,国老解释道:“公叔戊为人善良,勤劳俭朴,近因荒旱,饥饱劳役,致使形体逐渐瘦弱,少气无力,稍事行动操劳。便气喘吁吁。常常卧床难起。一来又发展成冷汗淋淋,时时心慌心悸。据他说,严重时能使心跳突停,并说此症时作时止,每当停跳时,气短更甚,胸部憋闷,几乎欲死。周围人都以为他不久于人世。其母于亡、不忍极尽家中藏粮饲喂,均无济于事。一天,其母给公叔戊煮水,由于心不在焉,不小心把火种引出灶外,而灶顶梁上恰有一大蜂巢,被火烧着后落于地上。当时火落处,正放着为公叔戌治病的甘草。其母年老眼花,着火未能发现。而火势燃到甘草后,蜂巢渐已烧尽,蜂蜜流于草上,经火烤灼,香味溢出。公叔戌闻该气味,顿觉精神一爽。挣扎着爬到香味来源处,顺手抓起一根蜜染烤焦的甘草,送入嘴内咀嚼,不大一会儿,感觉浑身有力,心跳心慌大减,汗出也收。再食一根,已能站立。其母见状,惊喜万分。把全部蜜烤的甘草,分成若干,每天熬水给他饮服,数日后,体力恢复如前。如此看来,这蜂蜜拌炒甘草,确能起死回生。”说完后,国老又补充说:“随着饥荒的发展,这种心跳病的跳跳停停症越来越多。最近这里已来过多人,我都用此法治疗而愈。”炎帝欣慰地点点头,并问:“只此一堆蜜炙甘草,能够施用吗?国老说:“当然不够,但道理很简单,用完可以再找吗!不过,为使甘草能充分和炽热的蜂蜜拌匀拌到,我将甘草切成小片,放入热锅内翻炒.,乘热时把剥掉纸的蜂巢放人,很快地会把蜂蜜附入甘草之上.,再炒须臾,甘草则变成焦黄略黑。用治这种虚弱心悸效果更佳。”这时,太阳已经偏西,炎帝眼看日已不早,便对国老说: “深谢先生教诲,我要立即运回甘草,分给各部落,以救燃眉。”国老无奈地摊摊手说: “本想与贤王再叙,但因贤王重任在身,不敢挽留,就此别过。请贤王牢记,甘草的作用,生则泻火,炙则温中补虚。”炎帝再度稽首,以示谢忱。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炎帝背负着药篓,独自行进在回家的途中。他心潮澎湃,愉悦殊甚,“此行不虚”。看来不少人的病痛,已有望解脱。他边走边回忆,太乙先生的甘味理论,瑶姬爱女的总结简策,国老长者的实践论断,都对甘草作出了中肯的评价。他热爱甘草,不是因为它甘甜,不是因为它能充饥。更爱其高贵的品质,在于能救人于病痛,在于能增强部落中人的体魄。想到这里,他不由对甘草的功效,随口作出吟诵: 甘草甘平十二经,补脾益气且助心, 清热解毒和诸药,润肺止咳缓挛痉, 草稍治淋阴肿痛,草节治痈毒火清, 生者泻火功效卓,炙则温中补虚损。

