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堂中医气功普教网  
欢迎您光临 五味堂 (www.wwt.com.cn)济世之道,莫先于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五味堂 宗旨:【传承中医中药国粹,弘扬气功武术瑰宝——致力于全民健康!】五味堂网站是提供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经方秘方验方、中药草药知识、医疗保健气功、武术气功、传统拳械、易学边缘知识等,供网友、会员继承、应用、研究、发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网上交流平台……网站正在逐步建设完善,现已开放注册,欢迎有志于振兴中医、弘扬国粹的同仁莅临指导交流,共同研讨、提高。也欢迎所有信任和支持传统中医药、民间中草药、武术气功的朋友经常来 五味堂 了解、学习、交流。祝大家健康快乐 ^_^
..
..
..
点击交谈..
..
..

论坛帖子内容              Thread Content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下载(民间中医版·电子书)
作者 五味堂主   查看 51234   发表时间 2006/12/4 23:10  【论坛浏览】

伤寒论,为什么应该选择桂林古本?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为清代桂林左盛德藏书、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手抄,一九五六年为其子中医罗继寿献出。

  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书籍。2006年初,我们民间中医论坛众位网友为发扬中医,志愿组织起来整理此书的电子版。经仔细比较鉴别之后,我们选择了桂林古本的《伤寒杂病论》。我们搜集了桂林古本的各个版本仔细加以校对排版,历时数月,电子版成。俟后,有网友寻求印刷版,而市场上桂林古本的各个版本均无,我们遂决定自行印刷后提供给各位学习伤寒的朋友。此印刷版由2006.8.18版的电子版印刷而成,内容、版式完全一样。


书中左盛德序(节选):
  余闻吾师张绍祖先生之言曰:“吾家伤寒一书,相传共有一十三稿。每成一稿,传抄殆遍城邑,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余者或为族人所秘,或付劫灰,不外是矣;叔和所得相传为第七次稿,与吾所藏者较,其间阙如固多,编次亦不相类,或为叔和所篡乱,或疑为宋人所增删,聚讼纷如,各执其说。然考晋时尚无刊本,犹是传抄,唐末宋初始易传抄为刊刻,遂称易简。以此言之,则坊间所刊者,不但非汉时之原稿,恐亦非叔和之原稿也。”

蔡德元:论非后人补充(节选)
  或曰:《伤寒杂病论》久已残缺,此是否为后人对圣师著作的补充?答曰:若是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之文,应有此疑,今二者差异如此之多,皆以桂林本为是,若他人删补改易,岂能尽合圣师之意。且又句句工整、无懈可击。观其增文部分,有一字或数字者,一句者,一条者,数条者;半篇者、全篇者,或接连数篇者,且多是古医籍未载之独特见识。倘是别人所著,其人亦是亚圣之才,必另著他书以传世。查未见能与本书相匹者,知非他人所著。

蔡德元:桂林古本未流传的原因
1.世人“秘仲景方而不传。”(《备急千金要方》语)。
2.珍藏者“不轻出此书以示人。”(古本左氏序)如罗哲初与周岐隐十余年故交,尚不让一见,却授于一面之黄竹斋,实为非得其人而不传之意。据《中国医学史》介绍,北宋多次购求医书,征集甚多,可谓世人皆知,但家藏《灵枢》之史氏却到南宋时方才献出,其意不得而知。
3.本书出世较晚:1864年始公于世,恨逢战乱及民国废黜中医。
4.虽然1939年,1948年、1960年、1980年、1982年、1984年多次印刷,均因量少而流传未广,世人知此书者甚少,致力研究者更是了了,不足唤起人众。
5.世人崇尚圣师,维护旧论,重定错简派尚受攻诋,况此书与宋本异点如此之多者。
6.先入者为主,吊诡承谬,因讹创议,唱和成风,耳熟心痼,实难正之偏见。
7.自愧前人之观点作怪,如曰:果真如此,前人岂会不知,何待我哉!
8.更主要原因是圣师后代世居深山,与外界交流甚少而不传。


另:请参看谱系图:








本页不能清晰完全观看的,请复制地址 :

到IE地址栏打开观看清晰全图。


这次由民间中医典籍整理自愿者合作整理精校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迄今为止内容最完善、校对最准确的版本。


关于该版本与其它版本的区别,这里引用苦研中医经典的先生们的帖子来抛砖引玉:



标题:【桂林古本】与【宋本】《伤寒论》抉择:请教诸位前辈!








