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堂首页 | 万年历 | 免费电影 | 合作赞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欢迎您光临 五味堂 (www.wwt.com.cn)!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 五味堂 宗旨:【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五味堂网站是提供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经方秘方验方、中药草药知识、医疗保健气功、武术气功、传统拳械、易学边缘知识等,供网友、会员继承、应用、研究、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站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现已开放注册,欢迎有志于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同仁莅临指导交流,共同研讨、提高。也欢迎所有信任和支持传统中医药、民间中草药、武术气功的朋友经常来 五味堂 了解、学习、交流。祝大家健康快乐 ^_^
发新话题
打印

从“藿香正气”瞎掰点中医的那些事

从“藿香正气”瞎掰点中医的那些事

        中医怎么啦?张功耀、王澄、方舟子,还有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群起而攻,一时间 "废除中医"的声音不绝于耳。虽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时出面斥之为“闹剧”,但对中医的非议并未停止。
* o& o/ ~' C5 L# x2 A: q1 `& Q- v8 J' V: P
        把桌上一本《当中医遇上西医》翻了又翻,深感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各执一词,水火不容。忽又想起今年7、8月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炎炎夏日,突感恶寒发热、咽干头痛、呕吐乏力,测得体温38.8,明显感冒症状。当晚自作主张,服藿香正气丸二次。后上床酣睡。至下半夜朦胧中自觉微汗淋淋。第二日清晨诸症悉去,感冒竟一汗而愈。感冒,常见病也;藿香正气,中医常见药也。就从这藿香正气说起,瞎掰点中医的那些事。
7 B# b4 h, H. [9 I! b
* O$ T! d* F$ }3 z" z/ W        一、当西医遇到感冒
# d# @# n, Z3 j# j3 y! {7 c& T* j# U$ l: A0 s9 Q; g& @5 U  X
        我有一个长辈亲戚,为某省级医院西医内科主任医师,省医大兼职教授。每与见面,兴趣所至,少不了要谈及医学,或请教,或争论。但到底胳膊拗不过大腿,每次都是在西医主任的“中医充其量是心理医生,中药顶多起到安慰作用”的结论中黯然败退。国庆期间回家探亲,循例上门拜访,不巧正赶上主任抱病在床,鼻塞、咳嗽、流涕,显然是感冒了。问寒问暖之际赫然发现床头摆放着藿香正气水、抗病毒口服液和甘草合剂等中药,竟无一种西药在列。我不禁哑然失笑:呵呵,原来西医主任感冒时是靠中药来安慰的。长辈同样笑笑,无语。
0 P+ T- B( V" a, l4 k  J; l/ X' g
        “感冒”究竟是西医术语还是中医词汇?手头没有辞源,上网查询未果。查汉语词典,感冒是指一种上呼吸道感染及其症状——典型西医说法。看英语词汇“Igotflu”、“Catchcold”却只有“流行”、“着凉”的意思,似又不能直译为“感冒”。碰巧的是,近期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中医典籍以作闲书闲阅。查知“藿香正气”出自宋代官修医书,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大方,原名藿香正气散,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心腹冷痛,反胃呕恶等,病归伤寒一类。又查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的名著《丹溪心法》,一段“初有感冒等轻症,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西北二方,极寒肃杀之地,故外感甚多;东南二方,温和之地,外伤极少,杂病亦有六经所见之证,故世俗混而难别。”的记述历历在目。不知这是否是“感冒”一词的来源,或许中医典籍还有更早的记载。由此至少可以得出结论:“感冒”被西医借用多年了,以至于多数国人都认为中医只有“伤风”之症而无“感冒”一说。推而想来,中风、痛风、风湿、破伤风、白癜风等这些西医如今常用的病名也该是中医的东西吧。
/ u; F8 j' i: X* \, H
- j/ M/ b: E1 X4 f# c  C$ p( f, B        二、当中医遇到感冒9 p$ l/ Y9 S7 Y4 h, e+ r2 H+ R