TOP

第七回 尝甘草周身肿胀 茅根水神农康复4 p- G7 ?% E6 D9 H6 O8 z

) l+ a) r6 r' @6 |& e: U8 m
+ X/ Y, a! L) W* ]4 w8 ^  k, }! R, ]4 F
明堂的后院,熙熙攘攘,黑压压地站了一院子人。他们嘀嘀咕咕,吵吵嚷嚷,或交头接耳,或唉声叹气,不少人更挤挤捱捱、争先恐后地要插身于炎帝居所,渴盼着看看炎帝的病况,瞧瞧炎帝的肿势,以设法解除自己敬仰爱戴的首领之病痛。眼看日已将午,仍未从屋里传出任何病情好转的喜讯。整院人一心急火燎,个个抓耳挠腮,团团乱转。“怎么办?”“该怎么办?”“你看怎么办?”正在人们心急火燎之际,太乙先生风尘仆仆地赶到。他凝重的脸上,更蒙上了一层严若冰霜的忧闷之气。只见他以飞快的大步分开众人,直入内室。他关切地走到床前,闪目观看不禁骇然动容;“分别不至两天,怎么人样都变了,再一看,不仅炎帝如此模样连听泼、临魁、瑶姬也一样。他们通体肿胀,几乎比过去增粗两围,双目肿胀如桃,无法睁眼,面目浮胀,已难辨出旧日容貌。肚腹膨隆高突,四肢如吹气于皮下,明亮而欲裂,指趾肿如棒槌,难以握曲。在这满月脸、水牛背的几个人面前,连见识多广的太乙先生也是初见其象、初闻其事不免显得笨拙呆滞,不时搓手擦汗。当焦急的人群中喊出“恳请先生救我贤王”时,太乙也只能摇摇头摆摆手,无可奈何的神情显示出束手无策,不知所措的心理。“昨天晚上还好好的,大家欢歌笑语,喜庆治病初战告捷,大王还为我跳舞、唱歌。给我们分配今后的任务,怎么一下子就这样。唉,真是匪夷所思。”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请稍安勿躁,细听笔者道来。 夜幕降临,月朗星稀。炎帝背着沉重的背篓,手握石刀石,双臂捧抱着一大捆甘草。。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为民众治病,采得良药,是多么的宽慰人心。如此的满载而归,炎帝尤感不足,只恨自己力气太少、无法再多带些甘草回来。好在地方不远,明日可多派人手。想着想着,不觉已走近家门。炎帝存放甘草的声音,惊动了家人。听泼、临魁.瑶姬赶快出来,为他解篓、擦汗、掸尘。瑶姬端出汤液,为父王解乏消渴。全家人见炎帝收获如此丰硕,无不喜不自胜、欢欣鼓舞。听泼准备好膳肴.很快端放桌上。瑶姬正要取陈年醪醴炎帝赶紧说: “女儿今天我们不喝醪,不喝醴,你赶快把拿一小捆甘草,加水煎煮。此物补脾益肺、强身健体、解毒泻火。今天我们全家饮用此水以代醪醴。”瑶姬听罢知道该物味甘补益而解毒,自然高兴。须臾即已熬就。