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内近代中药鉴定学发展概况 H9 h' M- d1 s0 K- V' I
1949年以前的发展概况
: t/ e' \) Z2 L7 h. Z' H9 f$ A( y / M- R9 L6 h5 O$ Z" d7 H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国外医药学大量传入我国,祖国医药学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这期间著名的著作和成绩甚少。但中药鉴定工作在国外科技和学术思想的影响下有一定的进展和新的著作。①曹炳章著《增订伪药条辨》(1927年),对110种中药的产地、形态、气味、主治等方面作了真伪对比。②丁福保著《中药浅说》(1933年),从化学实验角度分析和解释中药,引进了化学鉴定方法。③1934年赵黄、徐伯等编著了我国第一本《生药学》上编。④叶三多广集西欧及日本书籍的有关资料,于1937年写出了《生药学》下编。“生药”是指取自生物体(植物或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或采用其渗出物与分泌物,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后可供药用的物质。“生药学”则是研究生药的来源、生产、鉴别、成分和功效的科学。上下两编《生药学》的内容,大多着重于介绍外国书中收载的或是供西医应用的生药。对我国常用中药则收载较少。但是它引进了现代鉴定药材的理论和方法,这对后来应用“生药学”的现代鉴定知识和技术,整理研究中药,起到了先导作用。 L- F0 J$ a! c) B: k9 t# i
7 S: [* D6 n6 e( Y
* h/ B7 q' x( r4 W9 E$ a M 建国以后的成绩
4 e( _1 w4 M6 G' q7 A $ L8 }" z& S% ~ M: r
近40多年来,党和政府对中医中药事业十分重视,在中药的管理、生产、医疗、教育、科研以及对外交流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仅就中药鉴定学科范畴的发展作回顾:5 }! ]. j7 Q. ^1 G8 e
① 中药鉴定学的产生
) m: {8 _3 C- P# |4 F/ F8 K8 E
$ M0 H3 u- L3 a" V+ h5 g& d M 中药鉴定学的产生是在全国成立了五所中医学院后,有的院校1959年设立了中药系,1964年就开出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材鉴定学(后改为中药鉴定学)。1977年正式出版全国协编教材,在全国20多所中医学院使用,1980年、1986年又两次编写。 & Z& ^, h% }: J5 ]) @. ^! k
$ D+ U ?" i4 j* z3 G- r ② 中药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2 Q) @) |- z' H' I5 b+ ~' b
: d" a, @) Q9 `: f5 W
国家在“七·五”、“ 八·五”期间组织专家已对200余种(类)常用中药进行了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每种中药包括文献查考、药源调查、分类学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商品鉴定、化学成分、理化分析、采收加工、药理实验、结论和建议等十项。
4 `9 W9 s; T/ ~( ~: B) F) Q4 {/ ]
- u8 r2 [/ i, W2 c# n- C$ G ③ 本草考证 U* B- H- T+ ~; c2 R& ]
3 }, Q4 t& N2 x1 p% Z% V 本草学就是古代中国的传统药物学,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持得最为完整的药学体系之一。它是内容丰富有待发掘的宝贵药学资源。现今已有专门从事本草史研究的专家先后对200多个中药品种进行了全面考证并出版了《历代中药文献精华》、《本草学》等专著,辑复了《唐·新修本草》等,出版了《本草纲目》校点本、《滇南本草》校订本等著名本草。 & E; s% X% ~( ?8 f
2 C' o4 o4 {/ A4 e+ K _$ W# ]8 v! Z* ]% t. [) o! R
④ 基源鉴定) }: H# ~5 {0 R/ f4 S
