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堂中医气功普教网  
欢迎您光临 五味堂 (www.wwt.com.cn)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五味堂 宗旨:【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五味堂网站是提供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经方秘方验方、中药草药知识、医疗保健气功、武术气功、传统拳械、易学边缘知识等,供网友、会员继承、应用、研究、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站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现已开放注册,欢迎有志于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同仁莅临指导交流,共同研讨、提高。也欢迎所有信任和支持传统中医药、民间中草药、武术气功的朋友经常来 五味堂 了解、学习、交流。祝大家健康快乐 ^_^
..
..
..
点击交谈..
..
..

论坛帖子内容              Thread Content
张仲景
作者 五味堂主   查看 7883   发表时间 2006/8/14 22:19  【论坛浏览】
.
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点击查看大图

医圣张仲景




  拜师:张仲景生活的年代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疫疠流行,民不聊生。他看到史书中记载扁鹊治病一望便知病在何处(见齐恒公的事迹)十分感慨,想到:前人能做到,我们为何不能?当今居世之士,只知竞逐权势,追求名利,不问人民疾苦,不留心医药,精究方术,以解除人民的疾苦呢?因此,他便决心研究医学,以救死扶伤,解除人民病痛为职志。张仲景少年聪敏、稳重、善思、好学。他拜同郡张伯祖为师,立志终身致力于发展祖国医学事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襄阳府志》)

  著书:建安年间瘟疫大流行,人民死亡惨重,甚至举族灭绝。正象曹操之子曹植在《曹集诠评·说疫气》中所说:“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人死之多,使一些城镇成了空都。张仲景宗族二百多人,建安纪年以来,未到十年,死于大疫者竟达三分之二,伤寒占百分之七十。面对这种惨痛的景象,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总结继承了汉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收集民间许多验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书中把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引起生理及病理的变化,以及病势进退缓急等变化,归经为六个证侯类型。其中三阳经证多为热证、实证,三阴经证多为寒证、虚证。张仲景根据六经辨证的理论,采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法进行临床治疗。


  坐堂:张仲景主张医学要不断进步,医生对患者要热情负责。相传,他做长沙太守时也不忘为百姓解除疾苦。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入民宅,也不能随便接近百姓。但他认为只有接触百姓,才能给他们治病,也才能提高医术。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择定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而专为百姓治病。他堂堂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仔细地给百姓治病。时间久了,形成了惯例。每逢初一和十五这两天,他的衙门前就聚集了许多来自各方的病人等候看病。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店)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名医治学录》)

  贡献:《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链接),读了《伤寒论》后喜曰:“此真活人也”。南北朝时陶弘景(链接)说:“惟仲景一方,最为众方之祖”。唐代医家孙思邈(链接)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可见张仲景医方的宝贵。《伤寒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也是医家必读。
.

张仲景成才之路



注:

1、本文以年为顺序,阅读此文时,请注意对比。

2、本文意在让大家了解张仲景的大慨生平事迹,非历史定论。

3、任何人都可以对本文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或演义。

张仲景生平简历

张仲景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凭一部《伤寒杂病论》顽强地穿透历史的隧道,传播、扬名、济世、救人,而且是"道经千载更光辉",被尊为一代医圣。

河南南阳是张仲景故里。

生活年代:东汉(公元25-220)末年

张仲景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公元219年。终年约70岁。比曹操大5岁。

(对比:曹操生于公元155年。病故于公元220年2月,终年66岁。)

(对比:关羽生于公元160年。被杀于公元219年11月,终年59岁。)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灾疫肆虐的年代。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吞噬,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建安(公元196)七子之一王粲在《七哀诗》中描述了当时惨痛的一幕:“出门无所见,白骨蔽于野。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植则在《说疫气》中写道:“家家有僵尸之痛,户户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张仲景的家族是有二百多人的大家族,他家不仅经济比一般家庭富裕,而且是有机会“博览群书”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他自幼为人善良,事亲至敬,十几岁就闻名乡里。

他自幼聪颖好学,善于观察,精于思考,而且胸怀大志,心忧天下。

他的家族虽然有二百多人,但不到十年间竟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疫病,因此他立志学习医术。他最敬佩的是前代名医扁鹊,仓公。

但他父母望子成龙,希望他跻身仕途,光宗耀祖。

相交何颙:

何颙,是张仲景南阳老乡,年长张仲景约十岁。比曹操大约十五岁。年少时就到当时的首都洛阳读书。是个善于相面的奇才怪杰,与洛阳上层名流多有来往,在洛阳颇有名气。

何颙第一次见到曹操时就预言: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张仲景第一次拜会何颙:

张仲景的父母一直希望他能求去功名,获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在张仲景十二岁时便带张仲景去找老乡何颙看相,希望何颙的品评能激励张仲景好好学习,将来走上仕途。

没想到经何颙一看,倒看出一个名垂千古的“医圣”来。

何颙评价张仲景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经何颙这一品评,坚定了张仲景学医的决心,也打消了他父母望子当官的念头,转而大力支持张仲景学医。

张仲景师父张伯祖:

张伯祖是张仲景同族叔叔。

张伯祖本来在洛阳行医,因看不惯官场腐败,后来隐居南阳少室山,热心为当地百姓医治疾病。

“张伯祖,南阳人,性志沈简,笃好方术,诊处精审,疗皆十全,为当时所重。”

张仲景十分敬佩张伯祖的为人与医术,便上山拜师。张仲景上山后,吃苦耐劳,虚心好学,深受张伯祖的喜欢。

在张伯祖的要求下,张仲景用两年时间读完了《难经》、《黄帝内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汤液经法》、《神农本草》、《五十二病方》、《治百病方》等几十本医学名著。

因张仲景聪慧过人,勤于钻研,又是张伯祖同族。因此,张伯祖一点不保守,悉心教导,耐心传授,有问必答。

张仲景的医术日见长进。


很快,张仲景在南阳一带崭露头角,小有名气。

“张仲景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仲景“学医术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工于治疗,尤精经方,遂大有时誉……。”

不久,张仲景拜别恩师,开始四处闯荡。结交当时名士,并采集各地治病药方。

序号 评论者 共有评论 1   【论坛浏览】  【发表评论】 评论时间
1 紫色风灵 好羡慕以前学医的人,有师带 2008/3/15 20:49
 共有评论数 1  每页显示 10
页码 1/1  |<  <<   1   >>  >| 
蜀ICP备19025207号-1 Powered by 五味堂 版权所有 © 2000 - 2020
Powered by DiY-Page 5.3.0 © 200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