用膳开始,炎帝满斟甘草汁液举盏开言:“为找到治病良药,大家干杯!”四人同时一饮而尽。接着他们又交互敬杯。趁着高兴,炎帝讲述了甘草的产地、形态、国老为人及国老对甘草的介绍。最后炎帝又将所吟《甘草割》复述,并让瑶姬一一作记,著之以册。席间众人边食边饮,大半锅甘草汁液已所剩无几。膳毕,炎帝又传各部落首领前来,讲述甘草所治病症,并让每人饮一小盏,大伙都不约而同地称好。然后炎帝巴采回的甘草按部落分给各酋长,让他们明天各自给部落中人救治。同时作出决定:今后,凡炎帝外出一日,总部派一人跟随,出两日派两人;出三日派三人,依此类推,以便分批运回采尝的药品。最后询知各部落已采回人参、且一些虚弱垂危之人。服后大有起色,炎帝更加欣喜无比。当场传令,今晚在广场举办庆祝舞会。于是一个欢乐之夜在歌声.笑声、跳舞的欢快声中度过。 真是乐极生悲,昨夜欢歌尤未尽,今朝人肿难起身。大众追思病源,不得其解,智者观察病容,一筹莫展。.渐渐的人群中传出抽泣声、敌低的哭叫声,且声音逐渐增高、逐渐增多。正在这紧要关头,突然一声高喝:“民众勿虑,大王无忧!”这喊声像青天霹雳,震摄着这悲愁的大地,划破了哀怨的长空。人们顿时寂静。只见一白髯老者,身背一捆白草细根,健步如飞地分开人群,跃入炎帝居室,迅速解下背上草根,命人用水于锅中煎煮。煎煮数沸,澄渣滤液,给炎帝等四人服下,每人约有一碗之多。然后方始坐下喘口粗气。此间炎帝虽目肿难视,但闻声已知是国老来到,急欲起身相迎,但很快被国老扶住。国老说:“昨日已晚,老朽光顾告诉甘草药性匆匆别后才想起一事,恐贤王用之过量,特备专解此药副反应的药物。今晨前来,不期大王果受其害。好在及时,待午后,大王便会小便增多,肿胀于两曰内即可消退,望大王安心静养。”他又对众人高声说道:“大王安然无事。午后便见好转各位请回,以利大王歇息”众人始尽放心,纷纷散去。国老则由甲头领等于别庭招待,太乙先生作陪。太乙见国老风度不俗气宇轩昂,谈吐俊雅,颇有敬意。二人通过交谈,甚感投机,都道相见恨晚,至此乃成莫逆。 午膳过后,众人各自午休,此时瑶姬和昕泼相继如厕,肿胀已得大消,前来月匣侍炎帝,大约时未,炎帝开始小解,前后六七行叠至酋时两便俱利,周身肿胀已基本消退,身体渐感轻松,腹部及大腿留下了肿消后的皮肤皱纹,神清气爽,无任何不适。晚膳时炎帝邀国老及太乙先生共同进餐。席间名炎帝举杯道:擘国老先生教会我甘草之功效,又亲自前来为本王治病;本王深为感谢,特敬先生一杯!国老闻言,赶紧举杯:“此乃老朽理当之事。安敢劳谢,乞大王同饮。”说完仰首饮干。炎帝再次举杯道:“病体已得初愈,但不知先生何以得知本王得病而前来救治,且此病缘何而起,先生所用药物又系何名,恳请先生明示。”