& k$ Y3 B4 u$ f" \8 { 基源鉴定通过多次药源普查和品种整理研究,特别是“七·五”、“八·五”攻关品种的完成,对一些常用中药基本上搞清了品种和多基源中全国使用的主流情况,如防风、秦皮、钩藤、大黄、丹参、木通、贝母、黄芪、厚朴、辛夷、诃子、党参等。这说明目前已做了大量中药的品种鉴定和质量研究工作,有的还相当系统和深入。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药志》 50年代末共出了4册,现在正在再版已出了5册:《全国中草药汇编》上、下册,《中药大辞典》上、下册,《新华本草纲要》,目前正在组织编写的《中华本草》已确定收载中药8000种。40多年来国家先后出版了六部药典,其中后五部已将中药材、中成药单编为各版的一部,同时还出版了卫生部药品标准、各省、自治区也出版了地方习用中药标准。药品标准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使药用的基源更明确、法定有效。其他论述中药品种方面的著作也不少,如《中国药用动物志》、《中药材品种论述》等。
/ a; Z3 D/ x: f7 z' A0 w& K* H r
; S7 {5 j; Y* S Z ⑤ 性状鉴定) V8 y8 V# ?% Z- R
) l. K2 N" A Z# ] 性状鉴定,是识别中药的传统方法,过去全靠人的感观来掌握,由于现代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它更准确而有利学习和推广。如 1990年再版的《中药材手册》做了重大修改,加上学名,增加成分和伪劣品的记载,更适用于当今中药鉴定工作的发展。性状特征在大量药学著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如《药材资料汇编》、《药材学》、《中草药学》、《生药学》、《中药鉴别手册》《中药材真伪鉴别》、《中药材鉴别彩照集》、《动物药材鉴别》等,性状鉴别是广大中药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性状鉴定主要是用于定性,即解决真伪的主要手段,有的还能初步反映质量好坏,如木瓜、乌梅要求越酸质量越好,这与它的有机酸含量高有关。大量科学实验研究证明,中药材性状特征的好坏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这是值得重视的。目前决定中药商品的等级还主要取决于药材性状优劣程度。
% K `& g8 \; X9 U( a3 {% o- O, S% ?3 C* `. e7 @6 F
⑥ 显微鉴定/ H8 P# I3 h, _! B
7 T1 l" @! M& Y; i1 r) ^ 显微鉴定作为鉴别中药、中成药的手段之一,发展也是很快的。特别是在药材及类似品、混淆品、外形相似或一些同属的近缘植物的区别上离不了它。除有关的著作外还出版了专著多本,如《中药粉末显微鉴定资料》、《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手册》、《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叶类药材显微鉴定》、《常用中药材组织粉末图解》等。对贵重药材的鉴别如麝香、牛黄、羚羊角,显微鉴别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珍珠经磨片显微鉴定研究发现珍珠结构环及珍珠虹光环,伪品则具平行排列的结构,或具有棱柱结构,为珍珠的鉴定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动物药材的显微磨片、切片鉴别走出了一条新路。在多基源和类似品的鉴定中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当前中药的显微鉴定不仅用在单味药,也大量使用在中药复方方面。近十多年来应用扫描电镜来鉴定中药的报道不少。近年来应用电子计算机检索中药显微特征来鉴别中药也取得一定进展。
6 O* M8 E8 V. t+ }% J, ?0 R
# y$ b! X3 c# V. `5 F" ?2 l ⑦ 理化鉴定 . M/ M, P3 s2 ^
- r% i: n# q, Q: t
近20多年前中药材的理化鉴定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中药成分研究工作不断发展,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新的理化方法不断扩大和引用,使中药的理化分析工作发展很快。有的过去只用在分析化学结构上的仪器,发展到对中药及浸出物的分析,使许多手段成为当前中药鉴定工作的热点。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气相色谱、气质联仪、薄层色谱和薄层光密度法、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蛋白电泳、微量元素分析、扫描电镜等。在这个期间出版了不少专著,如《中草药成分化学》《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天然药物化学》、《中成药分析》、《中药制剂分析》等。
; p* A0 c' J6 ?5 T( O) C8 f4 ?; E1 X
4 l+ l0 ]# i1 J' V* B&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