作者:古月 时间:2005/10/17 02:08 标题:【桂林古本】与【宋本】《伤寒论》抉择:请教诸位前辈!


小弟对中医有点兴趣,摸索了几个月,初步锁定以伤寒论为方向。曾略读《刘渡舟医学全集》(尚未读完),曹颖辅《经方实验录》(尚未读完),目前在看郑钦安《医理真传》(也是尚未读完)。


诸家着述看得越多,越觉得应该熟读大论原文,希望能熟到能脱口成诵,甚至能前文解后文…


但是,问题来了!小弟手上的伤寒论,有目前最主流的宋本(即明赵开美本复刻本)、医宗金监版(条文排列与宋本不同)、桂林古本(广西1980年版、台湾整合中医版、白云阁藏本复刻本)、叶橘泉校刊的康平伤寒论等。


读宋本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条文有通用的编码,例如,你说「伤寒论第318条」,人家就知道是:「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而且,现在台面上的伤寒大家几乎都用这个版本,学者依前贤的路子学下去,似乎理所当然…


但是,如果看过「桂林古本」,就会觉得:
有些问题如果不弄清楚,要_安_心_死_心_的背诵「宋本」是不可能的!例如:古本的「四逆散」和宋本的「四逆散」用药完全不同!其中的思路当然也不同!而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可惜小弟初学中医,其中差别,还无法分辨抉择,所以,希望各位先生能为小弟解惑!尤其是希望三七先生能指点明路,因为目前本站所发的《伤寒杂病论》正是「桂林古本」,想必三七先生对此问题定有心得。
请问:到底《伤寒论》以哪个版本为善本?为什麽?


目前所看到的资料:


相关考证文章: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之考证及研究概述
http://icm.myweb.hinet.net/summary/icm03S02.htm


由赵本《金匮要略》考证《桂林古本伤寒杂论》之真伪
http://icm.myweb.hinet.net/pdf/icm01B02.pdf


由赵本伤寒论看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考证
http://icm.myweb.hinet.net/pdf/icm02B03.pdf


桂林古本的内经渊源
http://icm.myweb.hinet.net/pdf/icm02B01.pdf


桂林古本的难经渊源
http://icm.myweb.hinet.net/pdf/icm02B02.pdf



黄竹斋据桂林古本撰《伤寒杂病论会通》
http://www.37tcm.net/viewthread.php?tid=610



本页有《“ 天雄散 ” 方证考》:
http://www.lylkx.com/sub_page4%20_02.htm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5/24 at 01:46]
--------------------------------------------------------------------------------


作者:古月 时间:2005/10/17 02:39
目前,
可以找到、而且是「据理而谈」的资料,多肯定「桂林古本」为善本。
但是,当代伤寒名家及其论述却少见引用桂林古本的。如果是因为这些人没看过「桂林古本」,那倒算了。但我想,可能有某些伤寒名家曾看过「桂林古本」、但对古本持否定意见,或对古本存疑的。请问:这些当代伤寒名家对古本否定或存疑的原因是什麽?有没有较具代表性的评论?小弟很想知道!不知有谁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有的人,否定古本,但其论点非常空洞,像这样的资料就请不必提供了,以免流于不必要的情绪化争执,例如:
有人认为伤寒论久已残缺,古本「过于完整」所以是后人托名伪作…
这种论点是可笑的!如果「『过于完整』就是伪作」的论点可以成立(而不必提出其他理由),那么,万一将来有一种新出土的「伤寒论」,只有「九卷、360条、98方」(当然是假设!),是不是可以因为宋本比起这本(假设性的)新出土文件「更为完整」,所以指「宋本为后人伪作」?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5/10/18 at 02:30]
--------------------------------------------------------------------------------