TOP

第八回 尝茅根神农闻理 识英才太乙荐贤
0 j! S. B- t' n4 r. W/ R
0 D0 o' l' x+ t, ]1 c; u- J+ @' O  A; Z& S5 k! ]

- R9 w1 _8 S) t0 t+ i# ]% a' W深秋时节,凉风阵阵。原野上黄叶飞舞,枯草摇摆。明堂广场外的田野上,地埂纵横可见。一垄垄干枯的白色细毛草,挺然直立,它们高约尺余,细如,叶似韭菜,顶端长有毛绒绒的白色小穗,随风频频点头,似是欢迎炎帝一行的到来。只见国老顺手拔起一根这种小草,指着带有小节段、自嫩鲜泽的草根说:“这就叫白茅根!炎帝问道:“这不是丝毛草吗?其根横走地下,对禾苗的影响很大。春季地里如不早作铲除,它就会蔓延开来,禾苗便会被它缠根而死。” “对!’,国老接着说: “它又叫白茅草,喜阳耐旱,多生于路旁、山坡、草地,其根名曰‘白茅根’。” 炎帝顺手摘取一小节白茅根,放在口中咀嚼后说: “是的,和昨天先生所赐的良药味道一样。” 昨日晚膳后因天已不早,且炎帝刚见康复,国老恐其太劳,故而没有很快回答炎帝之所问,只让他更饮一次药后说:“详情明天见到实物再告,望大王及早歇息,以利康复。”众人闻言,以为在理,各自散去。国老随太乙子赴驿站休息。今晨膳毕,国老谓炎帝曰:“大王可随老朽出观该药。”于是炎帝、太乙子及瑶姬等一同前往田间。此时炎帝已全部消肿,他细致地把玩品尝这种细嫩的草根,感慨道:“既往只知它害禾苗,不想它能用治大病,真是神奇!”国老接着回答炎帝昨晚所问问题:“甘草味甜浓烈,多汁多液,不能多用。因其气味丰厚,故能壅遏水道。用之过多,会使体液潴留,泛溢肌肤,发生周身肿胀。”说着环顾一下众人说:“大王身居显位,虽荒旱而饮食未缺,体内阴阳尚属平衡,若过多饮用甘草汁液,必然引起肿胀。前日大王走后,老朽猛然想起,当时仅给大王说及该药效能,倘大王喜其功效而饮之超量,仓促中不知解法,必致误事。因此老朽当即挖得白茅根一捆,一大早便飞速赶来,以防不虞。岂知恰值其时,足证大王洪福齐天。”炎帝笑着说: “此功全仗先生智谋与见识!”炎帝再作稽首道: “然而白茅根何以能治此肿,本王尚且蒙昧。”国老叹日: “贤乎哉问也,请逐言之。” “白茅根治病,由来已久。多年前我处阴里村村民寅武,人甚勤俭。某年夏暑之时,锄浇辛劳,目午也少休息。一日大雨倾盆,避之不及,周身淋如水鸡。当夜高热寒战,咽喉肿痛,自煎绿豆汤并少量甘草饮用,翌日稍平。后未介意,约十余日后,初觉小便热涩,继则尿痛难忍,第三日便见尿血,血量甚多,又饮绿豆甘草汤,热痛有轻,但尿血不去。以后或尿血,或尿如酱油,或尿中浮有白沫、下沉自粘。又日后周身浮肿,目泡尤甚,如同卧蚕。下肢粗肿,按之凹窝深陷,头昏啮胀,身重腰疼。家人请巫婆观视,虽神歌舞诞而病仍如前,纵切诀念咒而病势逐增。后邀神汉作法,称触犯雷神。寅武听后,认为必死无疑,因而不再破费。自思反正一死,何不外出散心。随之便四处荒野,漫步田垄,饥则野果野菜。如此数日,忽觉疲倦较甚,小便阻隔,小肚张痛难忍,不能站立,自思死期来临,倒地乱滚,不时呼叫。然而周围又无人影,寅武呼叫过多而口干焦渴,顺手在地垄上拔起茅草根,放入口中,嚼动几下,甘甜而润,口中清爽。再嚼一把,燥渴解除,且胃中略觉饥饿,他便索性嚼以代食。不料,奇迹出现了。就在他不知咀嚼多少次后,小便突然通利,热痛顿除。以后相继小便数次,腹胀消减,全身之肿也消失一半。寅武喜出望外:随手拔草根一捆,携回家中,每日煎水饮用。又数目后,尿血消失,小便清利,水肿全退。又经半月,诸病俱除。至此寅武再不相信巫术,认定茅根为治病良药。”这时炎帝接口说:“是的,茅根入口,甘甜清凉。自昨饮用后,我旧日的慢性舌尖疮痛,今也大见好转。”“自此以后,人们一致认为茅根能利尿消肿。近来因饥荒而服用甘草过多者,亦所难免。因此而引起水肿尿闭者,亦复不少。老朽据寅武经验,初作试治,即见奇效。后经反复,功效确凿。经过近半年实践,老朽做出总结,即茅根味甘寒,主劳伤虚赢,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其苗主下水。”国老此段宏论,炎帝如似着迷,越听越想听,越听越有味。当国老讲出功效后,炎帝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 “茅根甘寒肺胃清,凉血止血诸妄平, 清热利尿通淋沥,肺热喘咳烦渴宁。” 众人听罢,齐声鼓掌。炎帝回顾瑶姬:“国老所论,振聋发聩,启化发蒙。女儿应详作记载。”瑶姬点点头:“是!父王的每次吟颂,女儿均有记述。”日已近午,众人拟即返回。归途中,太乙对炎帝说:“大王,老朽有一想法。”炎帝尊敬地说:“先生请讲。”太乙子道:“目今荒旱,疾病蜂虐,仅瑶姬一人料理,殊难顾及。今见国老,人品端庄,见地甚多,学识渊博。尤以医理药道,学验具丰。大王何不就此起用国老,以利民、以教化,为大王辅佐,其非一举而多美!”炎帝闻言道: “本王亦有此念,但不知国老肯屈就否?”