! Y; a2 A! H# y0 h! U) n( w        中医认为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所致,故俗称“伤风”。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体征。而按中药说明书所列,藿香正气丸的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八个字,言简意赅,但与感冒怎联系得上呢?$ Q1 ?* U. `! f/ `8 O* F
+ W" y0 t6 L9 e. y9 I
        解:冤家宜解——中医治病是分阶段讲方法的
1 w0 k# j4 o* x0 `" G
* e+ U" r" j9 @( P% C; r# z# ?; M: X
        人患感冒,冤家是谁?“盖百病皆生于六气,诸症莫逃乎四因。六气者,风湿热火燥寒也。四因者,气血痰食也。”(刘全德著《考证病源》)中医的致病因素可以简单概括为外感“六淫”。六淫,风寒暑湿火燥,自然界的六种气候状态,因属四时不正之气或正气太过,所以称为“淫”。“风者,百病之始也”(《内经?素问》),风居六淫之首,是最基本的致病因素。四季皆有风。因此,感冒首先表现为“伤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常见病。风性轻扬,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内经?素问》)。这里的“上”指浅表层次,相当于人体的表皮、肌肤、上呼吸道、头部。伤风感冒,初期的症状、损害都在表面。这个时候,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解”——从刀、从角、从牛,分离之意也。如同二人相争,矛盾尚未激化,未造成严重后果,最简单、有效、经济的解决办法莫过于将二人分开了。概括起来就是,初级阶段要求方法简便有效。
. }1 Y# K. v8 L" f- Q' `6 z: a3 [$ s) k" w; z; s+ k4 X
        现在社会上推出的很多做法、举措同于治病,对象不同罢了。就说当下法律界正在热议的“宽严相济”,按文件要求,对老、幼、病、残、孕、初犯、从犯、过失、受骗、认罪、悔罪,因亲友、邻里、同学同事之间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不再一概法办,要本着"冤家宜解不宜结"的精神从宽处理。可见,以人为本,从效果出发,治罪与治病对方法的要求是一致的。可谓大道之理相通啊。
& o' A8 U2 ^4 f- s$ o$ }" E( Q; a, R# p4 p$ B* z
% P9 ]& X& X) W( |" R1 }
        化: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中医治病是注重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2 ?8 Y# t, U; C0 g, D% m

$ z, Q6 h3 \$ o1 p/ p        “化,变也”(《说文》)。“风者,善行而数变”(《内经?素问》)。中医认为风作用迅速并且多变。四季皆有风,四季又各有不同的时令气候,如春多风,夏多热,长夏多湿,秋多燥,冬多寒。风常夹杂着这些时令之气一同侵犯人体而发病。如秋冬多见风寒,春夏多见风热,雨季多夹湿,旱季多兼燥。此外中国地域辽阔,环境和气候的差异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有很大影响。于是中医将感冒分为春瘟、风寒、风热、暑湿、湿热、秋燥等不同类型辨证施治,以风寒、风热两类为常见。中医非常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医之所以有感冒之说法却无感冒之病名,原因在于感冒太笼统,不符合中医分时而治、辨证而治的原则。
4 S3 e& r6 I+ {" r
% m/ J% e& y9 m0 Z- ~( e: N        具体说到藿香正气丸,药品说明: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腕腹胀痛,呕吐泄泻,被历代医家喻为“暑湿圣药”,现在多被用来治疗所谓肠胃型感冒。有人或有疑问:炎炎酷暑,伤于湿气尚可理解,何来风寒?其实,夏季炎热人性贪凉,恰恰易犯寒湿。本来敞开之孔窍,贪食冷饮喜遇寒凉,收缩太过,至寒袭于表而湿滞于里而发病。所谓“暑湿”感冒,正是外寒与内湿的有机结合。如果是单纯寒、热或是湿,即便发生在夏季,仍是不能用藿香正气的。不问青红皂白,见夏季感冒或肠胃型感冒就一概用藿香正气,一定是庸医。所以说,中医决不是简单的经验医学,中医精髓之理、法、方、药,其神奇之处不在方药,而在于理法。一言而蔽之,在于一个“化”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变化也。; H" a+ X( J  n/ t- h  b. r
5 n8 I. m- ?+ d
        当下,与“化”字有联系的多是时尚和热门的东东。大的方面如:经济全球化、农村城市化、法制现代化、技术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具体到一个单位也有:办公自动化、队伍专业化、办事人性化、人员要职业化、上下级要一体化,总之是一切都可以数字化,甚至泡妞生孩子养个宠物都可以上网虚拟化,真可谓变化多端。但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金玉其外徒有虚名,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a8 U) e1 K1 D5 s
) m1 G* f  S. I* O& ]  C. `
        理:理直气壮——中医治病讲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
8 T- [7 E; Y7 j+ s/ M. m, `% z
  i. t) u* _- v$ H" v9 r" s) m2 W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原意为玉石本身的纹路、层次,引申为条理、次序、道理、规律。外感风寒要解其表,表解则风寒自去;内伤湿滞则理其气,气机通畅,则湿滞得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内经?素问》)中医的治病理法从不轻易喊打喊杀,也绝少攻坚破釜。中医讲求理直气壮,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力求事半而功倍,如同说话办事理由充分,因而气势夺人。& F5 h% {1 k5 f7 M& B& @
1 L% y  h# [  f( L5 n9 a9 s
        看如今,反其道而行之者太多。四季之中,有气候失常,厄而尼诺现象频发;饮食方面,数九寒冬能大脍朵颐,品尝消暑西瓜;妇人腹为本,应喜暖忌寒,现如今却风行露脐装;小儿雏阳之体,天性嗜睡,现在偏偏要天未亮就起床上学;自古儿女赡养老人,现在不少成年人却依靠父母养活,成了“袋鼠一族”。客观上,从天到地,从社会到个人,从大人到小孩,“毛病”是越来越多了。看来,合乎规律的正常与不合规律的反常的界限模糊起来,甚至“正常”、“反常”相互易位了。这到底是福还是祸,是发展还是自掘坟墓?细究原因,恐怕是在规律之外,又多了一些“潜规则”吧。4 K) _3 w' X! l( C) s( D$ J
; |% U6 Y. n9 z7 c/ I
        和:相得则和(《内经?素问》)——中医治病讲求同存异相互依存统筹兼顾
( u! J- b6 l2 E
, T: a, u7 y. c1 a' P5 A' [
        中医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可以概括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湿者燥之,燥者润之,有火清之,得风驱之,在表解之,在里和之。总之,中医治病讲求“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内经?素问》)中医没有细菌、病毒的病因观念,只有矛盾的观念,讲五脏六腑相生相克、对立统一,注重求同存异,强调相互依存、统筹兼顾,以和为贵。+ e# o  M4 ~5 T+ h% r3 r5 C
# e. m/ G) }" S% v1 @
        用中医把脉当今社会,结论:病了,且病得不轻。中国以9%以上的速度连续增长28年,重经济轻社会,重收入轻分配,重增长轻平衡,重开发轻环保,重城市轻农村,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集中体现在贫富分化、城乡二元、劳资对立、干群关系四方面,再不对症下药恐怕会引发社会动荡甚至政治危机。这药方也开出来了,两字:和谐。我的理解,在发展改革的关键阶段,国家必须动用各种手段,搞社会建设,构建和谐。和谐二字,表面看来从“口”、从“言”,实际上并不简单。和谐的实质仍然是讲求同存异、相互依存,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 l* s) u) h. k2 M, m2 C& k2 U. s, s- ]  b& ^4 f) }4 P/ z2 q
        三、中医的“人本观”与科学发展观
& M! |8 J2 @: Y, ~3 I( i2 _/ d" H1 x+ i4 p0 s
        现在有人批评:中国人没有信仰。不是说中国人信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吗?这神明是谁?在哪呢?上古时代,盘古能开,女娲能补,精卫能填,后羿能射,夸父能追,嫦娥能奔月,大禹能治水,共工能兴风作浪,神农再不济尝百草中毒也能缓过来,照说个个都是神通广大,但现在都只落下个纸上传说而已。佛教千年香火倒是没断,现在更火更盛了,但也只剩下了“吓唬”和“勾引”,不是求官求财求子心切,不是坏事做绝怕下地狱,有多少是真心跪拜在泥塑面前。至于土生土长的道教,三清四帝远比不上孙猴子在普罗大众心目中的地位。还剩下个孔夫子,百年来历经磨难,现在仍只能说前途未卜。一句话,从历史看,中国人打根上就没有信仰,从来也没有什么信仰。/ r% ^, m& r2 s% `& Y* e