作者:古月 时间:2005/10/17 02:49
《桂林古本伤寒论》
有兴趣的可以到这个网站看看:


整合中医学杂志
http://icm.myweb.hinet.net/



(整合中医学杂志网站)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之发现与印行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系黄竹斋先生於1934年抄得桂林名医罗哲初珍藏其师左盛德1894年(清光绪20年)所授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1939年校刊公世 ,故又称白云阁本 。


  目前印行之桂林古本有二 ,一为 1980年由黄竹斋高足米伯让先生补刻三页书版(勘误表),由陕西中医药研究院依原黄竹斋所刻之白云阁藏本版重印二百部。另一为广西人民出版社 1960年出版之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1980年 7月改竖排为横排再版 ,为简体字版 。


  关于桂林古本之来源,如原抄本左盛德于光绪二十年之序 :「余闻吾师张绍祖先生之言曰:吾家伤寒一书 ,相传共一十三稿,每成一稿,传抄殆遍城邑,兹所有者为第十二稿,余者或为族人所秘,或付劫灰,不外是矣。叔和所相传为第七次稿。」张绍祖自言是仲景的四十六世孙,虽承家学,不以医名,张绍祖将祖传手抄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传予左盛德,而左盛德又传给了罗哲初。罗哲初是广西近代着名中医,三十岁始随左盛德专习医理。1934年罗哲初结识了陕西名医黄竹斋,罗遂将其师左盛德於光绪年间传授给他的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原稿抄本之首册见示於黄。黄如获至宝,当即将左盛德所作的序文和目录再抄一遍,返沪登载于《光华医学杂志》。1935年黄、罗又共事于南京中央国医馆,罗任编审,黄即在此时将该书全部抄缮成副本带回陕西 ,于1939年由张伯英将其副本刻版而成白云阁本。


  「中医整合研究小组」于 1986刊行之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加上各篇之标号及索引以便查阅,带动台湾中医界研习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现该本已无存书,特此提供PDF版本之电子书以供同道下载研究学习。


以上文章引自该网站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3/29 at 17:21]
--------------------------------------------------------------------------------


作者:古月 时间:2005/10/27 11:41
这里有蔡德元先生所编着的《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蔡先生在自序中言到:「受友人赠,意作新奇之观,浏览之际,心目焕然,竟不释手。其文义理通顺,寻无瑕疵,其方试之不爽,确有奇效,诸本疑文读之冰解,历代纷争观之定论。宋本与较,则黯然失辉。何缘之不入?遂晨夜研习之,积十余年,忝称略知。愚以为是仲景原着保存较好之版本,实和璧隋珍者。」


蔡先生的研究方法为与宋本逐字对比研究,详见:
http://www.shanghan.com/bbs/show ... mp;page=1&pp=12
http://www.shanghan.com/bbs/showthread.php?t=9739&page=1&pp=12
(本站开启速度较慢,最后有NLC文件压缩档,可供下载研读,共有 151页)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5/10/27 at 11:47]
--------------------------------------------------------------------------------


作者:中医实在易 时间:2005/10/27 12:52
如果 白云阁桂林本是 善本 那么包括任应秋《伤寒论语译》在内的学校名家的《伤寒》着作,需要重写了



他们这些老先生都是吃皇粮的,怎么肯向民间高手低头?
--------------------------------------------------------------------------------


作者:古月 时间:2005/10/27 13:03
以下出处为4楼网址 http://www.shanghan.com/bbs/show ... mp;page=1&pp=12


经 wesleybb 兄下载后加以 OCR,小弟加以校对:


