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堂首页 | 万年历 | 免费电影 | 合作赞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欢迎您光临 五味堂 (www.wwt.com.cn)!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 五味堂 宗旨:【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五味堂网站是提供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经方秘方验方、中药草药知识、医疗保健气功、武术气功、传统拳械、易学边缘知识等,供网友、会员继承、应用、研究、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站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现已开放注册,欢迎有志于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同仁莅临指导交流,共同研讨、提高。也欢迎所有信任和支持传统中医药、民间中草药、武术气功的朋友经常来 五味堂 了解、学习、交流。祝大家健康快乐 ^_^
 10 12
发新话题
打印

《黄庭经讲义》

《黄庭经讲义》

《黄庭经讲义》


8 j! ?& |% N" v% \! v/ d: q- W* ^

陈撄宁


* z" T# i' _2 O, z8 Z7 X9 x7 t
+ g7 m) A/ v, o) E* @( Y' {8 t# n: u  《黄庭经》不著撰人姓氏,也不著年代,世传由晋魏夫人流传下来,当是魏晋间道流所作,隋唐时出现《黄庭内景经》,由此原《黄庭经》称为《外景经》,而《黄庭经》之名成为内、外两篇的总称。其后又有《中景经》,宋郑樵《通志》中曾有著录,《道藏》中收有李千乘注本。但通常所说的《黄庭经》不包括《中景经》在内。
$ P, M) C% U' a. i* |& C
3 t& I7 h, ~, n% v6 \  《内景经》从《外景经》推演而出,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但两篇内容都是讲述道教养生修持的方术,宣扬神仙信仰,理法贯通,无分内外。《黄庭经》文字多术语,辞意隐约,不易了解。种种注本,各有师承,说法不同,大致而言,北派重在清净,南派重在阴阳。陈撄宁先生在辛酉年撰有《黄庭经讲义》,对其中玄理和方法择要解说,宣通疑滞,浅显明白,有助于初学者理解《黄庭经》的主要内容。
& P4 {8 J1 M5 Z2 w9 w" n9 f5 {5 P( I, J/ u% b& I
  陈撄宁 (1880—1969),近代著名道教学者。安徽怀宁人。清末秀才,毕业于安徽高等政法学堂,无意仕途,转而学道,历游各地道教名山,寻师访友,穷研仙道之学。早年寄居北京白云观,通读明刊《道藏》,因其旧目录体例混乱,乃按各书内容,改订为十四大类。中年居住上海,任仙学院教授,主编《扬善半月刊》、《仙学月刊》,注释、校订道书多种。1957年后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会长,主持道教研究工作。晚年研究静功修持,主张由后天神气合一,返还先天性命,再使先天之性命合一,归本于清净自然。从事道教研究六十多年,治学精勤,通晓道教内、外丹经及养生修持之道,对中医理论也有湛深研究,在道教界有广泛影响。著作有《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太平经的前因后果》、《静功疗养法》等。
) \3 A- N3 }' f7 G' L4 n' M" Q0 J9 B5 O/ K# @0 b" j! S8 O& X/ n
  现将《黄庭经讲义》校订后刊出,表示我们对陈撄宇先生的怀念。
. n: {0 q( W1 {+ r5 D9 |3 m

