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堂中医气功普教网  
欢迎您光临 五味堂 (www.wwt.com.cn)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五味堂 宗旨:【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五味堂网站是提供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经方秘方验方、中药草药知识、医疗保健气功、武术气功、传统拳械、易学边缘知识等,供网友、会员继承、应用、研究、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站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现已开放注册,欢迎有志于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同仁莅临指导交流,共同研讨、提高。也欢迎所有信任和支持传统中医药、民间中草药、武术气功的朋友经常来 五味堂 了解、学习、交流。祝大家健康快乐 ^_^
..
..
..
点击交谈..
..
..

论坛帖子内容              Thread Content
人能百忍自无忧
作者 五味堂主   查看 17291   发表时间 2008/9/18 08:22  【论坛浏览】

人能百忍自无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些人则慈眉善目,忍辱礼让,有一副谦恭待人的好气度。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也许有人会说,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谁不曾遇到过生气别扭、令人气愤发怒的事呢? 然而,生气发怒无论从人体养生还是修心养性上讲,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辩,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

  《论语·卫灵公》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小不忍害大义”;民间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养太和”的谚语。唐代张公艺写的《百忍歌》中说:“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大堂上也曾高悬着“制怒”的警言,这说明中国的古人们对发怒的危害性早有认识。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无法克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因此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话不投机动辄发火,这是一种没有涵养的表现。火气太大的人,应该像林则除那样,要有自知之明,加强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否则既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

中国古代的中医,对于“怒”有着精辟的论述。中医认为,怒皆由气而生,气和怒是两个孪生的兄弟。由怒忿不平,而怒火勃发。怒气会使“ 血气耗,肝火旺,怒伤肝”这些常识早巳被人们所熟知。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生气、盛怒而身亡者。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

历史上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的故事人人皆知。世人的许多怒气大都来自贪欲与私心,邻里之间的争吵,马路上的争吵无非为了一点小利,或受了一点小损害。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就小了,也就不会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大发雷霆。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让一般人感到生气的事。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发怒的心态转换为感激的心态,就能化怒气为祥和,到达高尚的精神境界。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智慧;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忍耐;

  感激生命中所有结缘的众生,因为他们的存在使你的人生丰富多彩。



转自:建材社区 sq.it68.net/ShowNews.asp


序号 评论者 共有评论 5   【论坛浏览】  【发表评论】 评论时间
1 balas 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08/9/19 20:24
2 杏林痴叟 无可奈何,自作解嘲曰:吾能忍也。百无一用,犹得遮羞布一块,上书两个大字:修养!

我以为不如易成一字,即忍字易为化字。忍有强忍之意,心有不甘也。故吾曾制一联:
当下安住净秽土;
应无所住空五蕴。

楼主之帖中"感激"等语,我决不敢苟同。因果自负,善恶分明。堂主本是高人,何以糊里糊涂地去感激为非作歹之人!!!
2008/10/3 20:50
3 五味堂主 转帖失察,随意无知,兄长批评得极是。. 2008/10/3 21:28
4 杏林痴叟

  引用:
原帖由 五味堂主 于 2008-10-3 21:28 发表


转帖失察,随意无知,兄长批评得极是。.

吾与堂主相交,知其人有纳百川之量,故敢直言荐语。

关于此类话题,古今中外皆有人发挥。如清朝时蒲松龄老人,文学巨匠,其《聊斋》中首篇《考城隍》就将善恶因果颠倒,其代表为答题之对联;"有心为善不为善,无心为恶不为恶",所以糊涂人死后作了一城鬼魂之宰,悲哉!!!

我信因果,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

因堂主食少事烦,且又因救灾等,前些时五味难调,堂上不免来客少也。而今秋风起,黄叶落,还望堂主常来洒扫院庭,家,毕竞还是自家的好啊!!!
2008/10/5 21:00
5 五味堂主

  引用:
原帖由 杏林痴叟 于 2008-10-5 21:00 发表



吾与堂主相交,知其人有纳百川之量,故敢直言荐语。

关于此类话题,古今中外皆有人发挥。如清朝时蒲松龄老人,文学巨匠,其《聊斋》中首篇《考城隍》就将善恶因果颠倒,其代表为答题之对联;"有心为善不为善,无 ...

兄长关爱,愚弟感激;谆谆教诲,必当谨记。时下金萧,万望兄长保重身体,祈祝大哥家人安好!
2008/10/5 22:06
 共有评论数 5  每页显示 10
页码 1/1  |<  <<   1   >>  >| 
蜀ICP备19025207号-1 Powered by 五味堂 版权所有 © 2000 - 2020
Powered by DiY-Page 5.3.0 © 200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