========================================================
===第1-6页合并,校对者:古月===


上篇 古本宋本《 伤寒论》
   异文校评各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8 条



【宋本】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


【古本】
15、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


【评述】
依语法而论,若用“反”字,必有对比之证在前,但前文并无项背强几几,故不应用。31 条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二者一有汗,一无汗,故分主麻黄、桂枝,知本证有汗乃其常。岂能用“反”字?本证乃中风增一几几,故用“及”字为当。及反二字,外形大致相同,如写及字时,首笔之勾稍短,即成反形,浅见认为此处是笔下之误。
有无麻黄?林亿云:“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加葛根耳。”《宋本伤寒论校注》称其“言之有据,诚是,宜从林亿说。”本证乃桂枝证兼以项背强几几,加葛根足矣,因麻黄无本作用,证兼汗出,自不当用。葛根汤与本方相比,宋本中药名,药量全同,圣师岂一方有两名乎?《注解伤寒论》 、《金匮玉函经》、《医宗金鉴》、《 康平伤寒论》均无,亦证明宋本者为衍文。



【宋本】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古本】
23、太阳病,下之后,其人恶寒者,桂校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 评述】
微寒是病理名词,并非证状。宋本未述起因和证状,必有缺文。古本有因有证有方,条文完整。《 伤寒补亡论》、《 医宗金鉴》、《康平伤寒论》,《 尚论篇》均作“微恶寒”,颇是。
文首8字乃述起因,是否应有?按宋本是承上而言,观上条下后胸满,此为下后恶寒,为一因所致之两证,而非并存,实为互无瓜葛,应重为一条。何以知之?因65、66条分别为发汗后脐下悸和腹胀满,59、60、61条皆为下之后复发汗,均各述起因,故此亦应有。



【宋本】
23、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铢 芍药 生姜切……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本云:
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古本】
24、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 评述】
《 伤寒来苏集》 曰:“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后人算其分量,合作一方,大失仲景之意。”林亿核药量后曰:“合方,详此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宋本又述药量,又有各三合,乃重衍之文。



【宋本】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大枣五枚(擘)
上七味……,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
:即桂枝汤二,麻黄汤一,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法。


【古本】
26、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即桂枝汤二升,麻黄汤一升,合为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 评述】
服桂枝汤汗出后,可有五个转归:①愈,②无效,无变化;③转属阳明。④仍在太阳;⑤传入别经。今见洪大脉及大汗出,阳明四大特征已显其二,知本证乃初属阳明尚未致于渴烦者,故当用白虎汤。《 伤寒汲古》即是之,《 冉注伤寒论》亦赞称:“以白虎汤易桂枝汤,词理较顺。”按桂枝汤服后无汗,当再服之,今大汗后,为何再服汗剂?已汗之风邪不解,再汗何益?更违《 伤寒例》“汗多者,不得重发汗”之旨。
形如疟者,恶寒、发热、汗出、热退、再发,一日两度或多次,出汗后仍复发作,故不能称“汗出必解”。
药方之见参上条。



【宋本】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古本】
28、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 评述】
即曰不可发汗而用汗剂,致后人强释曲解;《金镜内台方议》 曰:“不可大汗。”《伤寒论类方》 曰:“得似汗而解。”《医宗金鉴》曰:“轻剂不温覆取汗。”但此乃汗剂,服后焉能无汗?汗出即悖经旨,更违虚虚之诫,因微弱之脉知非实证。无浮象者,无太阳表证,亦不当汗。所以《伤寒来苏集》曰:“观麻黄桂枝各半,桂枝二麻黄一汤皆当汗之证,此言不可发汗;何得妄用麻黄?凡读古人书,须传信缺疑,不可文饰。”且本证用本方,实为正确,文义不通,是有缺文。古本增“脉浮大”,正合文义。因浮大乃太阳病脉,浮者主表,当以汗解。大者阳盛,当用石膏。可谓丝丝入扣。《 伤寒论本旨》以汉文兜转法作解,移末句于寒少后,亦觉欠妥。因所叙太简,热多寒少,别证亦有。若无脉象,何以相别?《伤寒百问》认为:“强为割裂,未必符合本论原意。”《宋本伤寒论校注》 曰:“此条宜从古本,始不致偏离仲景脉微弱阳虚,不可发汗之训。”确是恰当明论。
“若”乃别叙一证,应有之。