TOP

第九回 甘国老为民任职 太医馆初具规模
6 m1 h4 F) ?0 Z5 d! ?8 `
% ?: S* q# u# Z# d0 l6 D- q7 z& i5 y0 A* F
2 R+ Z" T( r% H" N1 C: z) P4 _
大厅朝堂,座无虚席。各位酋长首领,尽数齐集。炎帝俨然端坐于正北石几之后,以欣慰之目光,凝视前方。只见一名执事,手捧竹简,走至石几之前,麻利地解开牛筋束索,展开竹简高声唱道:炎帝神农,诏诰天下。太乙先生品高德隆,于国于民,多所建言。前诰所封太傅,今另加封左相之职;国根,博学多通,济民有术,特封右相之职。今后国事,尽可与二相会参协商。 执事诵宣后,又展开一简道: 时逢荒旱,疾病肆虐。民众疾苦,王如刻骨。特于明堂之左,独辟别院,名日太医馆舍。兹命右相国老,兼任太医馆令。王女瑶姬,兼封太医馆丞。凡民疾,均由该馆舍负责。殷望两位,精研医道、深究药理,以解民困以安国。 宣读完毕,太乙及瑶姬等,一齐出班稽首道: “谨遵大王诰命。”然后退入班次. 设馆委职,并非偶然。当太乙先生推荐国老时,炎帝心中琢磨已久。当即恳请国老留于总部,为国为民效力。国老稽首道:“深谢大王信任,感激太乙先生器重,无奈老朽贯居林泉山野村民,鲁顿顽拙,实不敢有何奢求。”炎帝当即师礼之曰:“困难当头,民病几死,先生僻壤治病,为数有限。倘为全国医冶,岂非更如先生心愿。”说道此处,国老斟酌其理,又见炎帝邀请之切,寻思数过,乃开言道;“穷乡小民,知见不广,恐有负贤王重托,故此未敢即允。若以民疾而论,老朽愿鞠躬尽瘁,以效全力。” 稳得国老应允留总部任职,炎帝顿时大喜过望,手舞足蹈。太乙瑶姬等也都十分欣喜。大家说说笑笑,不知不来到明堂门前。一进门,膳堂内美味香气,迎面扑鼻而至。众人迅速落座,杯盏交晃,壶爵互易,不移时已杯盘狼迹,肚饱满。炎帝一直为国老任职盘算,乃开言与众人相商:“国老留任总部,实本王之喜,也是万民之幸。然国老如何任职?何所任职?尚属本王关注之事,请众位各抒高见。”炎帝说毕,众人纷纷发表意见。有建议设馆坐堂应诊者,有建议深入部落巡诊者,有建议建屋储存药品者,有建议立馆课徒者等。其中瑶姬所说,众人颇为赞同。她首先提出:国宗疆土,幅浞辽阔,作为一国首都,应建立一所能统一为民医病的机构。专事医事和药事,并逐步发现新的药品。另外为使医事药事后继有人,应专办课徒场所,逐渐增加后备力量。此议一出,犬家尽表赞赏。太乙先生当即说:“大王,瑶姬之见。也合我意。就请国老出任该机构首领、瑶姬也深知药理,近来又直接参与救治病人,可让其为副,着手筹建。据老朽几日来与国老相谈。见其医药不仅多所见识,即使国事风情,乃至格物致理诸事,也均见以宏卓。为此老朽仍竖持推荐,让其直事君王,辅佐大王以勤国事。”太乙论说时,炎帝频频点头,根据众人意见.炎帝总结道:‘感谢众位多谋远虑,为国操劳。”然后吩咐有司,以瑶姬建议为基础,以太乙先生论断为根据,参考众意见,拟出设立医药专门机构的具体方案,下午征酋长会议讨论。最后说:“这一机构,就在明堂左侧别院,可立名曰太医馆舍。国先生为馆台令,瑶姬为馆舍丞。机构内部设置按瑶姬意见,尽量分出细目。有司得令,自与瑶姬赶紧草拟计划.炎帝又命掌管文书的有司,速去草拟招告。委太乙、国老为左右相一册;委太医馆舍令与丞一册。以备下午颁告天下. 下午的会议,进展顺利,也十分成功。各酋长首领听说要设太医馆,都百倍赞同。随着委任诏告的颁布,太医馆丞瑶姬宣布了太医馆的设置,分别是: 一、药品部房台若干,包括药库、药房。人员若干,由各部落选派知药者,即使仅知一药者亦可。 二、医疗部 房舍若干,位于馆舍主位,分临时诊治与留住继治二目.人员若干,也内各部落挑选其知医者。在医疗部,分设四目,即: 食医:主要专管明堂总部饮食的调配,五味的和合。所谓“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嘴、酉馐、日酱、八珍之齐。”(见《周礼·天官》,下同)。 疾医:主要治疗民众之疾病。所谓:“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生死,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脏之动。” 疡医:主要冶疗外科及外伤性疾病。所谓:“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剜杀之齐。’’ 兽医:主要给备种兽类治病。所谓:“兽医,攀疗兽痫、疗兽疡。” 三、课徒部 房舍设在馆舍后院一大间。 人员:各部落选送天资聪明,端正之童少之年者,数不限。 四、医政都 由有太医馆令及丞,从优秀医药人士选拔着手,共同组成医师稽考组织,每“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宣布完毕,众人共同稽首,其声高赞:“大王英明,炎帝万岁”。炎帝摆摆手,然后说:“各有司.执事。按上述规划,迅速一体施行。” 散会后,炎帝仍在沉思,太乙.国老等见状,即提醒炎帝时候不早。炎帝说:“医药机构虽已立定,但还需尽快组建。目下最紧急者,莫过于药物之奇缺。事不宜迟,时我不待,本王明日便再行外出,尝采更多更好的药品。

TOP

第十回 神农暂缓南国行 太乙述演神秘架+ @# O' R; W& F' \0 Y1 n% E( l' f# ]
5 e, g4 _* k5 H/ v6 Q
& q9 Q* ^6 ]/ M