( x# {7 v0 d/ H  J4 ?3 _

一九八零年二月王伟业校订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弁 言

' \( O1 }& ~9 ]6 K2 _  c
' n5 X& y5 V; q/ P
  《黄庭经》不著撰人名氏及时代,惟陶隐居《真诰》云: “上清真经,晋哀帝兴宁二年南岳魏夫人授其弟子,使作隶字写出,数传而后,为某某窃之,因济浙江,遇风沦漂,惟《黄庭》一篇得存。”然考魏夫人为晋之任城人,司徒魏舒之女。名华存,字贤安,幼而好道,摄心夷静。年二十四,适太保椽刘文(字幼彦),生二子,长曰璞,次曰瑕,其后幼彦物故,夫人携二子渡江。璞为温太真司马,至安成太守。瑕为陶太尉从事,至中郎将。夫人在世八十三年,晋成帝咸和九年化去。以时推之,兴宁二年较此尚后三十年,则魏夫人辞世久矣。《真诰》所谓授其弟子者,或是夫人生时诸弟子得其口授,后始笔录,否则早有隶字写本秘藏,至兴宁二年,方传世耳。
1 H5 C- D; s; ?
/ E' `  G$ W6 l2 }  x! }& R  《黄庭》旧有《内景》、《外景》二篇,《真诰》所指,殆《内景》篇也。晋王右军有《黄庭经》楷书,历代传刻,以为珍宝,即《外景》篇也。当右军时代,《内景》尚未行世,自无所谓《外景》之名,故右军所写,只称《黄庭》。后人据《真诰》之言,遂滋疑义,盖未知此经原有先后之分,内外之别也。两篇文字未必出于一手,而精理贯通,体用相备,真知个中消息者当不复存歧视。故吕纯阳真人《题宿州天庆观诗》云:“肘传丹录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鹤观古坛槐影里,悄无人迹户常扃。”又陆放翁《道室杂兴诗》云:“身是秋风一断蓬,何曾住处限西东,棋秤窗下时闻雹,丹灶崖间夜吐虹。采药不辞千里去,钓鱼曾破万年功,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又《书怀诗》云:“早佩黄庭两卷经,不应灵府杂膻腥,凭君为卖金鸦嘴,归去秋山剧茯苓。”所谓两卷经者,非即《内景》与《外景》乎 ?东坡尝书《黄庭内景》,复仿其文体而为之,备极推崇。世儒狃于晋帖,漫谓《内景》非真,其识讵出苏、陆二公之上耶。
+ m% |$ ?$ ?: F) f7 x6 j- w4 d" Z9 @: S3 t
  又,从来著丹经者多言男子之事,女丹诀自有别传,而《黄庭经》则历代女真以之得道者,颇不乏人,是尤属丹家之要旨,为玄门之总持矣。第是经文义曼衍,多立名词,设譬语,虽无奥赜隐密之谈,然学者读之,罕能知味。余承同志之勖,就两篇文蕴,沈潜探索,择其精要,分类诠释,务使辞皆能解,理尽可通,庶几玄圃丹台资为先路云尔。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第一章 黄 庭

, Y! I& p' F' u/ {$ ~/ K. q; t
  欲读《黄庭经》必先知 “黄庭”二字作何解说,“黄”乃土色,土位中央,“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中空之义。吾人一生,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立止,而鼻窍开矣。修持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
$ R" I# Q. k: e8 q/ z' U  `' G6 K+ {5 h& e( p4 M4 f  D. K
  引证《黄庭经》本文:
* H# y5 G0 X& Q8 {4 l4 q6 ?$ o
4 b: V2 o; h5 _9 P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内景经》第二章) % M$ a; S) \$ a2 ]# l& F, U
% f0 F2 g! U! @: R
  “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外景经》) # `! B( P: U& O  }

9 W5 y9 R5 v# y  “黄庭真[中]人衣朱衣,关门牡龠阖两扉,幽阙使[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外景经》)
( J" L  A0 ^4 P! W% a4 l- F8 P$ K
0 A6 f( T* `3 Q9 }7 |5 W% A  [  魂灵即心神。关元在脐下三寸,左阳右阴,言其理耳,若必求藏府经络部位以实之,恐近于穿凿。密户在身后腰部。生门即脐。涵虚子云: “合上下前后左右,暗藏一个中字,此中乃虚无窍也。外日月一往一来,内日月一颠一倒,绵绵呼吸,均在此虚无窍中。”今按呼为出,吸为入,出为辟,入为阖,辟为阳,阖为阴,阳为日,阴为月,故曰“出日入月呼吸存”。黄庭之下即是关元,关元之上即是黄庭,故曰:“上有黄庭下关元”。《内景经》云“上有魂灵下关元”,则谓黄庭之上有心神,黄庭之下有关元耳,辞虽异而义同。幽阙即生门,生门即脐,针灸家名为神阙,又名气舍。命门即密户,在背脊骨第十四椎下,即第二腰椎骨之部,修炼家以心神注守黄庭,名曰黄庭真人。心色本赤,故曰衣朱衣。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如牝牡之相衔,故曰牡龠。阖两扉者,喻阴阳相纽。高巍巍者,即《参同契》所云“先天地生,巍巍尊高”之意。丹田者,乃结丹之所,如播种子于田中,自然生苗结实,成熟可期,故名曰田。精气微之微字,最宜领会,如易教之洁净精微,老氏之微妙玄通,方尽其用。盖丹道虽不外乎积精累气而成,然徒知执著精气之粗迹,将何以臻神化哉。
5 p2 u' c. ^. ^( v  K. F% t) @: L
3 B; N$ P1 }9 r+ {  附注:后世丹书所言黄庭之部位,与本经微有不同,然大体无妨,可不具论。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第二章 泥 丸