【宋本】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略)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者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加茯苓白术。


【古本】
29、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略)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评述】
依宋本而论,“仍”字至“小便不利”诸症皆为原证,加以“太阳病”三字,满、痛、尿秘是误治之变证,有区别矣。
“日三服”是否有?古本《伤寒杂病论》方后服法都有日服次数。如日二、日三、日三夜二、日三夜三、半日中尽三服等,告人视病情轻重而定服药次数,宋本亦多有之。此处无有,必是缺文。后文此种现象甚多,不复赘言。
“小便利者愈”,亦非圣师语,因全书治小便不利诸证方后均未见本句。因利即有效,不利既无效,何必重述。《 康治本伤寒论》 亦无此句。
“本云”以下诸字,宋本甚多,其意乃重述方药,明显后人评论语气,古本无有是也。



【宋本】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夜半手足当温,两足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者为风,为虚,风则生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急,重与芍药甘草尔乃胫伸,以调胃承气微溏则止其谵语。


【古本】
31、问曰:太阳病,其证备,桂枝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其故何也?师曰:此阳旦证,不可攻也。寸口脉浮,浮为风,亦为虚,风则生热,虚则挛急,误攻其表,则汗出亡阳,汗多液枯,液枯则筋挛;阳明内结谵语烦甘草干姜以复其阳,芍药甘草以救逆,调胃承气以止其谵语,故知病愈。此坏病之治,必随脉症


【评述】
本文《 伤寒溯源集》 曰:“当考订”,《 伤寒直解》,《 伤寒辨注》 均以其文繁不注,《 伤寒来苏集》径删之。确实宋本之文,令人费解。前文并未叙阳旦证,而曰:“象之”,曰“按法治之”,岂非无源之水?足温足伸乃向愈之论,为何后文仍是误治之坏证?
古本词语通顺,且下条亦是滋阴之治,前后呼应。


【古本】
32、阳旦证,发热不潮,汗出咽干,昏睡不安,夜半反静者,宜地黄半夏牡砺酸枣仁汤主之;若口渴,烦躁,小便赤,谵语者,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主之。
地黄半夏牡砺酸枣仁汤方
地黄六两 半夏半升 牡砺二两 酸枣仁三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
竹叶两把 石膏半斤(棉裹) 黄芩三两 泽泻二两 半夏半升 甘草二两
右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第1-6页终,一校完毕===
按1:原书【古本】26、太阳病,服桂枝汤,……之「后」字未标底线,今补为粗体字。


按2:原书【古本】29、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 …查古本应为「」字。
   原书【宋本】30条下,「……止其谵语」后,查【宋本】应有「,故知病可愈」五字。


按3:原书【古本】32条下「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后缺一「」字,补上。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5/11/2 at 16:33]
--------------------------------------------------------------------------------


作者:古月 时间:2005/10/27 13:1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中医实在易at 2005/10/27 12:52:
如果 白云阁桂林本是 善本 那么包括任应秋《伤寒论语译》在内的学校名家的《伤寒》着作,需要重写了
他们这些老先生都是吃皇粮的,怎么肯向民间高手低头?