7 y7 Z) M2 {. G- Q9 h; d( h4 U  |  w夜深人静,北风劲吹。广场之上的石围炉内,柴火正旺。火喷出,整个广场上,照耀如同白昼。明堂后院,炎帝居室之中,灯火通明。油松火把,照亮了各个角落。太乙、国老、听泼、临魁、瑶姬及甲 乙、丙、丁四酋,轮番进言,劝慰并阻止炎帝再次出行。“大王,天寒地冻,道路皆冰。衣难避寒,食难调匀,你让我等如何放心?”听泼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地抽泣着说,父王,大病初愈,尚未康健,外出劳顿,儿更担心。瑶姬边抹涕泪,边摇炎帝肩头哽咽着说: “父王,眼看年终,国事繁多,今年稽查,明年安排,孩儿难以独断。更况每年祭祀,孩儿尤为不懂。恳请父王暂缓南行!” 四酋长听得王子所言也纷纷请求。其大意略为:如今旱灾与疾病交困,如何抗灾治病以及今后安排,都须由大王指挥、策划。如大王外出。就如我等失去主心骨一般。 国老见炎帝仍然沉默,或眨眼凝思,或点头叹息。便接住话茬,朗声道:“大王,您所以尝采药材,乃为万民,而今天渐转冷,药材凋零,寻找不易。虽说南方药多,但本地药物也并不少,况且中原以北药材,现正系采集季节。盖药物之功效,因季节而精华分布不同,所谓根茎类药宜深秋及初春采,枝叶宜于盛夏繁茂之时采。花类宜于开放时或含苞待放期采,果实、种子则宜采于成熟之时。此时南行,岂非耽误中原以北药材乎?此舍近求远,事半而功倍,也绝非大王之初衷。还乞大王三思。再者,太医馆舍拟建,人员、设置、器械、规章等,不少事宜尚须大王钦定。凡此种种,望大王酌裁。”听到本地及周边药物所采节令,炎帝忽然明眸注视国老,并以赞许神情,频频点头。 “啊!大王,老夫所指南方国皇老人寿享天年,以其居处地域相关。该地的确药材丰富,然老夫本意,也并非让大王在这天寒之时便去。待至春暖阳和之时,大王南行,沿途又可发现不少南国不见药物。”说到这里,太乙先生捋捋长髯道:“药材者,因地域、气候、水质、土壤不同,而各自有别。不仅南北药品名质不同,即使同一品种,也因光照不同,其所蕴含阴阳气质有别,因此有‘药非地道便假’之说。国老适才之论,十分中肯。此时恰值中原及以北地域采药隹强,大王不可错过。 炎帝听得众人之言,综观出行与否利弊一顿时喜形于色。众位尽皆言之在理。尤以二老之高论,使本王顿开茅塞。启悟良多。为此本王决定,暂缓南去。先顾本地,以充实馆舍药品。明年开春,再定南行之期。”大家闻听此言,尽皆无比欢悦。接着炎帝又道::“太乙先生所称南国,愚虽曾耳闻部分地域也或涉足,但其时尚未留心药物。故此甚感茫然,望先生再能教我。”太乙先生旋即呵呵笑曰:“悉乎哉问也,诸逐言之。” “所谓南国,乃系泛指其地域极为广阔。一般而言,凡长江流域及以南均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天下分为九野,计为冀、衮。青、徐 杨、荆、豫、梁、雍等九部地域。现经年移代革。对地名已有新称,通俗言之,凡湖广.川黔.云贵、安南、交趾等处,均系南国。其中于湖广等地,山川秀美,人称水乡泽国。中有大山延绵,东西不断,丛山峻岭之间,有一山峰陡峭、云雾缭绕之山岳,人称神秘架。于山架之中,古木参天,奇花异草众多、珍禽怪兽百出。人迹却为稀少。偶有一二可见者,均属老人而寿逾古稀。然此等老人终年深居。山林幽谷之中,其寿命难作年月计者,盖饮食何物?此必有其至理。老夫曾有幸见一老者,自称真人。问其何以高年而体健;老老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又曰“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引文见《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这些老人言辞深奥,但讲述呼吸吐纳。运动修炼、依天地运转法规循其自然,较为论断精辟。然据老夫愚见,自身修为固然重要,其所处地域光照,气候地质产品也尤为关键。盖饮食何物,实可考究。此等老人,深山野岭,饮食自是采自山中。其草叶、根实瓜果枝苗。必为其主食之品,加以山谷清泉,因而必有其不同。于平原之处。为此老夫断定,该地之树木花草,必有使人健康长寿抵御或治疗疾病之功能毒然而何树健身,何草治病,老夫未作考究。特此前曾推荐,让大王不畏艰辛,前赴南国。其中神秘架,尤应作为必达之处。老夫断言,木多草丰,其药必众,良药必多。此老夫示赴南国之行也。洋洋洒洒,滔滔不绝,横贯古今,发人深省。炎帝听后说:“先生苦心,愚王深知'待到明年春来时,愚王定作南国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