/ k6 G! `% ?* l. y' N& s7 K8 f
  泥丸即上丹田,在头顶中,针灸家名百会穴,乃脑也,为修持最重要之关键。当行功时,运周天火候,必后升前降,升到泥丸终,降自泥丸始,所谓还精补脑也。
  }4 u, m* d2 L1 f# ]$ z8 O% Z, h+ T/ \, t% S2 {! B1 c
  夫脑髓之体极精,脑髓之用至灵,其成也,乃间接由元气化生。其亏也,非物质直接所能补足。人当中年以后,每患脑力薄弱,常欲求助于助于药,然药无补脑之效。惟有修持功夫借阴阳升降之机,化生灵质,日积月累,方可使脑髓渐充,回复原状,或更觉超胜,于是性有所寄而命有所归。 0 r* Q$ |! h. g# o& T6 s$ N

; L4 X# \3 u! Z3 r1 }; M' Z  [& r  引证《黄庭经》本文:
5 ~- m. [5 x) U8 T; l
" c2 {9 l2 q+ |7 a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 “一部[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园一寸处此中。” “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居脑中。”(《内景经》第七章)
1 D; U2 W0 T1 V  Q+ E: ^: |: ^  b1 x! [+ O0 U% \1 m) f& {8 y/ g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 (《内景经》第二十一章) 2 k. B8 |- `$ o' [

1 e% R* r2 t6 G  “保我泥丸三奇灵,怡淡闭观内自明。” (《内景经》第二十一章) 5 ~4 S7 G8 h1 I3 D+ r

9 e2 Y% i, p) w7 k( J6 K/ ?  “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 (《内景经》第十九章)
7 d& j& @  P) O4 }- E, p5 n# E4 S; k9 t! r# u
  道法以简要为贵。口诀虽多,重在存真。存即存想,真即真人,言存想吾身真人之所在也。真人即神。虽周身百节皆有神,惟泥丸之神为诸神之宗。泥丸一部,有四方四隅。并中央,共九位,皆神之所寄,而当中央方园一寸处乃百神总会。修炼家不必他求,但存思一部之神已可享无穷之寿。因此一部之神非散居别处,而居脑中。脑为人身之宰,得其之宰,则易为功也。琼室即脑室。八素即四方四隅之神。泥丸夫人即脑室中央之神。名为夫人者,谓脑属阴性,宜静不宜动。静则安,动则伤,本于老子守雌之义也。三奇即三元。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恬淡谓节嗜欲,少谋虑。闭视为闭目返观。此言保养脑中精、气、神之法,惟在返观内照也。谁家子乃内丹之喻名。内丹既结于下田,是不可不迁。迁将何去 ?即上入泥丸。盖返观内照,乃静以养性之功,丹成上迁,乃动以凝命之术,作用虽异,道理则同。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第三章 魂 魄


$ D( `8 o! y; l& K. P( A0 J8 P+ `  古来言魂魄者,理论至赜,不可毕陈,挈其大纲,约有十说:
/ j( B, x* X* |1 Q0 t! @2 d: S; e2 ]/ q
  一、以阴阳论魂魄者。《礼祀》陈氏注曰: “魂者阳之灵而气之英,魄者阴之灵而体之精。《淮南子》高诱注曰:“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神。” # V' _! |" l0 A2 o3 ]* I  g& q

. d& L5 M. G% c2 @& N  二、以五行论魂魄者。《朱子全书》曰: “魂属木,魄属金,所以说三魂七魄是金木之数也。” 4 b0 s+ a6 d) O/ O1 s9 V
9 X% t- w- @: c9 N7 f; D
  三、以五藏论魂魄者。《内经》云: “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肺藏魄。”“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此言魂与神为一家,魄与精的一家,正合丹道东三南二,木火为侣,西四北一,金水同宫之说。
( c! q$ v7 y5 V4 h( q! K! s, x7 F( X: A* Z' \* @; k
  四、以鬼神论魂魄者。《礼 .祭义》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气即魂意。魂与气古人常合为一谈,如“延陵季子骨肉归于土,魂气无不之”之语,可见。 , j" V, `: ^4 p& f: T

9 ^" c5 `; W4 q7 y  五、以动静论魂魄者。《性理大金》引宋儒说,云: “动者魂也,静者魄也。”动静两字括尽魂魄。凡能运用作为皆魂使之尔,魄则不能也。
; ?1 h( n9 a0 S. B* h
9 l' D6 |5 ?, @# l  六、以升降论魂魄者。《朱子全书》曰: “人将死时热气上出,所谓魂升也,下体渐冷,所谓魄降也。”
8 J9 Q! i/ f  ]3 n) k4 B7 M$ R% t7 ]. f4 [! L0 N6 S
  七、以志气论魂魄者。《朱子全书》引苏氏《易解》曰: “众人气胜志而为魄,志胜气而为魂。” # F0 c6 i6 S9 G- K0 o5 t! ~0 j