9 ~6 Z/ Y, ?) \2 o0 U$ R3 I        但是,从中医看,中国人是有“信仰”的。看看《内经》上记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通过这三句话,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饮食之男女称为阴阳,阴阳就是神明之所在,神明具体在哪?人心主神明啊!中医理论教导我们:原来神明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是有根据的,原来中国人从来不信鬼神只信自己——是有传统的。
. s) x' |' S0 c5 d$ s4 P5 _( a# W6 _/ G
        有人批评:中医是伪科学。这个批评是对的。中医的确不是科学,但确是哲学、神学、是玄学、是社会学、是心理学、是人学……。中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2 v" k- x* e) D6 y7 ]: S% V

! y5 Y7 P! R. |1 m" o        在这里背诵一下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定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赫然发现这几条咋就跟中医那些事那么象呐?- e. }0 O2 W" A: C: @! Q
# p' p) f/ W. Z7 g" N; W1 z
        再说回“藿香正气”。翻遍中药名称索引,就这一种中药名字中含有“正气”二字,“正气”从何而来。百般思索,或许药名就是一个偶然。又想起《内经》里的一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病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就是让人自身存有更多正气,以自觉抵御疾病,谋求自身健康。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或许也是如此吧。8 Q- `* W7 F7 A+ V7 k

4 A, B- ~- Z1 E0 q* h3 L' N        断章取义,纯属瞎掰。呵呵,莫当真。

TOP

“瞎掰”也能入木三分,方、何诸君可不汗颜?. F# J% X- ^# z+ ~# t
) F% k6 Y1 ]0 B6 Z) r% W& E6 W: ~
楼主好贴,为中医扶正,还得驱邪效果才好啊!加精!
尝出五味淡,品得菜根香。
阴阳五行数,乾坤一壶天。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

TOP

这篇与上篇学习心得都是参加单位读书月活动的习作,贻笑大方。
7 N2 D6 a1 N% g1 w3 V4 a- {9 \2 r3 J门外之人,请多指教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