窃以为,某些学院大老似对古本采「视而不见」的态度!
希望这是因为小弟孤陋寡闻,无缘拜读学院主流学者的相关论点之故,
如果真的是大老们放不下身段而致此,我觉得…很可悲…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5/10/27 at 13:19]
--------------------------------------------------------------------------------


作者:中医实在易 时间:2005/10/27 13:38
回楼上的:桂林本在 《太阳病》之前,还有好多的【阴阳五行六经模型基础知识】


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的这种知识基础是“非常薄弱的”


要他们肯定《桂本》,要他们教授《桂本》,他们还要从头学习,甚至还要重新学习《内经》,这样,搞温病的老师们就没饭吃了(“伤寒传手不传足,温病传足不传手”这种温病派想要和伤寒派分庭抗礼的阴谋就要破产)。


学习桂本,那么在 《太阳病》之前的好多理论基础,都是和温病的理论基础背道而驰的,所以…………………………


学院的老师们,反正就是一路货色,我不多说了
--------------------------------------------------------------------------------


作者:中医实在易 时间:2005/10/27 13:40
包括『成无己』本,也是要求首明”五运六气“的,温病当道的学院派,怎么可能接受?


所以《赵本》是他们最能够吹的。
--------------------------------------------------------------------------------


作者:wesleybb 时间:2005/10/27 14:21
招集几个志愿者把《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OCR成文本吧,查询阅读起来会方便得多。


我试了一下,直接在NLC阅读器里打印成mdi文件,然后用office documnet imaging识别,效果很好,只要少许校对几个字。


谁来组织一下,我肯定算一个。


【注:上帖引自民间中医网站·理法方论版块: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038&fpage=1


附注:民间中医网站(http://www.37tcm.net/forum),提供中医、人体健康知识和学术交流,长期有中医高手全免费义诊,并且有大量学习资料、经典古籍。凡民间中医网站校对刊印的书籍,销售所得捐助给民间中医网,供发展、投入中医药的传承、开发和造福人民健康的事业中。


如果本店店主不在或因为太忙来不及回复您的消息,您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快速获得帮助:


1、旺旺:汉服骑射

QQ:4810387


2、旺旺:海阔天空……

QQ:378861528


3、民间中医网: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9155



江浙沪地区快递,隔日到;
其他地区通过邮局寄出,2周内到;
此单价包含邮费。若一次购买多本,总价可另行商议。

【注:本论坛不参与任何交易,需要的推荐到淘宝网安全交易。】




.
桂本《伤寒》民间中医内部版印刷版与电子版版式完全一样,需要电子版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连接下载:

点此 (此部分内容回复后才能看到,请进入论坛浏览) 下载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民间中医内部版·电子版)。

序号 评论者 共有评论 42   【论坛浏览】  【发表评论】 评论时间
1 licz123 5想要!!!!!!!! 2006/12/27 15:31
2 五味堂主 截止今日,印刷版已经销售完毕。请关注正式版的发行。 2006/12/27 16:20
3 liyang72 谢谢!正在学习,下来看看。 2007/1/6 21:38
4 fffink 太好了 谢谢楼主 我要 2007/1/16 14:43
5 wcm410 谢谢楼主谢谢楼主 2007/1/22 17:56
6 houdr_bj hao
说的太好了,xiang
2007/1/29 19:20
7 houdr_bj 谢谢楼主谢谢楼主
谢谢楼主谢谢楼主
2007/1/29 19:21
8 sdhemzf 想下载古本学习学习 2007/2/1 19:48
9 wolfchern

  引用:
原帖由 五味堂主 于 2006-12-4 23:10 发表
伤寒论,为什么应该选择桂林古本?
==================================================================



http://www.hwkj.cn/wwt/Pic/i-t%20Pic/伤寒论01.jpg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为清代桂林左盛 ...

多谢了啊
2007/3/2 09:39
10 huangyuan 下载
看看这本书的价值
2007/3/6 21:20
 共有评论数 42  每页显示 10
页码 1/5  |<  <<   1 2 3 4 5   >>  >| 
蜀ICP备19025207号-1 Powered by 五味堂 版权所有 © 2000 - 2020
Powered by DiY-Page 5.3.0 © 2005-2024