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堂中医气功普教网  
欢迎您光临 五味堂 (www.wwt.com.cn)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五味堂 宗旨:【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五味堂网站是提供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经方秘方验方、中药草药知识、医疗保健气功、武术气功、传统拳械、易学边缘知识等,供网友、会员继承、应用、研究、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站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现已开放注册,欢迎有志于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同仁莅临指导交流,共同研讨、提高。也欢迎所有信任和支持传统中医药、民间中草药、武术气功的朋友经常来 五味堂 了解、学习、交流。祝大家健康快乐 ^_^
..
..
..
点击交谈..
..
..

论坛帖子内容              Thread Content
中药
作者 五味堂主   查看 7674   发表时间 2007/7/9 22:03  【论坛浏览】

中药


中药是中医传统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类物质。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药。中药的发明与应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中药一词则出现较晚,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为了区分两种医药学才有了中药之称。

中药简史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广泛开展了中药的植物学、鉴定学、化学、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为确立药物来源、鉴别药材真伪、说明作用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全国普查药源的基础上,1961年编写出全国和地方的《中药志》。1977年《中药大辞典》的出版,使典籍记载中药数目多达5767种。同时,各种中药工具书,众多地方中草药专著及有关中药的报刊、杂志相继出现,各种中药科研、教学、生产机构纷纷建立。

中药的资源

  中国疆域辽阔、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形成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为多种药材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中国已开发的中药有8000多种,经营的常用品种有600多种。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居世界首位。中药除了满足国内需要,目前已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药的采集与加工

  中药的采收是中药材生产加工的重要环节,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强调适时采收。由于药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成分及含量也不尽相同,药物的疗效与毒副作用也各异。因此,适时采收,对保证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全草类药材多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花类药材则在含苞未放时采摘;果实种子类药材大多在成熟时采摘;根茎类药材以秋末或春初采收为佳;根皮类药材以春秋采剥为好;动物药则要根据动物生长活动季节捕捉采集;矿物类药材全年皆可采收,不拘时间。

  药材采收后,需经炮制方可使用。炮制方法主要包括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炒炙、煅、烘、焙、煨、蒸、煮、发酵、发芽、提净、干馏等。炮制后的药材可直接供药房调剂及药厂制剂使用。炮制后的药材,需根据其性质分别采取晒干、阴干、烘干、石灰干燥等方法使之干燥,以利保存。有的还需要采取低温、避光密封、对抗及化学药熏等保存方法,以防止霉变、挥发、潮解、融化、走油及虫蛀而失效。药材在使用前须经过鉴定,区别真伪优劣,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中药炮制要以保持药物气味功效为前提,有条件小批量炮制的单位要多参照古法炮制。

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重大作用,至今仍在人们的医疗保健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药理论及实践经验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药,毒副作用小,而且一味药物多种成分,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中药又多采取复方的形式应用,通过合理的配伍组方,既可适应复杂病情,又能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

  中药的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以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为依据的。中药的治疗功效是由其自身的药性所决定的。中药的药性主要有四气五味(寒热温凉及酸苦甘辛咸)、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为了安全有效地应用中药,必须掌握中药的配伍、禁忌、剂量、服法以及调剂等基本知识。配伍是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性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一种以上药物合在一起使用。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和症候禁忌。剂量指临床用药的分量,包括单味药及中成药成人一日量,也包括方剂中每味药物之间的比例用量。剂量的大小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配伍、患者年龄、体质、病情及季节变化等多种因素确定。

中药的发展

  今后中药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药材生产方面在继承中药材传统生产经验的同时加强良种选育,如同位素照射育种、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甘草、黄芩、柴胡等需要量大的野生药材及20多种进口药材的引种栽培,特别是防止种子退化的研究;加强新的资源调查及开发工作。

序号 评论者 共有评论 0   【论坛浏览】  【发表评论】 评论时间
当前无任何评论,或评论已被禁止显示
 共有评论数 0  每页显示 10
页码 1/0  |<  <<     >>  >| 
蜀ICP备19025207号-1 Powered by 五味堂 版权所有 © 2000 - 2020
Powered by DiY-Page 5.3.0 © 200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