3 }3 X$ B/ x5 b( w  八、以思量与记忆论魂魄者。宋儒黄勉斋曰: “人只有个魂与魄,人记事自然记得底是魄,如会恁地搜索思量底便是魂。魂主经营,魄主受纳。” ( y  k3 C6 l/ m% H

* C" @# @! l) \4 _9 M" l- w0 g  九、以知觉与形体论魂魄者。《礼 .祭义》陈氏注曰:“人之知觉属魂,形体属魄,如口鼻呼吸是气,那灵处便属魂,视听是体,那聪明处便属魄。” 1 M% E. R/ y6 x# t# i7 l. R

3 D6 G, h3 O: ~* O/ V4 M8 X' k  十、以生成之先后论魂魄者。《春秋左氏传》云:“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后儒为之解曰:始化是胎中略成形时,人初间才受得气,便结成个胚胎模样是魄,既成魄,便渐渐为动,属阳曰魂。 2 N0 g2 d& ?$ F; K1 ]$ E6 b

) Q! E& s( A9 _3 @. K8 v4 t9 A# O  以上诸说,各有不同,合而观之,或可于中取得一较为明确之印象,至其相互之关系则犹有说焉。《内经》曰:“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薛生白注曰:“气形盛则魂魄盛,气形衰则魂魄衰。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柢。魄阴主藏受,故魄能记忆在内。魂阳主运用,故魂能动作发挥。二物本不相离,精聚则魄聚,气聚则魂聚,是为人物之体,至于精竭魄降,则气散魂游,而无所知矣。”又,朱子曰:“无魂则魄不能以自存,今人多思虑役役,魂多与魄相离,老氏便只要守得相合。老子云,载营魄,是以魂守魄。盖魂热而魄冷,魂动而魄静,能以魂守魄,则魂以所守而益静,魄以魂而有生意。魂之热而生凉,魄之冷而生煖,惟二者不相离,故其阳不燥,其阴不滞,而得其和矣。不然则魂愈动而魄愈静,魂愈热而魄愈冷,二者相离,则不得其和而死矣。水,一也。火,二也。以魂守魄,以二守一,则水火因济而不相离,所以永年也。”朱说颇合于丹家魂魄相拘之旨。
5 A' T! M' ~8 |( l  T1 e/ v& Y4 T6 C8 c3 K* g
  引证《黄庭经》本文:
9 t, W0 a$ S& s" j' ?6 @  x: m2 k& d  U; v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得还婴,三魂勿勿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清,故能不死入黄宁。”(《内景经》第三十章)
' N0 [3 p7 [/ r' q8 |, A7 J1 D7 v  I! i) [2 h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最罕见[叵卒见],须得至真乃顾盼,至忌死气诸秽贱。”(《内景经》第二十七章)
4 l0 ?% Q5 [% m" ?* G
+ j# T, [" ^3 V. A, n2 i* o  “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外景经》) % ?% E  p3 `' }+ h
) i+ m6 D. k1 ]- X: W- z# d6 i
  “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内景经》第十一章)
" Z' U, O) Z7 ?  s$ y& s# N; ?' e! A, w7 Z4 A
  “和制魂魄津液平。”(《内景经》第十一章)
  m9 ?' ?+ @/ F; w5 o
+ J7 N# X  \0 @2 t  “高拱无为魂魄安。”(《内景经》第二十三章) 5 M5 P: @/ w2 S1 ]* o' Y
; R0 ~# X9 m( H
  人赖百谷以养身,调五味以悦口,而大患即由此而生。荤腥臭气足以秽乱吾人之神明,致使胎中所受之先天元气雕零殆尽,如何能得返老还童之效?魂飘魄丧,后悔何追。若能渐绝谷食,专心食气,保养太和,则可长生。然修持之道至为玄妙,阴阳不可偏胜,魂魄必宜合炼。魂魄合炼者,即是由后天之阴阳复归于先天之一气。但此气最不易得,有真有伪。真者纯是清灵生气。伪者中含秽质死气,乃大忌也。道家所以贵乎魂魄相拘者,因魂之性每恋魄,魄之性每恋魂,不忍分离。不幸以人事之逼迫,使魂不能不升,魄不能不降,魂魄分离则人死矣。返还之道亦是顺其魂魄自然相恋之性而已,夫人当生命垂绝之时,苟一念至诚,存想吾人身中元神,尚可多延残喘,况知魂魄相拘之道者,岂有倾危之患乎。夫摄魂还魄,虽有作用,惟贵在和平,而不可偏激。偏则不和,激则不平。苟魂魄能和,则气可化津,津亦化气,周身津气润泽流通,自无不平之患矣。修炼之术先有为而后无为,和平之极,归于静定,魂魄自然安宁。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10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